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院破譯空間站在數年前截獲的一條來自千萬光年的信息。
他們驚奇的發現這則信息是一個生物體,存在生命思維。
經過多年的研究努力,科學家總結出一個結論,信息是來自其他星球生命的腦電波。
通過將腦電波加載入并穩定鑲嵌在光子列序間隙,這條不可見的腦電波就成為離開本生命體之后的新生命體。
新生命體的所在位置就是原生物本體通過意識在地球上認知范圍內想象的一個點,處于零維空間。
如果利用太空艙將想象出來的點包裝起來帶離地球,另外為新生命體創造加速度進入宇宙,科學家們依能通過意識與空間站之間的聯系了解新生命體的行動軌跡。
因此,科學家將這最新研究理論命名為:零度加速。
在破譯光年信息的過程中,科學家們還發現生命體中存在異形振動。
按照人類的正常思維,說話是一個人面對陌生最初的探險。
面對深不可測的懸崖,人類會以一聲“喂”,利用回聲判斷危險程度。
初次見面,請多關照,這是生物本能。
科學家經過數月的研究討論,最終將異形振動歸結為類似外星文明的呼喚。
在計算機日夜不停的計算后,科學家將人類言語組織成一個數據庫,對腦電波產生的意識分析,逐次對所有話語進行振動解析對比,使數字熒幕顯示出振動線條。
歷經數月的時間把人類信息與攔截信息的振動線條做精準檢測,科學家們終于將生命體中的振動翻譯成人類的語言:很高興認識你,我們交個朋友吧!
生命體被破譯后,就以光速飛出地球。
根據空間站的定位檢測,這則信息撞向金星后便不可偵測,永遠的消失了。
科學家們為此十分傷心。
盡管將信息破譯,可是信息內依然存在生命體潛在而未有發現的價值。
比如信息中包含的能量接觸金星后就憑空消失了,它去了哪里?
科學家們眼睜睜看見深度了解原生命體信息唯一的機會從眼前溜走,從而心灰意冷。
科學院院士楊金站出來鼓勵大家:通過信息,我們已經了解到信息里的主要內容,最重要的是命名零度加速。
萎靡不振的科學家們才重拾信心,勇敢面對事實。
其中有一名科學家提出:雖然信息從金星消失,可我不甘心,既然零度加速能夠實現腦電波向地球之外的轉化,我希望以科學研究院的名義在地球上尋找一位志愿者,愿意前往信息消失的金星附近,一探究竟。
話音剛落,就遭受其他科學家的不滿:“金星二氧化碳含量高達百分之九十六,平均溫度400攝氏度,表面氣壓是我們地球的九十倍,相當于地球海面下方1.6千米下的壓強,另外,金星巖石表面還有硫酸云覆蓋,它們反射光線的能力很強!腦電波根本無法承受!”
提出建議的科學家卻不以為然道:“不試試怎么知道呢?”
“可這是以一位志愿者的生命為代價!”
“我們已經向宇宙邁出更近的一步,就這樣放棄,是阻礙文明發展的死罪!我們要為人類負責!”
提議者剛說完就被甩了一巴掌。
那一名拒絕志愿者的科學家站起身,怒不可遏的說道:“宇宙的盡頭是神明,神明也有生命,作為人類,我不屑與褻瀆生命的科研者為伍!”
正當兩位科學家為此事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坐在后排的另一位科學家站起身平靜道:“我去吧。”
沸沸揚揚的科研室忽然變的異常安靜,所有目光凝聚在一個年輕科研者身上。
“張野,你要去?”科學院院士楊金問道。
張野點點頭,滿懷信心。
“既然有科學家愿意嘗試,那么我們認同這個提議。”
站在后排的科學家紛紛起身鼓掌道,有的熱淚盈眶。
每個人都明白參與實驗的志愿者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
張野加入科學研究院不久,主要負責協助信息破譯,同時也十分好奇成為腦電波,是否擁有和人類一樣的視覺和聽覺。
科學院院士當晚就向上級匯報,在張野的多次請求后,最終實現目的,成為一名零度加速的志愿者。
實驗籌備開始后,張野有一個星期的準備時間。
在這一星期里,絡繹不絕的各界大佬前來祝賀。
成為零度加速的志愿者是光榮的。
部分科研人員卻不那么開心。
他們十分不贊同這次試驗,甚至沒有利用小白鼠做一回實驗。
經過多方綜合建議,暫定此項任務為星河光年。
第一次的目標僅僅是張野成為信息離開地球,科學家負責記錄信息能量以及張野在太空所能提供的見識。
見識以語言形式表述在振動線條,再加工翻譯成話筒語言。
一星期時間很快就要過去,張野凝望著星空,陷入短暫的遐想。
成為科研人員的初衷正是因為童年最為羨慕的宇航員。
如今張野本人將通過另一種技術進入太空,僅僅想一想就很激動。
這會是距離太空最近的一次。
張野數數日子,還有兩天。
最近五天內,各地人物齊聚一堂,事先見一見英雄,許多報社也開始發表頭條,標題很醒目:科研人員航空里程碑!
打開手機,各個軟件上的彈幕都是這項新聞。
無端地,本來很輕松的張野覺的壓力很大。
他開始關掉手機,打會兒籃球,在泳池內游一圈后才感覺到前所未有的輕松,并且堅信會完成這項任務就像堅信自己會活著一樣。
再次打開手機已經是臨近實驗航行前夜。
科學院院士楊金有十五個未接來電。
張野回撥電話,也是過了很久,楊金才接通電話。
頓時,張野的手機就像一臺轟炸機,只聽楊金倉促道:“這些天怎么不接電話?!有件最重要的事需要提前告訴你,在進行航行之前,我們要交代的事情大概需要幾個小時才能完成,時間就要來不及了!”
“院長,你們在哪兒?”
“快來科學研究院。”
張野開車前往,他下意識的看了一眼夜空,繁星涌動,這正是他最愛的夜晚。
“看來此行會很順利,這星空多美。”張野贊嘆道,不一會兒就來到科學研究院。
門口已經有許多人在等候,他們中間除了熟悉的科研人員,還有幾個航州艙的投資人以及當地官員和記者。
那一名記者因為沒有經過楊金同意,擅自使用相機對航州艙進行拍攝,因此被點名強調,只有準備點火時,才能拍攝。
張野見到楊金,快步走上前道:“我需要做些什么?”
“快進來。”楊金說完,使用手紋鎖打開實驗艙,然后他從兜里掏出一件隕石腕表,給張野戴上。
他指著一個插滿數據線的沙發對張野說道:“你躺在這里,還有,你要回來!”
沙發前有一個桌子,桌面圓形,桌子中間卻有一個方形的拳頭大小的線條。
楊金將感應線安裝在張野頭部,忙碌一陣,在確定振動線條圖上有反應后才打開桌面。
圓形桌面中間緩緩上升一個小型腦電波收集器。
楊金把一顆膠囊狀態的收集器捏起來,繼續說道:“張野同志,現在請你用眼睛仔細看這個收集器,把它的形象完全容納進腦海,然后嘗試想象出收集器的樣子,并且進入收集器中,這個收集器將會乘坐航州艙前往金星,到達空間站,收集器就會將你釋放,而你在靠近金星后,覺得危險,可以想象出收集器的樣子,我們收到消息會釋放收集器,屆時,你就會乘坐航州艙返回。”
張野點點頭,開始認真記憶收集器的樣子,并想象出它的位置。
很快,振動線條中出現微弱的傾斜。
楊金驚喜道:“真是太好了!下面我們需要記住一個暗號,當你想象出收集器的樣子時,順便在心里呼喊一聲零度加速。”
零度加速。
振動線條頓時出現強烈的搖擺反應,在線條與電腦中記憶的線條圖案完全一致時,楊金封閉腦電波收集器,把它放入航州艙內,張野像是陷入昏厥一般躺倒床上。
振動線條逐漸開始變形,連續不斷反映出張野的言語。
“現在已經開始了嗎?我很期待。”
張野在沙發上一動不動,連接他頭部的數據線卻在不停工作閃耀出各種顏色,最終屏幕上也沒能顯示出他的視野。
無法通過腦電波成像。
科研人員有些失望,但很快,他們調整心態,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開始翻譯振動線條。
“大家能聽到嗎?可惜的是,我無法聽到你們的回應,不過我會好好完成這次任務,至少現在我是安全的。”
經過翻譯后,楊金立刻下達命令,開始啟動航州艙的星河光年計劃。
計劃說明很簡單:志愿者腦電波離開地球,進入太空中,在見到地球的樣子后,重新回到收集器內,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前往金星,實驗能否感應到那一則消失不見的信息。
說明很簡單,實踐卻充滿未知。
好在通過振動線條能夠翻譯張野的言語,這燃燒起所有科查人員的斗志,腦電波成功進入航州艙,剩下的僅有航州艙點火發射以及安全歸來。
經過技術人員對航州艙個方面檢查,待檢測結果精確無誤后,楊金按下航州艙發射按鈕。
航州艙順利發射,舉國歡騰,這是人類第一次使用腦電波飛離地球。
五分鐘后,航州艙離開地球,開始靠近最近的空間站,三小時后對接空間站。
航州艙受到控制,穩定打開,裝載腦電波的收集器順著軌道進入太空。
張野興奮的等待收集器釋放自己。
收集器向外釋放一瞬電磁波,張野隨電磁波進入太空。
那道電磁波瞬間從楊金等科研人員的監控中消失。
振動線條沒有任何變化,在場的所有人都在等待張野的問候。
根據各界要求,科研基地所顯示的內容將以直播形式向全世界公開。
世界人民從航州艙發射成功的歡呼雀躍轉變到振動線條沒有變化的沉默不語。
他們惶恐不安且又滿懷期待的注視著振動線條,希望從科研翻譯組那里聽到張野的聲音。
這已經在太空中過去五秒鐘。
急救人員迅速上前查看張野的身體情況,呼吸均勻,一切正常。
六秒之后,振動線條終于出現一點點加快的閃動頻率。
科研基地歡聚一堂,世界人民人聲鼎沸。
“我看見了,我們的地球村,相比較78年的藍氣球,現在卻趨向紅色,我好擔心,繼續這樣下去,地球會成為第二個金星!”
人們情不自禁拿起手機搜索目前衛星對地球的拍攝圖案,頓時陷入深深的自責和內疚。
振動線條忽然變化成無數點狀,翻譯組一度陷入癱瘓,七秒之后,振動線條才再一次變成規則的伸縮圖案。
“難以置信,這短暫的七秒鐘,我卻見證了人類的進化。”
過了許久,科研組才翻譯出最新信息:人類的確是生物進化而來,進化是對的!
蔚藍色的大海中,生命不過是水滴中一顆微小的單細胞生物,經過分裂成為多細胞生物。
本來平平無奇的海洋中開始出現更多的生物。
“你們一定猜不到,我看見一條魚。”
那條魚體形微小,它的身后出現一個龐大的身影。
從大魚嘴下死里逃生的小魚游出海面,在潮汐作用下,間接實現水陸兩棲。
為了適應在陸地上的環境,小魚開始翻動身體,利用魚鰭像劃船一般向前移動。
可是這種移動需要消耗的能量實在太大,不得不飲用海水勉強存活。
小魚本以為沙灘上只有它一條魚,事實正是如此,沙灘上還有一群體形較小的爬行動物。
它們圍繞在小魚身旁,不斷對其進行攻擊。
因為鱗片堅硬,陸地生物的攻擊并沒有起到多大效果,反而被小魚當作豐盛的晚餐一口吃掉。
陸地生物之間有一種神奇的感知能力,它們能夠通過眼睛辨別方向,聽覺感應到環境的聲音,聞到海洋以及沙灘的氣味,甚至能品嘗到一絲絲海洋的咸味。
魚兒同樣擁有眼睛,聽覺,嗅覺和嘴巴,伴隨被更多的陸地生物圍繞攻擊,海洋中也不斷有密集的魚群出現。
它們接連不斷從海洋中跳出來,趴在小魚身旁,對陸地生物肆意吞食。
不久,小魚成為這片陸地的主宰。
很久以后,它們開始脫卻身上的鱗甲,雙鰭脫離水流游泳,逐漸適應地面,生長進化出具有抓地力的手爪。
好景不長,海洋邊緣再次覆蓋一層黑壓壓的生物,它們在水中窺竊魚類的一切行動,最終忍耐不住饑餓,從海洋中跳出,將魚類一口吃下。
這種在海水邊緣生活的生物雖然沒有來到陸地,它們的身體卻已經脫卻鱗甲,生長出爪子的雛形。
初次進入陸地,這種生物十分適應陸地生活,并且開始成為先進的雙棲動物。
它們在陸地生活的時間變久以后,重新回到海洋,卻無法潛入更深的地方尋找食物。
無奈,這群生物開始向陸地中心圈移動。
進入陸地深處,生物猶如進入天堂,這里有許多從未見過的特殊生物,有昆蟲,也有沒有腿的爬行動物。
經過不斷的逃亡和生存,從海洋中上岸的生物基因經過數億年的進化,成為獨樹一幟的靈長類動物,人。
因為生物本身智慧基因以及不甘死亡的倔強生存能力,人類逐漸成為陸地上數量最多,遍布范圍最廣的生物。
相較于普通靈長類動物,人類的究極能力在于人類智慧的不斷學習和實踐。
人類學會了取火術,搭建房屋,制造武器,打造了地震儀,發明了天文臺,人類中總會出現引領時代進步的偉人。
牛頓不發現力,總會有杰出科學家推出力學。
人們從用樹葉遮羞,部落打獵到通訊以及核武器占據主導地位的今天,從前的生命一定不敢相信。
認為自己是主宰的打獵人在現代人眼前不堪一擊。
人類體內所擁有的基因一直在進化從未有半分懈怠。
總有個別智慧人類提出顛覆認知的觀點,他們是引領人類向更好方向生存的神。
張野后知后覺,七秒之內已經見證生命的起源。
生命是對所處環境具有感知能力,并且不斷自保追求生存從而進化的基因細胞組合。
面向金星,張野加速沖刺。
越是靠近金星,越能感應到強烈的放射能量。
那則消失的信息,真的就在撞擊金星后消失了。
張野漂浮在太空中,所能感應的能量漸變虛無。
在完成任務以后,他決定回到收集器,返回航州艙。
就在此刻,地球附近兩顆質量極小的星球忽然發生變化。
兩顆星球原本上下平行,同向移動,卻突然脫離引力,不斷扭曲自轉。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根據我們現在的科技不可能發現距地球500光年的地方出現了塌縮的星球,是黑洞!”
張野所言,頓時讓人類的安全意識空前提升。
盡管世界末日的消息從多年前就已經過了預言時間,本以為末日相隔很遠,卻未曾這般近距離真切感悟。
楊金陷入困境,地球附近出現黑洞,而且是雙恒星系統。
“它們已經開始融合,脫離引力,向地球靠近!”
沒多久,全世界人民從天文望遠鏡的鏡頭下以及空間站傳送的信息上看到兩個上下相互融合的星球。
它們保持自傳,逐漸扭曲成黑洞并以光速向地球靠近。
光速!末日!
50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