宮門大開,禮部尚書明敬從中走上前來,“殿試入場,考生查驗戶籍信息,無關者退場。”
“我先去了。”趙瑾瑜溫柔的看了看徐宥蘭,徐宥蘭含笑點頭示意。
待趙瑾瑜和常志安入宮門后,徐邵安看向眾人道,“走吧,我們回去等。”
殿試考生于辰時開考,直至交卷候場,等待成績。由皇帝親命閱卷官十人進行閱卷,登第者皆為進士,十份最佳答卷交由皇帝親審,最終由皇帝欽點出前三甲,即狀元、榜眼、探花,以及二甲第一名“傳臚”。
萬圣殿。
考生陸陸續續由太監引到固定的位置上站等,直至皇帝和監視官出現在眾考生面前。
“皇上駕到!”隨著太監一聲高喊,考生皆行禮跪拜在地上。
皇帝肅然危坐于殿中,抬手示意。
太監這才高聲道,“起!考生落座。”
緊接著明敬宣讀皇帝所出題目,“欲使官清如水,民絕奸邪,戶盈倉滿,德馨風和,學府并興,工商共勉。智者求于無爭,帥才重于籌策。未興戰火,已凈社稷之氛;減免勞役,永絕邊疆之患。富民強國,期盼高策。詳述治本,朕將細閱。”
“辰時至!”
殿試時間到,太監傳達開始考試的號令,隨即有太監陸陸續續發放殿試卷。考生們則或輕握墨碇,細心研磨;或輕啟筆帽,準備書寫。整個大殿內,只有筆尖觸碰紙張的沙沙聲和偶爾傳來的研磨聲交織在一起。
時至午時,已有部分考生們交卷,皇帝則前往后殿用膳,考生則由太監端上茶水和餅。
趙瑾瑜迅速的吃完餅,將一碗茶灌入肚中,繼而又奮筆疾書起來。
萬圣殿后殿。
皇帝用餐,柔婕妤徐宥杏在一旁伺候,“皇上再嘗嘗這道薺菜羹。”
“嗯,不錯。”說完,抬頭看了看在一旁布菜的徐宥杏,“近些日子,朕見你和宜妃倒甚是交好。”
“是,臣妾幼時曾因著家中親戚的緣故,與宜妃有過幾面之緣,如今宜妃有孕,宮中又無姐妹與她交好,臣妾就想著多去陪陪她。”
“你心腸好,凡事處處忍讓,與宮中許多爭風吃醋的女子倒是不同,不過,朕聽說有幾個資歷高的妃嬪為難你了?”
“皇上在前朝日理萬機,已然疲累,臣妾想讓皇上寬憂解乏,不愿與姐姐們爭執,讓皇上徒增煩憂。”
“你這樣懂事,朕自然不會煩憂,今夜,朕去陪你。”
“謝皇上。”徐宥杏含笑行禮。
“坐下來一起吃吧,不必伺候了。”待徐宥杏坐下,皇帝定定的看了看她的面容。
“皇上怎的瞧著臣妾。”徐宥杏摸摸臉。
“你方才說,你是因著家中親戚才與宜妃結識,可是因徐宥蘭的緣故?”
“是,蘭兒妹妹與宜妃自幼交好,以前父親和二叔還未分府之時,常看見蘭兒妹妹和宜妃相邀游玩。”
“你們堂姐妹之間關系如何?”
“蘭兒妹妹幼時常陪同二叔行商,不怎么住在宅中,后來二叔分府出去,父親也于地方就職,臣妾與她便不多來往了。”
“那你可聽說徐宥蘭定下親事之事?”皇帝目光灼灼,仿佛能窺探人心。
徐宥杏反應過來皇帝想套自己的話,柔聲道,“臣妾深諳宮規,不敢與親眷來往過密,倒是不知蘭兒妹妹定親之事。不過,蘭兒妹妹和叔母性格相近,不求榮華富貴、高門貴婿,想來未來的夫婿也定如二叔一般,是個端方君子。”
皇帝一聲冷哼。
“臣妾可是說錯了什么。”徐宥杏無辜而清純的看著皇帝。
皇帝看了看徐宥杏那與徐宥蘭幾分相似的面容,“沒事,你早點回去準備吧。”
徐宥杏放下手中的筷子,行禮道,“臣妾告退。”
徐宥杏剛退下,工部下派督察賑災的官員便求見皇帝。
“臣趙方恪,參見皇上。澪江汛期已過,現已進入災后重建事宜,只是……”
“何事?有話直說。”皇帝不耐。
“賑災的物資……”趙方恪詳述實情。
“放肆,底下這些庸蛆膽敢私吞賑災的物資。”皇帝拍案大怒,“來人,立刻宣祺王入宮,底下負責的人員,無論是誰,立刻由刑部收監審問。”
天子一怒撼乾坤,伏尸百萬泣鬼神。萬圣宮內雷霆現,哀怨幽微繞梁存。
考場外波云詭譎,而場內仍風平浪靜。申時至,考生已全部交卷,殿試結束。
眾人皆在外候場,等待成績的宣判。
明敬呈上了十位閱卷官挑選出來的十份最佳的答卷。
皇帝一份一份快速閱覽過來,直到一份,“這篇策論竟是寫商情。”
“我朝重農事,向來鮮少有人提及商情。但此篇見地獨到,微臣倒也認可。”明敬附和道。
聽此,皇帝細細閱覽起來。
“若欲致官清似水,民絕奸邪蹤,而臻至戶盈倉滿、德馨風和之盛世,強化商業,實為治國安邦之治本良策。蓋聞商業隆盛,則財源廣聚,國家富強可期;商業凋敝,則百業萎靡,民生維艱。今陳己策五則,愿吾君察之。
一曰立法護商。商法者,商業之規矩方圓也。宜立法治之基,明商賈之權義,俾商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此,則商賈得以安心經營,無懼欺壓與不公,商業繁榮有望矣。
二曰減稅促流。稅賦之繁重,乃商業發展之絆腳石也。宜減輕商賈之稅賦,俾商品流通無阻,市場繁榮可期。如此,則商賈安樂于經營,百姓泰然以購置,國家之財富亦隨之豐盈。
三曰建市聚人。宜建設完善之市場,供以便捷之場地,以引商賈市之,百姓貿之。如此,則得商業之繁盛,市場之活躍,國家經濟得以提振矣。
四曰官商互助。夫政府者,宜明察秋毫,洞悉商賈之所需,因勢利導,制其政策。商賈者,亦當順應時勢,依政策而調其經營之略,使政策與市場相諧,如磁石引針,自然而成。如此,則官商之間,猶車之兩輪,相輔相成,共進共榮。
五曰工商共榮。工商者,國家之兩翼也。宜使工業與商業之協同,促其互往之格局。如此,則工可得以子料,商可得以市場,國家經濟得以全面繁榮矣。
智者不爭于小利,帥才籌策于大局。仍宜廣開門路,簡拔智才兼備、善通經營之士,委以重任。如此,則商業之發展得以有序進行,國家之富強亦得以穩步實現矣。
若君細閱此策,付諸于實,定使我朝商業繁榮昌盛,國家富強安康。”
“文章詳實通透,確實有些見地。能察以市井,深查商情,想來是出身不高。”皇帝甚是滿意的放下這篇策論,直到看到最后一篇,臉色愈發沉了下來。
見皇帝表情不對,明敬心下了然,順著開口道,“此篇為納諫之策,此生文風跌宕,言辭犀利,深諳內憂外患,一心納諫,想來是個有膽有識之人,倒是頗有昔年公孫大人之風。”
皇帝晦暗不明的眼神淡淡的瞥過明敬,明敬立時惶恐跪下。
“你倒是與那老匹夫熟絡,是何文風,只一眼便了然于心啊。”
明敬俯首慌張道,“微臣不敢。”
皇帝嗤笑一聲,“皇貴妃可是同你交代了什么?”
明敬忙道,“姐姐向來謹記后宮不得干政之規,豈敢在科考一事上弄權。”
皇帝嗯了一聲,沒有多說什么,繼而細細看了起來。
明敬則暗地里松了口氣。
朝中文官武將向來不對付,且文官多倒向陳王一黨,武將則多為祺王一黨,公孫慶雖已卸甲歸田,但朝中影響深遠,與戍守北境的那批武將交好,又素來中立,難免為各方惦記。
皇帝最忌憚底下的人結黨營私,即便自己是寵妃的親眷,又是祺王的親舅舅,且位極人臣。
考前三日,衍慶殿(明皇貴妃寢宮)。
明敬剛下朝就明皇貴妃派人叫住,“姐姐尋我作何?”
“敬兒,我有一事要交由你做。前段時間春闈的貢士中,有個叫趙瑾瑜的你可知道?”明皇貴妃身著一身明黃色宮服,雍容萬分。
“趙瑾瑜?知道啊,為春闈之會元。”
“會元……倒是個人物。我且問你,以往殿試可有會元落第的情況?”
明敬點頭,“自然,可能發揮失常,可能直言犯上,落第者比比皆是。”
明皇貴妃松了口氣,“那就好,你想想辦法,讓趙瑾瑜落第。”
明敬瞪大眼睛,十分不解,湊近了些小聲說,“姐姐,你這是做什么?那趙瑾瑜不過寒門出身,礙不著咱們什么事,何必大費周章去應付這么個人。”
明皇貴妃搖搖頭,“趙瑾瑜的底細你不知道,那徐宥蘭呢?”
“李遵和姜穆的外孫女啊,汜兒前些日子不是有意迎她入府做妾嗎?”
“她有李遵那一脈的關系,給汜兒做個妾室倒也罷了,可偏偏皇上看上她了。”
“皇上看上那姑娘了?何以見得?”
“你以為柔婕妤是怎么突然之間就得寵的,是徐宥蘭那日入宮探望宜妃,被皇上瞧見,之后才有了后面這些事。李遵那些北境武將皆是老臣,手握重拳又是皇上的心腹,若是汜兒得不到這一支勢力,倒不如以咱們的人情,送到皇上手里。”
“姐姐,我還是沒有聽懂,那這和趙瑾瑜有什么關系?”
“徐家有意和趙瑾瑜結親,徐宥蘭又是皇上想要的人,想順理成章把趙瑾瑜弄走,這其中總還缺個正當的理由。”
“所以姐姐的意思是,讓我在殿試上暗示皇上,皇上自然會順著讓那趙瑾瑜落第?”
明皇貴妃含笑抿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