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房屋建造史記錄著農墾人生活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和文明水平的提高。從馬架子、地蔭子到土坯房再到磚瓦房,人們一路跋涉,逐步走向富裕。九十年代初農場流行住一百多平大平房,樓房剛剛興起,一般都是機關家屬樓,還無法普及。
史金禾已升任為種子公司副經理,今天是他們一家舉家搬遷的日子。金禾在團部蓋了新房子,前后大院寬敞氣派,一百多平方,屋里鋪看紅地毯,衛生間有著大浴缸,新結婚的婚房都沒他家土豪,金禾敢為人先的生活態度讓一家人引以為傲!搬離了連隊讓連隊人心生獻慕!感慨“有本事的人都上團部住嘍!剩下沒本事的就在這窩著吧!”
慶權這次回來主要是給父母買房子,喬遷新居。
“爹、娘咱家這土坯房都快成老古董了,年久失修住著也不安全,你們想住樓房還是想住大平房,我都給你們買。”
“我們住的好好的,哪都不搬,只有住在這里,才有家的感覺,前幾年,你二哥要給我翻蓋,我都沒同意,你還要給我搬家,想都甭想。”爹太度很堅決。
“讓你們去大慶生活,你們說在城市住不習慣,那給你們換個房子總應該可以吧!”慶權勸著。
“兒啊!娘也不想搬,在這住幾十年了,住出感情了,舍不得走。”娘說。
“娘,你們點學會享受生活!”
“掙點錢給你燒包的,有錢留給我小孫子六寶花,我和你娘快入土的人了,折騰個啥?”爹氣得訓斥他。
慶權一看勸不動二老,也就沒多說,想著我先斬后奏,買完了再說,看你們住不住!
慶權在團部轉悠了兩天,在電視臺后面相中了一戶平房。前后大院。前院有個養魚池。室內100多平方。采光極好。屋里清一色軟包裝。慶權花了3萬多塊,把他買了下來。他買這戶房子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個房子離大姐家很近。照顧父母也方便些。慶權又去商場買了彩電、音響、液化氣,電飯煲等家用電器,一切布置妥當。他感覺時候到了。
慶權把兄弟姐妹全叫來,在新房子里大擺三桌,目的就一個,告訴家里人,這以后就是兄弟姐妹的新根據地了。
“爹、娘,”跟我上車,帶你們去參觀,吃好吃的去!
“參啥觀吶!火急火燎的上哪去呀?園子里還有活呢!”娘嘟噥著。
“不干了,趕緊跟我走。大姐,三個哥哥都等著呢!”
車開到了一處平房前停下。這對老人進屋一看。所有兒女都在這兒呢,二老還沒反應過來,便被兒女們拉入了宴席,坐上正位。
慶權端起一杯酒。“親愛的老爹老娘。各位哥哥姐姐。今天是咱們家喬遷的大好日子,從今往后。這里就是咱們家的根據地了。我陳慶權居家在外,不能在二老身邊盡孝。買處房子以表孝道,望二老收下。”
爹剛要站起來發火。便被娘給拽住了。“謝謝我兒孝心,爹娘收下了。”娘樂呵呵的說!
全家坐在一起十分熱鬧。
“四弟真孝順,二老沒白供他讀書,給咱爹娘,買這么大房子。”
“咱家人丁興旺,每次聚會,都點在慶國家里擺桌,這下好了,這個房子多少人都裝得”
大家都在夸著四弟孝順,有能力,給老陳家長臉增光。只有二位老人強顏歡笑!
周圍鄰居聽說二老要搬走了,都很舍不得,住了一輩子的老鄰居了,彼此有感情,搬走那天,大家都來相送,都說“這老兩口多有福。兒子多孝順。老了老了,還能住上那么大的房子。”慶權聽了,心里很高興。
可老陳頭,怎么也笑不起來?他看著自己的菜園子,破院子,看著家里門前拴牛的那棵楊樹,他落著淚說“老伙計們,再見了。我要享福去了。你們也好好的,別想我哈!”
給爹娘安排妥當,慶權就回大慶上班去了。
“他娘,俺想回家。俺不想在這兒待著。”老陳頭說。
“說啥糊話呢!這就是咱的家。咱兒子給咱們買的新家。”老太太勸他。
“你說實話你能住得慣不?反正我是住不習慣。總感覺住在別人家似的。”老陳頭委屈的說。
“我也住不習慣。連做飯我都不會了。液化氣我不敢用。想燒柴火,這爐子又用不好。你說咋辦嗎?”娘也發愁!
“連隊都知道咱倆來享福了。
我看咱倆這是來遭罪呢。周圍鄰居一個都不認識。連個拉家常的人都沒有。太沒意思了。”老陳頭發著牢騷。
“老四不是給你買了那些河南豫劇的磁帶嗎?你放著聽唄。”
“他買的音響我哪會用?”
“他不是教你了嗎?”
“我多大歲數了?能學會嗎?花錢買了一大堆。咱倆都不會用。買那玩意干啥?凈給我添堵。”老陳頭心里不舒服的說著。
慶國今天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遇見了爹
“爹!你咋在這?”
“我要回家。那個新家不是我的家。我住不習慣。我想回我那老房子看看。”爹可憐巴巴的說。
“那個老房子已經讓一幫打工的盲流住上了。已經不是咱的家了。你這么晚了,我還是送你回家吧!”慶國說
“慶國,你再把那老房子給我要回來吧!我老了,念舊,我還能活幾天吶,咋就不能讓我舒舒服服的活著呢?”說著爹哭了起來!
慶國沒想到。搬家會給爹帶來這么大的打擊。看來是兒女想得不周全吶。他勸住了爹,把他送了回去,希望爹適應一段時間會好的。
慶國把爐子又改回了老房子里的大鍋臺。又給娘在后院堆放了一些柴禾,他希望二老能快點適應新的環境。
慶國本沒有搬家的打算。可父母歲數大了,應該離他們近些,照顧起來方便,便也選了一處大平房,很巧就在史金禾家前面,史金禾心想“在連隊的時候。就有人說,我們兩個連橋互相比。搬到團部了,還跟過來和我比,咋就不能住得遠點,讓人家少說點閑話。”
時間長了,老陳頭不怎么念叨要回老房子了。可慶國也發現,父親的精神頭不足了,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硬朗。爹說“這里沒有菜園子,整天待在屋子里,待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