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劉云端開車前往濱海天文臺,向臺長請了假,說去中央航天總局辦點事情。劉云端經過臺長的批準后,迅速開車趕往濱海西站,與王星亮會合。
王星亮早早地開車來到濱海西站,在進站口遠眺著旅客專屬通道,等待著劉云端的到來。
“嘿!我在這兒!”王星亮朝著遠處走來的劉云端揮了揮手。
劉云端看到王星亮,拉著旅行箱跑到了王星亮的身邊,王星亮說:“給你車票,這班車是早上九點二十分檢票的,不急?!?p> 王星亮和劉云端都還沒有吃早飯,他們到車站的二樓簡單吃了點早餐后,列車也快要到檢票的時間了。
又過了一會兒,車站響起了提醒乘客檢票的廣播。劉云端和王星亮帶上自己的行李,經過檢票口,來到了站臺上。沒過多久,磁懸浮列車伴隨著鳴笛聲快速駛來,停在兩人面前。他們登上列車,朝著BJ的方向駛去。
不到十分鐘,列車到達了BJ站,隨后兩人前往地下乘坐地鐵。過了幾分鐘,地鐵到達了航天局站,隨后兩人徒步走到航天總局。
兩人來到航天總局的門前,望向充滿設計感的大門,感到十分震撼。航天總局的大門是一個拱橋式的巨型星環(huán)門,表面有一些星球和星系的裝飾物,比如藍星、紅星、白星等。拱門最上方是一架最新式登月飛船的雕塑,這個雕塑搭配上大門的星系裝飾,讓整個大門有一種置身宇宙的即視感。
“這個大門如果點亮燈光的話,應該會更好看吧?!蓖跣橇糧袊@道。
“好像一條衛(wèi)星星環(huán)啊!”劉云端看著這令人驚嘆的大門,想起了他在望遠鏡里看到的滿天繁星,以及浩瀚的銀河系星帶。
大門的右側就是門衛(wèi)室,門衛(wèi)室的建筑設計也讓他們眼前一亮。門衛(wèi)室的形狀像一艘運載火箭,搭配上大門的星環(huán),幾乎與大門上的圖案融為一體,共同散發(fā)著宇宙的魅力。
感嘆完大門的設計后,劉云端和王星亮走到門衛(wèi)室前,敲了敲門,問:“師傅,您能幫我們打開門嗎?”
門衛(wèi)保安看到是兩個陌生人,問:“你們是來干什么的?”
“天津濱海過來的,我們兩個是研究星系和航天飛船的。”王星亮和劉云端拿出了工作證,讓保安查看。
“哦哦,那你們來這里有什么事嗎?如果要見什么人的話我可以幫你們?!北0艙f。
“我們想見一下局長,或者星際科研中心的負責人。他們現(xiàn)在在局里嗎?”
“局長出差了,但是科研中心的負責人還在。”保安說。
“你們春節(jié)不放假嗎?”劉云端問。
“不放。因為在這個探索宇宙的時代,我們局里除了國慶節(jié)之外,幾乎是沒有什么假期的。當然,春節(jié)也不例外?!北0不卮鸕?。
“都挺辛苦的。”王星亮說。
“哦對了,你們先登記一下吧!”保安說著,拿起進出人員登記的筆記本,遞給他們。
劉云端和王星亮拿起筆,登記上了自己的姓名和電話號碼。隨后,兩人向保安詢問了科研中心的位置。
“科研中心大樓在迎門樓的后面?!北0艙f。
“好的,謝謝你啊?!蓖跣橇糧兄x道。
登記后,保安打開了航天總局的星系大門,允許兩人通行。王星亮和劉云端走進航天總局,迎面而來的是星球和航天器的雕塑,這些東西帶給了兩人許多宇宙的共鳴。隨后,兩人在科研園區(qū)里參觀了幾圈,來到了科研中心大樓的所在地。這棟大樓的外觀有點像體育場,整個建筑的占地面積也非常大。隨后兩人走進科研中心,大廳里的裝飾也讓人感到無比驚嘆:大廳的天花板上雕刻著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周圍的墻壁上是一些對航天事業(yè)有突出貢獻的名人照片。兩人在大廳的右側看到了一圈紅色的警戒帶,里面圍著的是一個太空母艦的機械模型。
兩人詢問了一下路過的員工,找到了科研中心負責人張宏林的辦公室。兩人叩響了辦公室的大門,問:“您好,請問我能進來嗎?”
張宏林帶著一副眼鏡,穿著一身藍色的辦公服裝,正在辦公室里做研究。他聽到敲門聲,說:“請進!”
王星亮和劉云端走進辦公室,張宏林看到是兩個陌生人,問:“請問你們是?”
“我們是從濱海趕來的科研人員,我是濱海航天局的?!蓖跣橇粱卮鸕?。
“那您是?”張宏林問。
“我在濱海天文臺工作,是一名天文工作者。”劉云端回答道。
“原來是濱海的科研人員?。∨秾α耍業(yè)拿紙袕埡炅鄭強蒲兄行牡呢撠熑恕U垎柲銈冋椅矣惺裁詞聠幔俊?p> “不知張先生……有沒有聽說過前兩天的彗星新聞?”劉云端問。
“聽說過,你們是不是有什么關于彗星的想法?。”
劉云端聽后,拿出他的筆記本電腦,打開了“彗星計劃”星際飛船的模型圖,說:“我有一個這樣的想法?!?p> 張宏林一邊聽著劉云端對模型的講解,一邊目不轉睛地盯著彗星飛船的模型,感到十分驚艷。這張圖的出現(xiàn),讓張宏林的腦海里想到了一個航天器懸掛在太空,隨時準備攔截紅色彗星的情景。
張宏林激動地說:“你們是想讓紅色彗星作為飛船的儲蓄燃料,讓飛船完成更遠距離的星際探索?”
“沒錯,那顆正在向地球飛來的彗星,含有極為豐富的資源。其實,太空母艦的發(fā)射成功,讓我思考了很久。雖然太空母艦可以飛行很長的距離,但是終究會燃料耗盡。因為太空飛船的燃料問題,導致飛行距離終究無法突破太陽系。最近幾年,元素聚變反應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其實,我們可以在彗星飛船上,安裝元素聚變反應的機器,來對彗星進行元素聚變。這樣,我們就能把彗星轉化為燃料,來實現(xiàn)超遠程的航天飛行。當然,如果整顆彗星的資源耗盡,我們還可以在宇宙中捕捉小行星,或者降落到一些行星上采集資源。”劉云端說。
“其實,彗星飛船的組裝可以在太空中進行,比如一個太空艙,一個元素聚變系統(tǒng),一個探測器等等。我們要把每一個部件都裝配上宇宙遙控系統(tǒng),通過地球上的遙控操作進行飛船拼接。當然,飛船部件的發(fā)射,要調集全國所有的航天發(fā)射臺,在彗星到來的前一個月進行部件發(fā)射。全部發(fā)射完畢后,再對飛船的部件進行遙控拼接。以現(xiàn)在科技水平,從發(fā)射到拼接完成,不會超過一個月。當飛船拼裝完畢后,飛船會自動丟棄宇宙遙控系統(tǒng),太空艙里的駕駛員會進入到飛船的駕駛室里,等待彗星的到來。如果彗星到來之前,發(fā)現(xiàn)彗星飛船與彗星不在同一條直線上,駕駛室的人可以控制彗星飛船,讓它與彗星保持在同一直線。當然,這一切都需要非常精密的操作?!蓖跣橇裂a充道。
對于兩人的回答,張宏林感到無比震驚,但隨之而來的是激動的心情。他心想:給全國五年的時間來完成這個彗星計劃,足夠了!
張宏林努力控制著自己激動地心情,對兩人說:“等明天局長出差回來了,我就把你們的想法告訴他。我相信,他聽完你們的計劃,也會十分激動的!最后,我要代表中央星際航天總局,感謝你們的提議!”
“不客氣,都是為了航天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