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環翼汀做出選擇,其余的靈能生命快速從他的探測范圍內離開。
他達成了此行的所有目標。
內心深吸一口氣,環翼汀身上的靈能結晶層開始化為靈能液滴。
以他為中心,復雜的靈能結構一層層褪去,從外層至內層,一圈圈祭司瞬間癱倒在地,全身流汗。
一旁的低級靈能者們拿出早就準備好的營養液灌入他們口中,幾位固執的老祭司閉眼拒絕,被幾個人放到擔架上抬入休息區。
核心的數位高級祭司也褪去了周身的靈能結晶層,身體化為人形。
環翼汀伸手從虛空中抓出一件祭司服套在身上,環視周圍。
他視線中的祭司都低下頭,這是祭司團內面對高位者的基本禮儀。
“代價可以接受,只是帝國需要做出一些犧牲和妥協。”
環翼汀的面部色塊透露出輕松。
他右前方的一位高級祭司皺眉,這是一位完成了靈能飛升的高位者。
“有必要嗎?最初這不過是一次靈能科研項目。”
面部色塊邊轉換,他邊向水池邊緣走去,每走一步,他腳下的特制玻璃就多出數道裂痕。
“沒有必要將整個星璇帝國的未來壓在這一次虛境交流中,我或許能夠理解為何他們將虛境看作惡魔的大本營。”
“不要為了已經做過的事而擔憂。”
另一位核心區的高級祭司全身高頻抖動,腳邊是大量靈能結晶碎屑。
環翼汀回想交易內容,一道厚重的靈能帶來深邃的意識碎片,哪位未知存在和環翼汀簽訂了虛空契約。
他能夠感受到靈能網絡和身處靈能網絡中的所有火柴人被隱隱約約地限制,這一道限制看似能夠被靈能輕松抹除,但他知道這是表面。
“把我當作入侵其他世界的工具,哪有那么簡單。”
“要不是必須從這個滿是枷鎖的世界逃離......”
在虛境溝通中,環翼汀和未知存在簽訂靈能契約,在未來的一段時間(未知存在使用了特殊的時間表示方式,大約為一百年左右),星璇帝國需要給予祂巨量的靈能。
靈能的形式不限于能量,還可以是生命,記憶,其他文明的靈能集合體。
單純使用一個普通火柴人的生命為單位,則需要百億火柴人左右,這不是星璇帝國乃至這個星球能夠承擔的。
這意味著星璇帝國必須拿著未知存在提供的具體坐標,在未來百年內抵達目標文明,并征服那片區域完成這一場交易。
如果沒有完成要求,按照他們之間約定的靈能契約限制,星璇帝國將會作為一個整體被收割。
在收割后祂還可以以此為跳板,將部分靈能投放到這個星球。
“沒有退路了,諸位。”
教堂中,環翼汀對疑慮的靈能者們說道。
“你們需要為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不管教堂中的靈能者心里想的是什么,在表面上,環翼汀的言語得到了一致擁戴。
復蘇歷156年,也就是虛境溝通的一年后,星璇帝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各大城市的管理者們對此感觸最深,他們有些是沒有上升希望的低級靈能者,有些是充滿才華的官員職業者。
這些人或許在科研,學識,靈能層面沒有祭司和學者們厲害,但他們對人際關系,城市管理,宏觀趨勢的把控可能勝過大部分不諳世事的祭司。
往常的中央理事會像一個高高在上的貴族老爺,對具體的管理事物沒有什么要求,每年只需要完成其下達的指標即可。
這些指標大多為物資生產指標,人口增長指標和城市擴張指標。
而這段時間中,來自中央理事會的指令一道接一道,都是關于戰爭物資的生產。
與指令一同到達的是來自核心生產區的大量生產設備,各類靈能傳輸器械生產線,靈能增強器生產機器。
往常富有浪漫主義的祭司們也放下了自己連綿城市建筑的癡迷,解除了人口限制措施。
原先中央理事會按照城市發展速率同步建設復制場,在靈能交流會的指導思想中,人口數目等于靈能網絡強度的思想深入人心。
為了靈能網絡的強大,人口增長必須加速。
星璇帝國的一座小城市。
這座人口五萬的小城鎮位于一條河流的上游,以種植火柴樹為主要產業。
在中央理事會解除人口限制之后,這座城市的官員們發現自己出產的火柴樹資源開始不斷漲價。
“最近xxx(火柴樹學名)的需求很旺盛,而且沒有停止的趨勢。”
一位受邀的學者面對著小城中的官員們講解道。
她拿出一份紙質資料,上面的圖表清一色上升趨勢。
“這是我們的機會,據我所知xxx和xxx(兩座城市)已經開始招募農業專精技工,我們完全不缺技工,可以直接增加生產,搶占市場。”
從事經濟管理的一位官員面部色塊通紅,顯然很興奮。
坐在他對面的一位管理官員提出另一種構想。
“或許我們可以組織技工,成立一家勞務組織,對外輸出勞動力。”
“這也是一個好主意,但怎么維持?”
“增加技工教育,進行轉型。”
一位經濟專精學者擺弄著長長的筆桿,隨口一提。
在星璇帝國的民間,類似于公司的組織已經遍布全帝國,雖然祭司們沒有用官方法律承認這些組織的合法性,但民間的各類組織已經形成了一套潛規則。
公司之間會有一些書面協定,但由于沒有暴力機構的信用維系,違反協議的代價也根據雙方的實力而定。
這座城市如果轉型成為一家勞務和教育公司,那就代表其政治地位的下降,不再受到帝國法律的無條件保護。
市長坐在方桌的一頭,雙手環抱,面部色塊維持不變,思考著官員學者們的提議。
這些提議都可以把中央理事會的政策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利益,但一個合格的管理者不能只考慮短期利益,而是需要著眼于未來。
像這樣的小城市在帝國境內數不勝數,面對著帝國近年來最大的社會改革,每一座城市的聰明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大城市遵循中央理事會的指令大規模建設復制場,培養復制者,這帶動了火柴人原料產業鏈的飛速膨脹,也讓很多邊緣內陸的農業城市開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