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
觀眾們想著苻堅這是鋌而走險嗎?
這是在養虎為患吧!
知道他們的狼子野心,不會真心會前秦從事,卻還是看中他們的能力,將他們留在身邊,給他們提供官職。
直播間的觀眾聽到這里,一個兩個的都表示不能明白也不能理解。
苻堅既然都知道,為什么還敢留著這些隱患在自己身邊,就不擔心有朝一日,會被這些家伙給反殺回去嗎?
“前輩就不擔心會被狼子野心之人所殺?”
江北繼續追問著,苻堅既然明白,卻還是執意如此,在當下,江北不能夠理解,帶著自己的困惑,直接問著苻堅。
“那就是孤的命數,若能防范到,那么孤自然會防范,聽你方才一言,看來孤是會被自己曾經寬恕過的人所殺。”
反觀苻堅,一臉坦然的模樣,當真是因為他們擁有著才能,能夠為百姓做事,面臨著會被他們反噬的概率,也不會殺了他們嗎?
“前輩是認為百姓十分重要?”
以自己的生命,換取眾生的安穩與繁榮,此等思維,江北自認是遠遠達不到他們的境界,也是達不到他們這樣的覺悟。
“是,正如儒學所言,百姓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身為一國之君,為的就是賢明之士,能夠指導百姓,過上更好、更安全的生活,且如今各族大為統一,孤的做法,算是有成效。”
苻堅甚是滿意現在百姓日子,前所未有的繁榮與安定,大家也都樂于接受漢人的文化,受益匪淺。
而自己更是以身作則,清廉,重用漢人。
“對于宗室不能夠為百姓著想,一味欺壓百姓者,孤一律照樣殺之,興許是殺戮,讓孤也一樣死在他人手中。”
江北聽著苻堅這一些話,語氣從先前的無奈,到現在的平定,江北思索片刻又開口問著苻堅。
“前輩既然知道日后會死于他人手中,可否有想到現在開始改變原來的想法,或許就能夠斷絕掉禍患?”
江北只是單純的想要知道,因為他剛才聽著苻堅的話,絲毫沒有打算追問著他,到底是誰殺了他。
可,歷史已經成為了定局,江北明確就算自己告訴給苻堅知道,按照他的性格,可能會有防范,卻不會殺了姚萇。
歷史是不會因為他這個異世界的人,出來一趟,又說著某些言語,而發生改變,興許會出現一小段改變。
總體大局,是不會受到什么影響,對于這一點,江北自己就很清楚,所以絲毫不擔心,要是苻堅追問起殺了他的人是誰。
他只需要照直說出來就是了。
苻堅不以為然:“孤的意志向來堅定,日后的事情,并不想知道太多,既然知道會被人殺害而死,倒不如借著現在還活著,為胡人與漢人之間的重歸言好,多做一些事情吧。”
【神沒發現的人:“我的天,這苻堅真當是一男子漢啊......”】
【入須冬実:“完全不害怕自己會死嗎?”】
【似把利刀將我刺死:“可惜了,如果他后面沒有去攻打晉國就好了,沒有淝水一戰,想來他的勢力會很穩固吧?”】
【御碼埋花:“害,哪里來那么多的如果啊,接受這樣的事實吧,不過主播真的好厲害,不需要講著某些可以洗白的話,這胡人也有好的。”】
【寂靜船行:“主播之前就說過不能用現代文明去評判以前的歷史,價值觀都是不一樣的。”】
【雨落蘇城南:“不過他要是真的想要讓胡人跟漢人之間的間隙跟敵意消失,為啥還要南下攻打晉國,我不明白了。”】
只是,真實的歷史一向都是復雜的,基于對方是站在什么角度看,若是站在胡人的角度,骨子里面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
會想要去攻打別國,似乎聽起來也是無可厚非。
正如三國時期,又有誰能夠說明白,其中誰是絕對的正派,又有誰,是絕對的反派呢?
似乎都不能夠道出個所以然,這也是江北為什么在填報志愿的時候,選擇了歷史專業,想要更深刻地去了解。
卻發現著自己所知道的東西,還是太少了,他的見解,依舊是太淺薄,唯有不斷深造自己,格局才不會局限于某一處。
尤其是系統開啟以后,江北面對面親自采訪著這些古人,更是明白自己的思維跟他們相對比起來還是過于狹隘。
好比如現在,苻堅明知會有養虎為患的風險,理由竟是因為他們擁有自己所沒有的才能,能夠造福到百姓,不可只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活。
若是沒有系統,江北知道自己又怎么會有能力與機會跟這些古人,共處一室呢?
又是經過幾輪的交談,也逐漸到達了江北要離開的時間了。
“今日采訪前輩,與前輩的交談,是叫晚輩受益匪淺。”
最后幾分鐘的時間,江北拱手作揖,知道苻堅向來推崇儒家文化,在禮儀方面,也都很是講究。
胡人天性豪放,大部分都甚少注重禮儀方面,只知道誰能力強,便能讓他人臣服。
殊不知以這樣的能力,讓對方臣服,不過是畏懼他的能力罷了,又怎么可能是真心拜服呢?
苻堅更是清楚,胡人缺乏的是什么,才極力推崇所有胡人,去學習儒家的文化,漢人文化,是值得他們去學習的。
更可以融入漢人的生活,不至于二者之間的文化差異,而互相看不起對方。
“孤亦是如此,未曾想到后世,胡人真的能夠被漢人所接納,就連所有人的身份,都是平等的,不是親眼所見,孤還以為你是在哄人呢。”
苻堅笑呵呵地說著,他做的這一切,無非就是想要讓游牧于荒野的胡人們,能夠安家定居起來。
也不必生活于戰火之下,能夠見到這樣安居樂業的畫面,苻堅實在是開眼了。
而江北也查詢著關于后來胡人的生存之際,自融入漢族后,也都繼承著漢姓,是真正地做到了融入于漢人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