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無拘無束中流走,這一年張雷十一歲了。
這日,夫子帶大家誦讀論語。十多個私塾學子搖頭晃腦,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p> 夫子打住說:“孔問來,我們大家都在讀你圣祖的書,尤其是這本書論語,是孔夫子的語錄。從古以來,大家都傳半部論語治天下。你身為孔子后裔,你來說說,你圣祖所提到的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什么意思?”
孔問來本來在打瞌睡,夫子問到尚且不知,孔鏗鏘急忙甩了一塊石子,將孔問來從瞌睡中擊醒。孔問來只聽得夫子在問“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的意思,趕忙答道:“夫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只有女子和小人是不容易相處的。親近了,他們就會無禮;疏遠了,他們就會怨恨?!?p> 夫子點點頭,微微頷首“這么說解釋的通。”
張雷站起來說:“夫子,我有不同看法。”
夫子好奇地看著張雷,說:“哦?張雷,你有何見解,說來聽聽。”
張雷也毫無懼色說:“夫子,我認為孔圣人所提到的小人與女人,是仆人與妻妾的意思,而不是字面上的小人與女人?!?p> 夫子問道:“何以見得?”
張雷答復到:“孔子何其大才也,怎會將小人與女人相提并論呢?我想定是其中有所關聯,孔子才會提到小人與女子。如果看小人與女子,關聯的地方在于都是靠主人的。”
他接著說道:“小人,為人仆者,主人系衣食父母也。主人的親疏遠近直接關乎他的生計。主人對他們好,他們就會認為自己大有用處,趾高氣揚起來,有時候甚至無禮。如果主人對他們不好,他們感覺收到冷淡,就會對主人心生怨恨?!?p> “女人者,同理。正所謂,未嫁從父,即嫁從夫,夫死隨子。女人仰仗男人,男人對他們好了,他們就會放肆無禮。男人對他們有所疏遠,他們就會心生幽怨,怨恨男人對他們不理不睬?!?p> 夫子連忙點頭稱是,點贊說:“張雷的解讀更有新意,坐下吧?!?p> 孔問來惡狠狠地盯了張雷一眼。
“孔圣人所說: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讍杹恚銇碚f說,這句話你怎么理解?”畢竟是在孔府私塾,孔問來又是孔子后裔,所以夫子對孔問來的學業尤為關注。
孔問來站起來說道:“夫子,這句話的意思是,父親在世的時候,要看他的志向;在他的父親死后要看他的行為。如果他的父親死了三年以后他依舊還是向他父親生前那樣堅持固有的為人準則,那么這個人就算是做到了孝道。”
他又補充道:“各位同學,我圣祖極其重視孝,要求人們對自己的父母盡孝道,無論他們在世或去世,都應如此。”
夫子點頭默許。
張雷這個時候站起來言道:“夫子,如果按照孔圣人講的,如果一個人的父親活著的時候,各個方面都比較向善,那跟從父親的意志沒有什么不對。但是如果父親是大奸大惡的壞人,那父親一死,兒子繼承了父親的意志,這恐怕不是什么好的事情。我們的孝應該是效君子之父,另外把一個人的父親在世與不在世作為衡量其是否孝道的界限,這句話也是不對的?!?p> 幾番來回以后,孔問來的風頭都被張雷無意識中奪走了??讍杹硖柗Q孔子的嫡長子,在孩子們中也是孩子王,哪里都是鮮花和掌聲一片,哪里受到過這番冷遇。他于是召集孔鏗鏘他們一起商議,如何整治一下張雷。
孔問來說道:“這個張雷,不過窮人家的子弟,居然自以為了不起,上課期間總是發表些奇談怪論,我們一定要好好教訓他一下。不然的話,讓他以為我們這些孔門家的弟子很好欺負呢。”
在孩子的心目中,孔鏗鏘向來以孔問來的參謀著稱。他于是清清嗓子,說道:“我有一計,可以讓張雷出糗,我們好好的奪回一下威風?!?p> 眾人好奇地問道:“鏗鏘,你有什么好主意?!?p> 鏗鏘狡黠地一笑,和大家把想法說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