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榮沒有拒絕宋子明的提議,她自己知道想要在即將到來的風暴里保持人情味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這場戰爭中感性總歸要讓位理性。
書生留在了長公主府,對這個書生南榮真是又愛又恨,耿直剛強,但卻異常聰明,就是他動不動發火變狂著實讓南榮有些難搞,這要是放起脾氣來還真是很難止住他。
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二牛突然和自己不親了,整天跟在書生的屁股后面轉悠,真是難以想象那樣一個壯漢儼然成為了瘦弱書生的貼士跟班。
宋子明籌劃,等到加封公主典禮完成之后,就可以趁著謝恩的時候向皇上提起這件事,到時候宋子明將會和南榮一起進宮請罪。
而在南榮心里這時候就該為宋子明討一道恩旨,讓宋子明可以在這件事上受到的影響最小。
很快大典便開始了。
南榮沒想到大魏國的公主禮服竟然是這樣沉重,單單是穿戴,就讓她一個早晨都沒有時間吃一口飯,只能聽著書生和二牛在隔壁房間狼吞虎咽的聲音。
到吉時,正副使攜寶冊于長公主府,一行依仗前擁后呼好不熱鬧,南榮在正廳堂跪拜謝恩,接過寶印,依冊,一直送正副使走出,總算是成了大魏國名副其實的公主殿下。
按著規定南榮次日就該入宮謝恩,宋子明和齊九早就已經到來。
宋子明將南榮搜集到的資料裁撤一大半,又附上了請罪的折子,明天能不能成功就看他的反戈一擊。
月明星稀,南榮獨自坐在公主閣樓之上,只見得宇內廓清一片祥和,南榮回想著這穿越之后的幾年里,自己好像做了很多,卻沒有絲毫的快樂。
宋子明算是挑對了人,僅僅幾天時間,他便查清了南榮手下所有慕容堂的生意。
說來也奇怪,由于南榮成立的慕容堂總部在慕容山,再加上他們土匪的身份,南榮當初下令掩飾慕容堂真實背景,以及制定的一系列規定,包括只認令牌不認人的神秘管理,竟然起到了出乎意外的效用。
慕容堂開設的酒樓已經在整個世界足足有一千三百四十八家,當然南榮一點也不驚奇,她所掌握的東西對于這個世界是超乎認知的,他們根本不需要什么商海戰術,實力已經足以碾壓整片大陸。
根據宋子明和書生的規劃,南榮打算對慕容堂進行一次大查清,總部也將由慕容山遷到大梁城內,同時宋子明提議將南榮當初設立的貿易線,改成貿易商隊分片管理,至于商隊的人選則要仔細斟酌。
因為宋子明從南榮收集奴隸案中看到了自己最擅長的部分,那就是朝廷消息及情報的設立,因此酒店茶肆絕對是獲取方式的一大利器,國人的八卦往往就是情報,因此要派心腹力量除卻日常管理還要充當公主府的耳目。
成立內部的鏢局,馬隊,專供慕容堂內部使用,而對外則可以擴展業務。
南榮聽到宋子明的改革方案之后,心里直犯嘀咕,要是這么一個人出現在現代絕對是金融街最為靚麗的崽。
至于具體的事情,南榮干脆將慕容堂改革方案全都交給宋子明來處理,自己落個清閑自在這才是老板的氣息嘛。
二牛和書生走出屋尋找南榮。
等到書生看到南榮坐在屋頂,不禁挺腰大喊起來,“公主真乃世間第一真性情也,往常那個皇子公主像公主這樣灑脫。”
聽著書生的話,南榮不禁一笑,這書生嘴巴甜起來也真是要命。
南榮飛身下來,點點二牛的鼻子,“你啊,現在都不在乎阿姐了是吧?我跑出來這么久,都沒有發現。”
二牛不好意思的露出一排大白牙,“剛剛我在聽書生大哥給我講魏國的歷史,阿姐的父親還是挺厲害的嘛。”
“哦?”說實在的關于自己這個父皇南榮了解的還真不是很多,當下里一聽便來了興趣,三人入堂,書生又開始了講授學識。
南榮的父親前半生相當坎坷,他不是嫡系,本來只是一個等待成年加封小諸侯的王爺,可惜
因為父親懷柔王觸怒高帝,被貶為庶人,失去了皇族名分。
懷柔王被貶之后,身患重病最終郁郁而終,臨終之時將十二歲的魏犀過繼給長公主殿下。
上一代魏皇沒有子嗣,駕崩之后國家一片混亂,而被過繼給長公主殿下的魏犀自然成為了眾人的焦點。
而說起這位長公主則更為傳奇,她終身未嫁,魏國當時除了三大一品軍侯,軍事力量最為強大的竟然是長公主殿下手下的驍騎騎兵,甚至在高帝時風頭蓋過了三大軍侯。
當時的長公主以護衛魏國為己任,高帝駕崩之后,也是她不避嫌站出來主持大局,等到三位軍侯趕到朝堂,便想要推選長公主為女皇,但長公主卻推辭不讓,說國家公器不該隨意假人。
她本人無心皇位,只求天下安樂,百姓太平。
于是改扶立魏犀為皇,魏犀本就是懷柔王親生子嗣,是正統的皇家血脈,雖然因為懷柔王失了皇族名分,但卻因為認了長公主為母,反而名分更高。
三大軍侯最先被說服,再加上長公主的扶持。
二十歲的魏犀便成為了魏國的皇帝。
此后,長公主被尊奉為皇太后,攝政臨朝,先是打退周邊幾個國家趁喪亂的聯合進攻,卻在收服大魏國土之后,鐵騎不再前進一步,和周邊國家簽訂條約。
周圍幾國全被長公主仁義折服,上表稱贊,自此魏國度過了安穩的幾年。
這幾年里長公主風行雷利的在魏國實行變革,滌蕩朝堂不良風氣,一時間魏國出現了魏其侯之后的第一盛世,政治清明,四海來朝。
等到魏犀正式臨朝,不出幾年,長公主卻因身心疲累加上軍旅之苦,染上重疾,魏犀重金遍尋國內外名醫為長公主殿下治病,拖了兩年醫石無效最終駕崩長樂殿,魏犀休朝三月,各國皆派使臣憑吊。
魏犀為長公主修建了巨大的安山陵墓,自己的陵墓則修建在一旁,規模都無法與長公主比,按照魏犀的說法,長公主不遜皇帝功績,當稱得上皇帝規格,而自己則愿意死后常伴母后身邊,聆聽教誨。
一時間,魏犀的孝名傳遍宇內。
而正因為他對長公主的心,朝廷上的重臣被魏犀迅速收服。
接下來的魏犀卻展現了另外一面,三年孝期一到,提拔青年才俊,發動了浩浩蕩蕩開疆拓土的軍事行動。
長公主攝政期間,魏國國力大大增強,再加上魏犀卓越的軍事思想,一時間周邊幾個國家損失嚴重,竟顯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