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以為的我以為的(上)
今年一過,我就是人們口中的而立之年了,可從畢業(yè)(yè)到現(xiàn)在,我這口袋里,那是一分錢也沒落下。
日子一天天的過著,雖然有些渾渾噩噩,但是我很知足,我出生農(nóng)村,也沒有什么不得了的夢想,這日子得過且過,便也就行了。
南方的冬天,還是一如既往的寒冷,家里鄉(xiāng)(xiāng)下的老房子雖說不算破爛,但也著實(shí)有些老舊了,坐在靠墻的房間角落,隱隱感覺有絲絲的寒風(fēng)吹進(jìn)來,讓本就不暖和的房子,更加寒冷了幾分。
家門口的磚塊路,不知什么時候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那平平整整的水泥路。我想,如果小時候那會兒,我騎自行車去上學(xué)的時候,也能有這樣的路,那該有多好。
如今沒有了顛簸,也再也不會有那條路。
現(xiàn)在,已然沒有什么人騎自行車了,可越是這樣,我越是想騎著自行車再去一次那個小時候的小學(xué),看看是我故地重游,還是已經(jīng)物是人非。
找了好久,才從舊倉庫里找到那兒時的小自行車,‘老伙計’它落滿了灰塵,身上甚至還有不少的蜘蛛網(wǎng),它已經(jīng)被放在那太久了,被遺忘的太久了。
稍微擦試了一下,輕輕撫去它全身那滄桑的塵埃,這才終于看清了它。鏈條和龍頭已經(jīng)生銹了不知多久,按了按把手上的鈴鐺,沒有反應(yīng),也許是太久不說話,它已經(jīng)不會說話了,又或許它等了我太久,是的,它等了我太久了……
終究還是我一個人上路了,‘老伙計’它太累了,它已經(jīng)走不動了,歲月在它身上深深地烙下了印記,一個讓我們再也不能并肩前行的印記。
我想了想,決定還是自己走路去吧,盡管新路換了舊路,可終歸還是老路,多多少少總是沒有變的。
我看著眼前這鄉(xiāng)(xiāng)下獨(dú)有的景色,一片片綠油油的田野,一排排高聳的楊樹,一條條相互交織的小河,一棟棟各式各樣的紅磚房……
我走著,我看著,我回憶著,一切似乎都沒有變,一切又似乎都已經(jīng)變了。
路是孤獨(dú)的,放眼望去,除了我與落葉,就再也沒有其他了。
依稀記得,以前家旁邊去學(xué)校的路上有好幾戶人家,現(xiàn)在卻一個都沒有了,看著地面上零零散散的磚塊,我想,應(yīng)該是拆遷了吧。
不出意外的話,他們現(xiàn)在應(yīng)該到了新的環(huán)(huán)境,有了新的朋友,有了新的生活。
一路上寒風(fēng)與我相伴,在我耳邊低語,輕輕的訴說著它所看到的,它所聽見的,它所以為的……
不多時,路程走了大半,因?yàn)槲仪逦目吹搅耍亲覂簳r上學(xué)路上必經(jīng)的古老的水塔。
我小時候,便已不再有人使用它了,盡管現(xiàn)在它看起來也是一如既往的好,可就是沒有人,再使用它了。
要到那水塔,便要經(jīng)過一座小橋,原本兩邊并沒有護(hù)欄,是一座用了很多年的危橋,也不知什么時候翻修了一遍,兩邊的護(hù)欄能齊到我的腹部,安全性也不可同日而語了。
或許是我小時候騎車掉下去過,當(dāng)時的狼狽模樣就不說了,也因此我對這的印象倒還比較深刻,沒準(zhǔn)兒修這橋,就是怕有人再掉下去。
我來到塔前,摸了摸這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它,或許過不了多久,它也會被拆掉吧。
我站著,它也站著,可,它站得太久了,真的太久了,我想,它也會累,它也會時常感到孤單,他也會在想,為什么他突然之間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價值?為什么幾十年來它無人問津?
本來我是想進(jìn)去看一看的,可門被鎖住了,我這才不得不作罷,繼續(xù)(xù)上路。
也許真的是天氣太冷了,路上的同行人一個都沒有,有的,只是三三兩兩的騎車疾馳而過的匆匆過客。
一路上光禿禿的樹干上,偶爾還能看見一些鳥窩,如果換作是以前,我可能還會有想去掏的欲望,可現(xiàn)在,即便是有人請我,我都不一定會去。
在城里現(xiàn)在幾乎已經(jīng)見不到鳥兒了,即便是有,也是匆匆而過,根本不會像在鄉(xiāng)(xiāng)下一樣,早上起來就能有鳥兒的美妙歌聲相伴。
時間改變了很多東西,無論是什么,仿佛都逃不過他的魔爪,整個中華文明也只用了它5000年,時間真的蠻可怕的。
十幾年不見,我兒時的校園已然面目全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