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進入實驗室,三號模型轉換器擺在正中央的實驗臺上,旁邊的地上是另外兩個模型轉換器,上面蓋著防水布。實驗室里設施相當齊全,同時建有完備的消防、空氣凈化和污水處理系統。
白信首先給我們看了當時他做的幾次實驗所拍下的視頻以及獲得的實驗數據。他通過條件絕對控制技術對實驗時間進行了控制,每個實驗周期的標準時長為三百六十五分鐘(即一分鐘對應一天)。
實驗起始溫度為人類撤離后地球上監測到的最高溫度-2攝氏度,不設溫度上限。同時,實驗空間支持模擬由轉換器改變氣候條件所造成的氣象現象。
一號模型在實驗的第三分鐘溫度開始升高,在第十六分鐘到達14.7攝氏度。但是到了第二十分鐘,溫度突然由17攝氏度飆升至38.3攝氏度。此后氣溫一直沒有低過三十五攝氏度。到了第一百一十七分鐘達到了整個實驗過程中的最高氣溫——令人恐怖的51攝氏度。最低溫度為第三百五十分鐘的35.2攝氏度。一直到第三百六十五分鐘,溫度仍然在36攝氏度。同時,整個實驗過程中沒有監測到降雨、降雪等正常氣象現象。空氣濕度也一直低于人體適宜的水平。
這無法滿足人類正常生產生活的氣候條件需要。
二號模型在實驗開始的第七分鐘溫度升高至3.9攝氏度,之后溫度就基本保持在這一水平。最高溫度是第四十五分鐘的4.2攝氏度,最低溫度是第三百六十三分鐘的-1攝氏度。
這個模型顯然達不到我們的要求。不過它也有一個好處,就是溫度是完全穩定的,沒有過出現能量崩潰。
三號模型在第三十分鐘升溫到1攝氏度,第五十八分鐘升高至6攝氏度,第六十九分鐘升高至11.5攝氏度,第九十分鐘升高至17攝氏度,第一百零二分鐘升至21.4攝氏度。最高溫度是第二百一十分鐘的33攝氏度。第三百零一分鐘溫度下降到19.6攝氏度,第三百一十九分鐘為15攝氏度,第三百六十五分鐘為0攝氏度。
在整個過程中,降雨、降水等自然現象均正常出現。濕度和溫度均處于正常范圍內。
白信一開始非常欣喜地認為這個模型成功了,于是對其進行長時間測試。結果模擬氣候在穩定了七百三十分鐘(兩個標準時長)以后,突然開始崩潰:第七百四十四分鐘溫度突然反常地升高至29攝氏度,第七百五十分鐘升高至38.4攝氏度。之后溫度在第七百六十七分鐘驟降至3攝氏度,接著又很快下跌到-2攝氏度,并且一直到第四個標準時長結束也沒有再次升溫或者出現其它氣象情況。
現在我們首先要找到三號模型穩定性不佳并且能量轉換可逆的原因。
清謎認為這是模型轉換器本身能量不足導致的。她認為只需要測定每一次開啟轉換器能夠提供的絕對穩定期,然后定時重復開啟轉換器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而我認為這個模型本身設計上就存在缺陷,至于是什么缺陷現在還不得而知。因為從理論上來說,只要開啟一次轉換器,就應該能達到永久穩定的狀態。
白信則認為還需要再找原因。他把每一種可能性都記在了旁邊的白板上,然后提議大家先吃點東西,再睡上一覺,到明天早上再繼續。
這頓飯由常規口糧包和白信自己種的蔬菜組成,味道還算是不錯。
吃完飯,我們就各自回到了休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