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冷的月光灑下,勉強(qiáng)(qiáng)驅(qū)(qū)散了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
昌邑的地牢里,透過囚窗,腐靡發(fā)(fā)霉的徐榮也感受到了銀輝的溫暖。
月光好像不嫌棄他?
他以為天下人都如袁遺一樣,對(duì)他憎惡呢……
徐榮站了起來,腳銬手鏈稀里嘩啦的回響在無盡的地牢里。
他走到小窗下,仰著面,放松地享受著月光的沐浴。
他的臉上逐漸泛起笑容
…
“來人!來人!來人!”
徐榮粗獷的不顧一切的釋放,成功引來了獄卒的一番“親切問候”。
“我要見袁公!”
獄卒好像早有準(zhǔn)(zhǔn)備,二話不說直接丟下徐榮,返身去報(bào)(bào)信
……
冀州
趕走韓馥,自領(lǐng)(lǐng)一州,正春風(fēng)(fēng)得意的袁紹卻遇到了麻煩。
辛評(píng)、許攸、郭圖、荀諶等人是他成功得到冀州的功勛之臣。
他理應(yīng)(yīng)封賞獎(jiǎng)賜諸人,也好就勢重整政局,安定冀州。
但董卓忌恨袁紹,袁紹所表功勛,朝廷一律不準(zhǔn)(zhǔn)。
袁紹在冀州的封賞因?yàn)殛P(guān)(guān)中的董卓阻撓而失去了名正言順的正義。
袁紹在辛評(píng)、許攸等待封功臣的攛掇下,為了體現(xiàn)(xiàn)自己對(duì)于手下的恩禮有加,竟然想要立劉虞為帝,以打破董卓對(duì)于他的桎梏。
袁紹這個(gè)想法遭到了眾人的反對(duì),袁術(shù)(shù)反對(duì),曹操反對(duì),田豐、逢紀(jì)(jì)反對(duì),郭圖、荀諶也反對(duì),連正主劉虞都反對(duì)。
袁紹無可奈何,拗不過眾人,只好作罷。
這一場鬧劇卻被剛投奔袁紹的荀彧看在眼里。
袁紹為了區(qū)(qū)區(qū)(qū)眼前利益動(dòng)輒提議廢立皇帝,所展現(xiàn)(xiàn)出來骨子里的狂妄、自大、短視令荀彧對(duì)他大失所望。
袁紹萬萬沒有想到他的這一次輕浮,令他失去了荀彧。
甚至還被公孫瓚抓住把柄攻訐,站在了道義的下風(fēng)(fēng)口。
袁紹在公孫瓚陳兵冀幽邊境所帶來的巨大壓力下,一錯(cuò)再錯(cuò),又表公孫瓚之弟——公孫范為渤海太守,奢望能借此緩和與公孫瓚的關(guān)(guān)系。
就任的公孫范直接洞開冀州大門,公孫瓚得以從渤海入青州,痛擊青州黃巾。
一戰(zhàn)(zhàn)得輜重?zé)o數(shù)(shù),人口十萬,實(shí)(shí)力大增。
袁紹悔不當(dāng)(dāng)初,痛定思痛,一改得到冀州后的剛愎自用,開始誠心誠意接受謀臣建議。
而得了便宜的公孫瓚卻不打算見好就收。
他陳兵界橋,企圖侵吞冀州、青州甚至兗州。
袁紹與公孫瓚的戰(zhàn)(zhàn)爭,一觸即發(fā)(fā)!
……
且說青州
被公孫瓚痛擊的青州黃巾被迫流亡南方,數(shù)(shù)以百萬計(jì)(jì)的黃巾軍涌入兗州。
他們進(jìn)(jìn)入泰山郡,泰山太守應(yīng)(yīng)劭親率文武與黃巾展開慘烈交鋒,斬首數(shù)(shù)千級(jí),獲老弱人口萬余人。
青州黃巾作戰(zhàn)(zhàn)不利,退出泰山,應(yīng)(yīng)劭兵馬不足也不敢深入追擊,只能任由黃巾荼毒兗州。
黃巾從泰山郡出,一路往兗州中部流竄。
經(jīng)(jīng)濟(jì)(jì)北國、東平國,再到任城國,諸小國皆無力抵擋,民潰千里。
兗州亟待一位救世主,如公孫瓚那般痛擊黃巾,保境安民。
……
任城國
國都任城
南十五里
黑甲黑旗的袁遺軍正全速北上,他們從山陽郡入任城國。
一路經(jīng)(jīng)亢父、樊縣,支援任城的袁遺軍受到了任城國百姓熱情的擁戴。
百姓贈(zèng)與他們糧食,飲水,袁軍在樊縣短暫修整。
打探情報(bào)(bào)得知任城已經(jīng)(jīng)危在旦夕,袁遺命全軍火速出發(fā)(fā)。
袁軍到達(dá)(dá)任城的時(shí)候,任城城墻已經(jīng)(jīng)失守,城門洞開,城中火煙彌漫。
“元正(徐榮表字),你說,我們?nèi)綰渦惺攏俊?p> “主公,機(jī)(jī)不可失,正是剿賊奪城的大好時(shí)機(jī)(jī)!”
“好,由你全權(quán)(quán)指揮全軍!”
“定不負(fù)(fù)主公信任!”
徐榮抱拳領(lǐng)(lǐng)命,撥馬來到最前方,號(hào)令三軍。
“李典都尉!”
“末將在!”
“命你率兩千人往任城北門外阻擊出城賊人。
切記,賊眾,不可堵死城門,放之出城,逐尾追殺即可!”
“喏!”
“潘璋都尉!”
潘璋不情不愿、有氣無力的應(yīng)(yīng)和一聲。
他到現(xiàn)(xiàn)在都想不通,主公究竟看中這個(gè)徐榮哪里?
一介敗軍之將,竟然翻身成了他們的主將?對(duì)他發(fā)(fā)號(hào)施令?
“命你率五千人從正門鼓噪殺入,不可冒進(jìn)(jìn),不求大勝,虛張聲勢,將敵軍逼出城外即可?!?p> “呵哈,某頭一次聽說要求不可大勝的,你是輸多了,不敢贏?”
徐榮以馬鞭指潘璋,怒斥道。
“潘都尉!你對(duì)我有意見,可以之后解決。
戰(zhàn)(zhàn)機(jī)(jī)稍縱即逝,若敵軍解決了城里的守軍,占住城池,你擔(dān)(dān)得起這份責(zé)(zé)任嗎!”
潘璋也不敢貽誤軍機(jī)(jī),只好領(lǐng)(lǐng)軍殺入城中。
徐榮策馬回到袁遺身邊。
“主公,我軍戰(zhàn)(zhàn)馬稀少,騎兵珍貴。
非到必要之時(shí),我不想動(dòng)用這一千二百騎兵,畢竟少一個(gè)都無從補(bǔ)(bǔ)給?!?p> “元正,你不需要向我解釋,一切部署你自己決定?!?p> “末將謝主公信任!”
徐榮望著城里硝煙彌漫,聽著戰(zhàn)(zhàn)聲雷雷。
哪怕從前不知經(jīng)(jīng)歷過多少次遠(yuǎn)(yuǎn)超這等規(guī)(guī)模的戰(zhàn)(zhàn)陣,他此刻內(nèi)(nèi)心也還是緊張的。
這是他在袁遺麾下的第一戰(zhàn)(zhàn),既然決定了重新開始,那就要做好。
如果這一戰(zhàn)(zhàn)輸了,他真不知道如何向袁遺交代。
所以一切,他都是按照最謹(jǐn)(jǐn)慎的選擇來安排。
按照他的預(yù)(yù)測,此戰(zhàn)(zhàn)獲勝的把握有九成。
雖然袁軍士卒比不得身經(jīng)(jīng)百戰(zhàn)(zhàn)的西涼健卒,但畢竟能扛得住西涼騎兵的沖擊。
哪怕是占了地利的優(yōu)(yōu)勢,那也是了不起的。
更何況,經(jīng)(jīng)過了他這些時(shí)日的操練。
他們早已今非昔比,可以說將之前的戰(zhàn)(zhàn)斗徹底的消化了。
當(dāng)(dāng)然,他這些日子最大的成果,這一戰(zhàn)(zhàn)還沒有出手。
騎兵,是他最后的殺手锏!
戰(zhàn)(zhàn)斗沒有持續(xù)(xù)很久,敵軍已經(jīng)(jīng)潰退出城外。
袁遺與徐榮并轡入城,殺敵歸來的潘璋稍落在后面,滿腹委屈。
自己前線搏殺,結(jié)(jié)果還不如個(gè)動(dòng)動(dòng)嘴皮子的敗將受寵。
李典追擊敵軍也大勝歸來,四人同行,看街頭一片狼藉,聽到處都是哀嚎之聲。
袁遺問潘璋:
“文硅,知道元正將軍的安排有何深意嗎?”
潘璋癟了癟嘴,不屑道。
“怕某立了大功,搶他風(fēng)(fēng)頭,哼!”
“哈哈……小人之心!
元正,你給文硅詳細(xì)(xì)說說此戰(zhàn)(zhàn)你的思路,讓他長長見識(shí)!
讓他明白,打仗不是單靠武力的,是要?jiǎng)幽X子的!”
“喏!
這一仗,我軍寡,而敵眾;我軍精,而敵庸;我軍在暗,而敵軍在明。
分析清楚局勢,才能制定出正確的戰(zhàn)(zhàn)術(shù)(shù)。
以寡擊眾,若正面交戰(zhàn)(zhàn),一旦陷入僵持,久必失利。
所以我讓潘將軍不求大勝,不與敵軍糾纏。
只需要利用敵在明我在暗,敵不清楚我軍虛實(shí)(shí)的優(yōu)(yōu)勢虛張聲勢。
敵人本就烏合之眾,慌亂之下,自然潰散。
但若李典將軍將敵人圍在城中,那便是壞了事了。
狗急尚且跳墻,況黃巾乎?
那樣勢必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得不償失。
我讓李都尉埋伏在城外,敵軍出逃,又見我軍,慌亂更甚。
不會(huì)反抗,只會(huì)潰逃。
我軍尾行殺敵,既可擴(kuò)(kuò)大戰(zhàn)(zhàn)果,又不會(huì)損兵折將?!?p> “徐將軍智慮深遠(yuǎn)(yuǎn),李典佩服,可不像某些莽夫,只懂得打打殺殺?!?p> 李典拉踩的明目張膽。
袁遺本想調(diào)(diào)和一下,但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他想看看徐榮的應(yīng)(yīng)對(duì)。
“李典!你莫要招惹老子!”
徐榮本以為這種情況,袁遺會(huì)出來主持局面。
畢竟這兩位的仇,他也有所耳聞,除了袁遺,誰能調(diào)(diào)解的了?
袁遺不說話,徐榮也不能裝聾作啞了,畢竟李典是沖他說的,不說話,兩個(gè)都得罪了。
“其實(shí)(shí)潘都尉這一戰(zhàn)(zhàn)讓我刮目相看?!?p> “唔?”
潘璋沒想到徐榮會(huì)為他說話。
“潘都尉本不解我意,又與我有隙。
但戰(zhàn)(zhàn)斗一開,卻堅(jiān)(jiān)定不移的執(zhí)(zhí)行了我制定下的戰(zhàn)(zhàn)術(shù)(shù)。
將者,聽令而行乃是最重要的品質(zhì)(zhì)。
一軍動(dòng)輒上萬人,若人人自行其是,豈不是亂了套了?
潘都尉能夠不計(jì)(jì)小節(jié)(jié)而顧全大局,徐榮佩服?!?p> “哈哈……徐將軍過獎(jiǎng)了?!?p> 袁遺對(duì)于徐榮的處置還算滿意。
這話,不接就是得罪雙方,接了就是得罪潘璋。
與其得罪潘璋,不如夸獎(jiǎng)潘璋。
李典自己給徐榮挖坑,這會(huì)兒被晾在一邊也怪不到徐榮頭上。
為將者,懂謀略、知兵法即可。
但為帥者,需懂謀略、知兵法,還要馭人心!
能將手下眾將團(tuán)(tuán)結(jié)(jié)起來,才能發(fā)(fā)揮出三軍全部實(shí)(shí)力。
毫無疑問,現(xiàn)(xiàn)在看來,徐榮有為帥的潛質(zhì)(zhì)。
袁遺真是慶幸當(dāng)(dāng)初留下了徐榮。
其實(shí)(shí)本來他只是看中了徐榮統(tǒng)(tǒng)領(lǐng)(lǐng)騎兵的本事,他帳下還沒有人能統(tǒng)(tǒng)帥騎兵。
雖然他知道徐榮曾經(jīng)(jīng)大勝孫堅(jiān)(jiān),但一場戰(zhàn)(zhàn)斗變數(shù)(shù)太多,不能證明徐榮的本事。
直到徐榮那日找到他,二人打開心扉,暢聊整夜,抵足而眠。
徐榮解開了心結(jié)(jié),袁遺也見識(shí)到了徐榮的能力。
他腦子里西涼軍那套練兵之法,還有數(shù)(shù)之不盡的戰(zhàn)(zhàn)斗經(jīng)(jīng)驗(yàn)(yàn),對(duì)于雛生的袁軍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
袁遺將徐榮任命為此次征討青州黃巾的主將,就足以看出袁遺對(duì)他的信任與期望。
徐榮也沒有辜負(fù)(fù)袁遺的期望,他讓袁遺看到了他身上更多的閃光點(diǎn)(diǎn)。
…
“將軍留步!”
袁遺順著耳邊那聲輕靈的脆音尋去,見一道曼妙身影正從旁邊府邸里款款走出
……

二鹿躬郊
提前發(fā)(fā)了,求月票,求收藏,求評(píng)論,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