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掃完戰場之后,李過便率領眾將來到王宮內。
一路上的尸橫遍野讓他們忍不住搖頭,李過對一旁的金福來道:“你們的仁祖恐怕兇多吉少啊?!?p> 金福來聽此一愣,搖了搖頭沒有說話,對此他并沒有什么感覺。
這時一名士卒來到李過身前:“將軍找到了?!?p> “帶路。”
眾人在士卒的帶領下,來到了仁祖身死的殿外,眾人走進殿看清了里面的場景。
看著倒在血泊中的仁祖,李過搖了搖頭有些唏噓道:“他也是一國國主,如今卻這般狼狽的死于自己王宮之內。
殺他的還是他所投靠的,還真是讓人……唉?!?p> 面對此景李過雖然唏噓不已,但心中更是松了口氣,在之前接到突襲遼東的圣旨時。
他也得知了朝廷對于遼東的態度,將不再設立藩屬國,開始他還在想著這朝鮮王他們該怎么辦。
沒想到建虜倒是幫他們解決了這個麻煩,現在他們不必為了這朝鮮王而費心思。
反而還可以借著為朝鮮王報仇的名號,名正言順的控制朝鮮,可以說建虜這一行為幫他們解決掉了許多的麻煩。
想到這些,李過心中忍不住有些想笑,但好在急忙控制住了表情。
隨后他看向一旁有些個愣神的金福來:“有什么想說的嗎?”
金福來看向李過,隨后又看向仁祖的尸體,他心中有些復雜,但更多的卻是感慨。
許久后他長吐了一口氣,還是開口道:“在如今的鬼天氣下,我們當年本就活的艱難。
他作為我們的國王,不但不想辦法幫我們活下去,反而幫助那些建虜壓榨我們。
搜刮搶奪我們最后活命的糧食和柴油,最終我們活不下去了,只得拿起武器來造他的反。
可是如今他卻死在了那些建虜的手中,這還真是命運無常啊?!?p> 李過微微點頭:“是啊,也不知道他最后有沒有后悔?!?p> 而后眾人再次陷入了沉默,許久后金福來轉身正對著李過,隨后拱手深深一禮:“將軍,在下有一個請求?!?p> 李過將其扶起:“說來聽聽?!?p> 金福來轉頭再次看了一眼仁祖的尸體,嘆了口氣道:“用大明的話來說,他是我們的君父。
而且今日之后,朝鮮國也將不復存在,那么他便是我朝鮮國最后的一任國王了。
因此我希望能用君王之禮來厚葬他,也算是給他給朝鮮國最后的體面了?!?p> 當初京師來令時,金福來正好在遼東,于是在送走京師的來人后,便將大明將會把朝鮮編入疆土的事情告訴了他。
李過知道,像金福來這樣造反的人雖然只是為了活著,但當到達一定高度后,他們的野心也會膨脹。
最后必然會沖著那個位子而去,而當時的金福來連活著都難,就更別提什么野心了。
因此李過思慮再三后,便將朝鮮以后不再立國的事告訴了他,算是給他打了個預防針。
也是提前打消他內心深處中的那份野心,省的之后再麻煩,畢竟他們最終的目標是要收編整個朝鮮。
如果能直接將他們全部收編,到時再加上如今大明的國策,及朝鮮人本就心向大明這一點,想來應該會是十分順利。
可如果一旦起了刀兵,那必然就會麻煩許多,甚至于激起一些朝鮮人的仇恨,那就得不償失了。
如今看來效果不錯,至少一直到現在金福來并沒有表現出什么想法。
事實也正如李過所想一般,在最開始聽到朝鮮國將會成為大明疆土后,除了剛開始驚訝了一下,便沒有了什么多余的表情,之后甚至還有些欣喜。
其實這也正常,在這個帝秩封建的時代,除了漢唐這樣真正的強大且是盛世的時代外。
底層百姓對于所謂的王朝國家并沒有太大的歸屬感,而像這個讓他們連活都活不下去的王朝末年就更不用說了。
而在朝鮮人的心中,對于大明他們本就有一種敬畏或者說是向往,當朝鮮成為大明的國土后,那他們豈不是也將會成為大明人。
因此金福來才會如此,而且當時李過還向他承諾了,在事情完結后,他必然會向皇帝為他請功。
到時他金福來也必然會成為大明的一位將領,而當時在聽到這個承諾時金福來自然欣喜萬分。
因為在他自己看來,以前他是一個飯都吃不飽的賤民,而當時他又是一個朝不保夕的反賊。
可在以后不久的將來,他將會成為大明的一位將軍,至于說朝鮮國滅亡,說實話他并不覺得這和他有什么關系。
他從不認為自己能成為朝鮮國王,也不覺得自己有那個本事,因此在得知朝鮮王國即將滅亡后,心中沒有一絲波瀾,當時沒有的心思,以后也更不會有。
此時李過在聽到金福來想要厚葬朝鮮王的要求后,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放心吧,我會將這件事跟陛下說的。
陛下也一定會答應的,你的戰功我也會一一記下,一同送往京師?!?p> 李過心中十分確信,因為這件事將會和建虜的行事形成對比,從而更好的招攬朝鮮人的人心。
而金福來聽到最后的話后,連忙一臉欣喜行禮道:“謝將軍?!?p> 而在之后一切處理完后,李過便讓高一功親自率人壓著俘虜,帶著捷報前往海邊乘坐水師戰船,返回大明前往京師面圣。
——
京師。
昨日高一功便來到了京師,崇禎率人親自迎接,看完捷報后,整個人頓時笑容滿面。
在看著他們所押著的俘虜,以及那多鐸和范文成的首級,更是一時間笑的合不攏嘴。
當場賞賜了高一功與其他士卒大量金銀,第二天更是早早起來,而后先是在午門處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獻俘禮。
之后便讓人將那些俘虜推往菜市口斬首。
一切做完后,崇禎率領百官返回了朝堂。
崇禎高坐于朝堂之上:“諸位愛卿,如今朝鮮事了,按照之前所說,朝鮮將歸于我大明版圖,而捷報你們也看了。
那么諸位對于朝鮮的治理,以及諸位將士的封賞,還有那金福來的請求可有想法?”
首輔蔣德璟出例道:“啟稟陛下,關于厚葬朝鮮王,臣認為應當答應,我大明可借此事樹立在朝鮮百姓心中的印象,用以收攬人心。
至于那金福來,如今朝鮮既然成為我大明國土,那朝鮮人也自然是我大明臣子。
而金福來對我大明有功,其既然為朝鮮義兵的統領,可封其為總兵,暫時讓他與祖將軍二人共同鎮守朝鮮。
除此之外,臣認為還應派一大員前往朝鮮管理政事,如此方可。
至于對李將軍的封賞,不知陛下可有想法?”
崇禎點了點頭:“好,就按蔣愛卿所言,至于李過將軍,朕欲封其為侯爵,其家鄉在米脂。
就封為米脂候吧,諸位覺得如何?”
“陛下圣明?!?p> “好,那就傳朕旨懿,朝鮮王以君王之禮后葬,金福來有功封其為總兵,與祖大壽共同鎮守朝鮮。
李過封為米脂候,賜萬金,布千匹……,其余將士封賞由三輔及六部共同定奪?!?p> “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