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不斷地為自己的認知買單,早晚都是如此。曾經對“新能源“有種說不上來的狂熱,找實習或者工作時對方反復說“我們和新能源沒什么關系“,還略顯失望。那時的她,看中的是整個行業屬于上升期,在這個行業里她可以干到2060年?,F在這種激情已經過去了,偶爾還會點燃,但多數時候是她沒法勝任當下這份工作的挫敗感以及對領導強調加班和卷的抗拒。她終于堅持到了產假,對于自己和家庭已經是利益最大化了,再待下去好像是對自己、家庭、公司、領導、同事的不負責。對自己和家庭不負責是因為遙遠的路途疊加下班后總是糟糕的情緒;對公司、領導、同事的不負責是因為即將面臨產假她終于站在了旁觀者的角度,發現了自己曾經對于工作的消極與“糊弄“。但好像說走就走又對不起公司、領導和同事的“培養“,即使在領著工資的那一年半,已經很努力很拼命在干了,只是自己以為的努力還遠遠達不到公司的平均水平和領導要求的努力。對于領導而言,努力和忠誠重要,但沒有結果和會辦事重要。所以,是彼此成就還是彼此耽誤,她的人生也不會因為領導的一句話而改變,她沒法推卸責任給領導、家人,依然任性地聽從內心的聲音和指引。
很流行的那句“理想的工作是錢多事少離家近“,如今在她看來,錢多是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的,可能以犧牲家庭或自己的健康為代價,這是她不能接受的,且錢多責任更大,也需要有更大的野心。第一份工作讓她意識到了自己沒有那么大野心,其實追逐的還是安全感。既然未來的安全感始終沒法保證,就不要拿當下的痛苦來換取未來的那一絲安全感了,還不如追逐當下的一些安全感。人在哪里都需要鍛煉、都會成長,不必看不起一些工作,而去追逐所謂成長性高實際上綁著自己無法解脫的工作。
事的多少自己無法決定,但她想要選擇一份自己可以勝任的工作,這樣心情和情緒會好很多,而不是一無安全感、二無勝任感,完全為了工資的價值苦苦撐著,以前她不敢邁出這一步是因為在她想象中,換工作連當下的工資都達不到,以及當下的社會就業環境糟糕到能按時發工資就應該感恩戴德了,不知道這是不是被資本洗腦了。松動是因為了解到最近報名的一個輔導員崗位,既有寒暑假,薪資待遇只會比現在好、不會比現在差,她安心了許多。或許她想象中的那種境況依然存在,但與之相反的一些好崗位好機會也還是有的,可以去試試,而不是蒙在想象的煤爐里不停地做內心斗爭。
寶寶即將出生,離家近成為了她對工作的首要訴求,雖然社會發展之快,并不知道老師這個崗位還是否會存在,是否會被AI取代。但就當下的眼光來看,她想成為一個能輔導孩子作業的媽媽,能有寒暑假陪伴孩子的媽媽。所以離家近的老師崗位,就成為了她的夢中情崗。曾經看到的都是規則和阻礙,如今感受到了心動以及規則松動的機會,先努力把入場券拿到吧,定個小目標:今年要考教資啦!別再拿專業限制當擋箭牌或者借口,學著有了資格后去努力爭取吧,相信自己足夠自信和優秀,有些“規則“是可以談判的,嘉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