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身世線索
第二天一早,專案組的成員一起吃過早飯。
王道沒有和他們一起,坐在賓館等待著蔣忠的蘇醒。
他喊上張玲玲一起來到了清江縣的一家小醫院——臨危醫院。
去年李杰英被打以后,就是在這家醫院治療的。
王道不知道這家醫院為什么要起這個名字,也可能是表達一種救患者于危難之間的意思吧。
張玲玲不太明白王道為什么還要來這里。
在她看來現在一切圍繞李杰英的調查都應該終止,與其把時間浪費在一個精神病人的身上,不如就在賓館干等,而不是這樣盲目的瞎跑。
但是她和王道接觸這么久以來,自認為和他已經算得上是很好的搭檔了。
既然搭檔對案件有想法,她感覺自己還是要配合的,搭檔就是應該互相信任。
王道其實一直搞不明白一件事,李杰英既然已經是一個精神病,一個外人眼里的傻子,他說的話根本就不會有人信。
可是兇手為什么還要對他下狠手,而且兇手如果真的擔心李杰英會泄露秘密,為什么不像對付秋波一樣,也給他制造一起意外呢?
還是說李杰英的那次遇襲,真的只是一場意外,和兇手沒有關系?
兩人找到了李杰英的主治醫生。
醫生知道他們的身份以后,表示雖然時間過去很久,但是還記得當時他負責的那個人。
醫生給二人調出來當時李杰英的所有檢查報告。
王道一邊看手里的材料,一邊聽醫生給他解說。
直到了解了李杰英所有受到的創傷以后,王道和張玲玲才知道當時他是傷的多么嚴重。
右眼的眼角膜破裂、腦骨骨折顱骨塌陷超過1.2厘米、右手四根手指折斷、牙根均已斷裂、鼻骨塌陷性骨折。
王道不可置信。
王道問:“病人的身上有這些傷,應該很容易判斷出是被人毆打所致的吧。
如果是一般的受撞擊,哪怕是從樓頂墜落致死也不至于全身大大小小各處都是重傷啊,你們醫院當時為什么沒有報警呢!”
醫生看著對面站著的兩個警察,為難地說:“其實也不是不報警,就是病人家屬不同意,我們也是為病人家屬考慮。
他身上的這些是傷,一看就是和人結下很深的仇怨才會遭到那樣的毒手。
當時給他送過來的,我記得還是他的老母親和鄰居,一看就是沒有背景的家庭。
他們都擔心報警以后會遭到更嚴重的報復,所以我們也就沒有堅持。”
張玲玲強調說:“可是他是一個精神病人。”
醫生皺起眉頭說道:“我也感覺那個病人是有點兒抑郁或者說是恐懼。
但是病人家屬并沒有向醫院說明患者是精神病人,更沒有拿出他的精神病鑒定證書。
否則的話我們醫院還可以給他減免一點醫藥費和住院費的。”
醫生說話的時候王道的手機突然響了,他看了一眼是蔡孝孝打給他的。
王道接聽以后,說了幾句話就掛掉了手機。
王道放下手機,甩了甩頭。
抬頭繼續問道:“那李杰英在住院期間有沒有什么異常反應?說過什么話?做過什么事?”
醫生想了想說:“他就是很安靜地躺在床上,醫生護士給他交流的時候他會很恐懼,往床里面縮。
住院期間,他誰都不理,不和任何人說話。
后來他可以下床走動了,也不敢自己下病床,去廁所都要他的老母親牽著他的手才敢去。
其實他的身體狀況,本來應該至少住三個月院的。
但是他的家庭狀況實在是不好,勉強支撐他住了一個月的院就交不起住院費了,只能讓他的老母親給他領走了。”
王道略帶遺憾地和對方告辭離開。
張玲玲說:“唉,現在能查的線索,我們都已經查過了,要不我們還是去蔣忠那里等吧。”
王道點點頭,看看時間,對張玲玲說:“繼續留在這里也沒有什么價值,我現在要回一趟市里,你和我一起回去嗎?”
張玲玲想想說:“你回去吧,我回去市里也沒有什么要查的,還是留在這里再查查以前的線索吧,我感覺兇手應該還留在清江縣。”
王道點點頭,對張玲玲笑笑,攔了一輛車直奔火車站。
這里確實沒有什么線索可查,另外他有點不放心蔡孝孝,剛才又聽到她在電話里說的事情,他決定先回去看看她。
蔡孝孝這段時間一直沒有去武館上班,和云凡請了幾天假,就一直在家的周圍找奶奶。
她一直認為奶奶應該沒有走遠,就在家附近的某個地方陪著她。
今天早上出門以后,等再回來家里,她發現家里有些東西是被動過的,而且飯桌上有三沓錢,她數了一遍竟然有3萬塊。
她知道一定是奶奶回來了,因為只有奶奶才有家里的鑰匙,只有奶奶才會給她留錢。
她已經來不及考慮這筆錢奶奶是從哪里得來的,轉身就出門跑到樓下,希望奶奶還沒有走遠。
她不想要錢,只想要奶奶,喊著喊著她就蹲坐在地上哭了。
直到哭累了,心也累了,才想起給王道打電話。
王道趕到蔡孝孝家的時候已經是下午1點多。
聽蔡孝孝敘述了今天早上發生的事情。
王道帶著她查了一遍就近的幾個監控,結果和上次一樣,調來調去看了幾遍,一直看到大半夜,也沒在錄像里找到奶奶的身影。
王道分析奶奶應該是和上次一樣,是坐車離開的,根本沒有辦法查。
晚上12點多,兩個人拖著疲憊的身體,拎著從路邊攤買回來的炒河粉回到了蔡孝孝的家里。
王道跑了一天確實是餓了,三兩口就把一碗炒河粉吃掉了,感覺還有點意猶未盡,后悔怎么沒多買一份兒回來。
蔡孝孝似乎是心情不好影響到了食欲,看著河粉就是咽不下去。
她看見王道幾口吃掉了他的那份,就想把自己的也勻給他。
王道勸蔡孝孝多吃點,把她碗里河粉都吃完。
他站了起來,在屋子里走動起來。
屋子是兩室一廳的戶型,有一間屋子是蔡孝孝的奶奶之前住的。
王道看房門沒關,就拉開房間里的電燈走了進去。
蔡孝孝拿給他看的3萬塊錢,他也相信應該是奶奶回來留給她的,這讓他對蔡孝孝的奶奶很好奇。
據蔡孝孝說,奶奶也是第一次來到林都市。
她們來到這里還不到一年,奶奶又是那么大年紀,按理說在這里應該她沒有什么朋友。
可是卻能一個人在外面生活,又能在幾天時間里拿回來3萬塊錢給孫女。
這一切都說明,這個老人家在林都市一定是有認識的人的。
而且她和這個人的關系很好,好到可以讓她離開自己唯一的親人。
老人家的屋子里很整潔,物品擺放的很簡單,看得出蔡孝孝每天都在打掃。
屋子里只有一張鋪著白凈的布單的單人床和一盆植株,此外連一個衣柜都沒有。
兩件疊的整整齊齊的衣服,擺放在床頭。
衣服的下面露出一角,看著像是一本書。
王道好奇地走過去,彎下腰將它抽了出來。
那是一本很舊的書,紙頁已經泛黃卷邊了,書的封面上印著豎排的一行字“林徽因詩集”。
對于“林徽因”這個名字,王道已經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最近遇到的每個案子都和這個人的詩有關,沒想到在這里也有她的詩集。
王道忍不住苦笑著搖了搖頭。
王道隨手翻開詩集,里面的紙頁都已經泛黃,但是看得出來書平時應該保存的很好,沒有一頁書頁是損壞的。
有的紙頁上還有鋼筆寫的字,像是抒發感情或是做的筆記,又不像是蔡孝孝的筆跡,應該是奶奶所寫吧。
翻到最后一頁,下面印著出版時間1989年。
蔡孝孝走進來,看見他在翻著這本書。
就說:“這書都很老了,在我小的時候就有了。我的啟蒙教育就是聽奶奶給我讀這本書。你看這書是不是很古董,都可以收藏!”
王道笑著說:“確實是,沒想到你家還保留著這個年代的書,這是奶奶喜歡看的書?”
王道知道奶奶也算是個知識分子。
因為根據大荒村村民提供的信息,奶奶的父母都是插隊到他們村子的。
后來在他們村子擔任教師,不幸在**的時候就已經遇害了。
不過,看這本書是1989年出版的,肯定不會是奶奶的父母留給奶奶的。
王道對詩集的內容不是很感興趣,他倒是很好奇這本書的來歷,它是怎么到的奶奶的手上。
因為在大荒村那個地方,交通十分不發達,詩集這種奢侈品不托人幫忙帶,在村里是根本看不到的,除非是自己出村買。
可是在1989年的時候,奶奶應該已經40多歲了,她那時候應該已經過了文藝女青年的年紀。
還會為了買一本書跑那么遠的山路?
蔡孝孝神情低落地說:“是啊,這是奶奶最珍貴的東西了,她說這也是我最珍貴的東西。
雖然我不知道奶奶為什么離開,但是她卻把最珍貴的東西留給了下來,說明她還會回來的。。”
王道把書上的鋼筆字給蔡孝孝看。
問她:“書上很多書頁都寫有字,奶奶也有讀書記筆記的習慣?”
蔡孝孝接過書翻了幾頁,說道:“這本書上的字是一直就有的,我從很小的時候記得這本書上就有這些字。
我小時候也想往書上涂鴉,但是奶奶不讓。
大了以后奶奶也不許我往上面寫,我也沒看奶奶在上面留過字。”
王道聯想到蔡孝孝的身世,還有這本書的出版時間,他猜測這本書,會不會是當時去大荒村支教的老師石菲的。
因為據大荒村的村民說,蔡孝孝很可能就是石菲生下的孩子,至少村里人大部分都這么認為。
王道沉思了一會兒說:“孝孝,明天咱們去林都市第一高中,查一個人的信息,這個人可能知道你爸媽的情況,只是不知道現在這個人還在不在了。”
蔡孝孝回想了一會兒說:“你說的那個人是不是咱們在小紅河鎮派出所時,你調查的那份失蹤人口案里的人啊!
這個人是村里人給你說的嗎?她當時是我們村里的支教老師?”
王道斟酌了一下字句說道:“我也是猜的。
你們村里留下的幾位老人說,正好是你出現在村子里的那一年,這個支教老師失蹤了,所以我猜測這個人有可能在失蹤前認識或見過你的爸媽。
畢竟她當時也是在村子里待了很久的了。”
王道并沒有說當時這個女教師已經待產,也沒有說她可能是她的媽媽,有些事情還是要先查清楚了才好說。
蔡孝孝點點頭說:“那我們明天一早就去,希望能把這個失蹤的人找到。”
王道離開的時候又仔細檢查了一遍蔡孝孝家的門窗,確認不會給壞人留下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