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貫通北半球十六到四十區的N7號線路,我們踏上了這趟旅程。
清謎開著雪地車,我坐在旁邊。全封閉自帶供暖系統的車廂確實讓人感覺不到外面的嚴寒,幸好她提前把雪地車修好了。兩節掛車在后面切切作響。車前的道路寬度僅容二車勉強并行通過,道路兩側有撤離前設置的指示燈,不過很多都早已壞掉了,也不可能有人維修。
在出發之前,我們就已經查詢了北半球十七區A2-2335分區的有關資料。這個分區在全球大戰爆發前曾是著名的旅游勝地,大戰爆發后該地地塊被征用改造為北半球聯盟的航空軍事基地,停戰以后被廢棄,到了人類大規模撤離地球后就徹底銷聲匿跡了,近三年內沒有任何與之有關的消息。
從理論上來說現在不可能有人住在那里,那么這條求救信息會是誰發出來的呢?
“會不會有人去那里尋找物資,然后因為某種原因遭遇了危險?之后發出了求救信號。”清謎分析說,“那個地方之前是軍事基地,所以應該有很多有用的物資。”
的確,十七區的居民是有可能到那里搜集物資,然后遇上了某種困境或者險情。但是就我所知,大戰打了整整四十年,影響了數代人,這個基地至少也建立于四十三年以前,所以那里剩下的物資應該不多,就算是有,也大多都已經不處于堪用狀態了。
我和清謎居住地區附近的戰艦墳場有很多物資是近十年內生產的,最新的只有五年左右,并且這些物資中有很多本身沒被用過幾次就廢棄了,還是半新狀態。
“如果不是找物資,那會不會有人是住在那里的,但是沒有在系統登記,所以我們不知道。”清謎接著提出了第二種可能性,“然后現在遇到了物資短缺或是意外受傷之類的問題。”
這完全有可能,兩個月前,我們剛剛去十五區救助了一個獨居的男人,他在干活時不慎被自動組合器弄傷,之后發出求救。他登記的居住地是在二十四區,但是從人類大規模撤離后他就一直待在十五區,當時所有人都忙著準備撤離或是搜集儲存更多物資,根本沒人會去在意居住地登記的真實性。
雪地車繼續前進,路變得稍微寬敞起來。
N7號線路大概形成于十二到十三年前,那時地球上的自然環境由于各種反自然武器的使用和持續的資源開采已經開始急劇惡化,但是整個人類社會尚未達到崩潰的邊緣。這條路一開始并非標準交通線路之一,而是物資走私分子和游雜武裝活躍的一條小道。后來軍方為了能夠及時處置這種行為,也為了運輸大型裝備,正式把此路段設為標準交通線路,人類撤離前根據有關地理事物的規定,這一段被命名為N7,連接貫通北半球十六區到四十區。
快到天亮時,我和清謎交換位置,由我繼續駕駛,她在旁邊休息。
就這樣折騰了四天,我們到達了求救信號發出的區域。
這個地方至今保留著航空軍事基地的原貌,各種設施一應俱全,我們駕車繞場一周,并沒有發現明顯的生活跡象。基地內由于荒廢已久,有不少地方已經不能通過大型車輛。于是我們帶好過濾口罩下車,在拖車上把我的雪地摩托卸下來。
清謎留在雪地車上,我會騎著雪地摩托在基地內進行搜索。
我的車速很慢,一來是因為對地形地貌環境的不熟悉,二來是這樣可以讓我避免錯過任何一個可疑的細節。
基地里面散落了不少殘骸零件,但是大都已經陳舊老化了。我小心地往前開著,卻沒有看到任何人。每一間機庫我都仔細搜索查看了(因為機庫是這個基地內為數不多能提供庇護的地方),不僅是人,連個活物都沒有。
“怎么樣?”清謎的聲音從耳機里傳來。
“什么也沒有發現。”我說,“真夠奇怪的。”
我繞到基地的后面,卻意外看到稍遠的地方有一團黑色的物體,并且體積相當大。這里能見度很低,我為了看清楚一些,駕駛雪地摩托靠近。
離殘骸不遠的地方有一條水溝,我在這里跳下車,這才看清楚這是一艘空天戰艦的殘骸,在我面前的是戰艦的艉部。從體積上看,它應該是空天戰列艦級別的。我開始相信有人會來這里找物資了——這艘戰艦無疑是個巨大的寶庫。
我繼續向前,從腰間的裝備中抽出手電,打開后照著艉部。結果我看到了一行模糊的大字。
艦艉處出現的大字一般按慣例都是艦名,我出于好奇仔細查看了一下。
結果我一看就倒吸了一口涼氣,腿一軟差點癱坐在地上。
“清……清謎姐,你到基地后面來一下。”我用顫抖的聲音對著耳機說,“我把……呃……前后燈和標記燈都打開了,你能找到的。”
清謎知道我不常這樣,馬上反應過來事情沒有那么簡單。于是用她一貫冷靜的語調干脆果斷地回復“好,我馬上過來。”
她的聲音讓我多少緩過來了一點。我凝視著艦名出神。
這是一艘空天巡洋艦,艦名是:
北半球聯盟軍 NC-310 山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