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娘子慢點走,我們鄉(xiāng)下路不好走,雖是平坦但小孩子愛玩,時不時有小石子,硌腳。花娘子,小心。”村長婆娘很小心的將前面的一顆小石子踢掉。
寧心心心下微暖,搖頭阻止,“村長夫人,謝謝你了,但不需要,我這么大的人了,不會崴腳的。”
村長婆娘第一次聽到有人叫她‘村長夫人’,以往村里人叫她‘正嫂’或者‘村長奶奶’,行人便喚她‘阿嫂’,‘村長夫人’是第一回啊!
正嫂笑容滿面,連褶皺都是笑意,“好,那花娘子走路小心些為好。”
“嗯。”
前頭走得快的花凝和村長聊得歡快,但時不時的回頭看一眼寧心心,這讓村長和幾個壯漢看得心生向往。要知道村長與他的婆娘在當年可是十里八鄉(xiāng)最恩愛的夫妻了,婚前是青梅竹馬,婚后各自是屋里屋外一把手。
而來幫忙的無一不是老婆孩子熱炕頭的,他們村子經(jīng)營不錯,不說家家戶戶都有肉吃,逢年過節(jié)的村里集資買兩頭豬宰了吃擺上個五六天都可以,比其他村子年年吃肉末的強,所以他們村子在嫁娶上或男女關(guān)系上相對要放松點。
畢竟不愁吃穿,更多關(guān)注的也是后代教育方面,村里人的素養(yǎng)和底線都是一代、一代增加的。
“花相公,前面就是我家了,那本是我小兒住的屋頭,但今年小兒去往皇城趕考,就匆忙收拾了一下,還望花相公與花娘子不嫌棄就好。”
花凝看著村長淺笑道:“怎會嫌棄呢,我們夫婦本意是來游玩的,前幾日突發(fā)天災(zāi),與家丁走散,身上的錢也不過是將就幾日罷了。也多虧村長您心善,愿意讓我們夫婦暫住您家。”
將就?壯漢們互相看看對方,有金葉子呢這也算是將就?這也算的話他們愿意要這份‘將就’!
村里人熱情,幫他們把牛車上的物件都搬進屋頭里去,還問他們放這兒如何如何的,他們半點都沒有動過,后來還是村長帶頭離去。
寧心心坐在竹椅上,悠哉道:“村風淳樸,熱心善客,住著也不錯。”
花凝倒茶于寧心心,“村里人淳樸,我們也少些麻煩。對于那阿業(yè)哥我問過,幼年父親早逝,只余下一母養(yǎng)育,他算是吃百家飯長大的,村里人無一不識他。十幾天前他母親重病,村里人也出過錢但后續(xù)花銷極大,可能治不好,他就謝過村里人自己去山里頭打獵,希望能獵得幾只野山豬或者尋找到幾株上好的草藥,救治寡母。”
“有孝之人啊。”寧心心感嘆,長壽之人輕易不得病,一病就是大病,但依照自己的本事或者人脈,也能得到救治之法,但凡人壽命極短,困于身體限制,一個不好就是死亡,還是死法不一。
花凝沉默,他怎會聽不懂呢,凡人體弱,天災(zāi)人禍的足以他們再渡一個輪回了,血脈親情割舍不斷,思念亡人如泉涌,也如汪洋大河……被在世之人藏于心中,銘記于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