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放假了,要放十二天假咧!學校的通知告示寫著,原因是高考、中考和學考要占用我們的教室和寢室。
第一次看到“學考”這個字眼,也不清楚是什么東西,不過模糊印象里聽哥哥提過。我問佘思才,他也說不知道。后來包老師在課堂才詳細提起這個,因為我們都是一臉懵逼地看著他。
他告訴我們這個考試就是我們高二要進行的一個階段性考試,全稱:“學業水平測試”,也只是當作一個形式而已(又是形式!),是高二的文科生告別理科、理科生告別文科的結業考試,考的全是書本上一些基礎知識,監考也是走過場,所以也叫“水考”,很貼切的別稱。水考跟高考是不能相提并論的,老師叫我們別把這個當回事。
這個月我們也沒有進行月考了,所以輕松了不少。不過放假前各科老師都布置了超多的作業。真的很多,十幾天的假應該有得受。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臺詞:“我會叫他們好受的!”(We'll bring them pain),好久沒有打游戲了,寫著寫著又寫到游戲上面去了。
既然老師們絕不手軟(Without mercy),那我們也只能習慣了折磨,享用我的折磨吧(Share my torment!)。根本停不下來啊!這墮落天使(莫甘娜)的話倒真契合。不好受啊,特別是數學老師,發了四張試卷。唉!學海無涯,哪里是岸?
馬上又可以回家了,這次我只能一個人走了,哥哥要高考了,我都替他有點緊張。要加油啊!哥哥你可不是一個人在考試,我和爸媽全在看著你的發揮呢!希望能給媽媽一些慰藉吧,她很少臉帶笑容的。
后天就放假了,寢室里的一些同學已經開始在收拾了,歸心似箭啊!學校和家,是當學生的兩個站,家是起點,學校是終點。當孩時懵懂幼稚的我們從起點出發的第一天,可能是不情愿地踏上了旅程。但是來來回回之后,我們變得不再抗拒,這就是成長的過程。學校讓我們學會獨立,自己照顧自己,當累的時候,我們又投入家的港灣,接受親情的溫暖。
家給我們關愛,提供獨處的清靜,而學校給了我們知識,煩瑣困惱但是充實。學生應該算作一種職業吧,雖然從事這個職業還得倒貼錢。古人在家沒事干搞了個雅稱叫:“賦閑”,現代我們叫“失業”。從起點去終點、又從終點回到起點,來來回回的成長過程中,有去有回的繼續是學生,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
學海無涯;有回不去的就是失業,也叫做輟學,如果不上學了到處混,這個時候就可以稱作“無業游民”了;最后一種有去無回的,那跟話題無關了,有去無回?—打狗的肉包子
這波議論段寫得可以,自己也沒想到,可惜沒有啥例子可舉、考試也從沒考這論題。感覺很成熟的樣子,其實都是我從課外書吸收的營養。閱讀很重要,課內是命根,課外是興趣,我最近一直在看耶爾婁·克勞德的《扯淡百科》和《似箭如梭》這兩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