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九年四月十五日。
這一天崇禎照例上早朝,文武百官按照順序列于大殿左右,只不過和往常不同的是,大家并沒有議事。
就連天天摸魚的楊永明,今日也站于朝堂之上,所有人一臉肅穆,且時不時的看向大殿門口,似乎在等什么人。
之所以如此,乃是因為兩天前建虜的使團來到了大明,說是想要與大明講和。
當時崇禎并沒有立即接見他們,而是讓人隨便給他們安排了個驛站,晾了他們兩天。
直到今天才打算在上早朝時順便聽聽他們想說些什么。
“傳。”
王承恩點了點頭:“傳清國使團上殿。”
隨后沒多久,寧完我進入大殿,此次來到大明的自然不只有他一人,只是他擔心其他人不懂禮數。
害怕沖撞到大明皇帝,這才一人入宮,當然,這只是他明面上對大明官員的說辭。
實際上,其他人此次都是帶著探查大明的任務的,但其實自從他們入大明后,這一路上的旅途已經將他們震撼到了。
雖然這么說,但該做的還是要做的。
進入大殿后,寧完我躬身行禮道:“大清使團長寧完我,拜見大明皇帝陛下。”
“免禮吧。”
“謝大明皇帝陛下。”
寧完我直起腰身,等待崇禎接下來的問話,然而等了半天卻不見有聲,抬起頭四顧一看。
只見兩邊的文武大臣,以及高座大殿之上的崇禎全都靜靜的看著他,無一人有開口的意思。
寧完我眼角忍不住抽搐了一番,他定了定神,行一禮自行開口道:“啟稟大明皇帝陛下。
多年來大明與大清兩國交戰,不知致使多少百姓流離失所,戰死之人更是不計其數。
其中又不知拆散了多少的家庭,我大清皇帝念及兩國百姓之難處,因此遣在下前來大明。
想與貴國商議和談,不再起刀兵之禍,使兩國百姓永修同好安居樂業,望大明皇帝陛下,為兩國之百姓多加考慮。”
寧完我見崇禎皇帝沒有絲毫表態的意思,連忙再次說道:“只要大明愿意與大清和談。
我大清愿意向大明稱臣,成為大明的藩屬國,年年納貢,歲歲來朝。”
聽到這兒崇禎總算開口了,只見他說道:“然后呢?不會就這些吧?”
寧完我聽到崇禎開口心中一喜,不怕提條件,就怕不開口,只要開口了就說明這件事兒有的談。
此次來大明,多爾袞他們自然給了寧完我極大的自主權利,以及交代了他此次和談可以做出的讓步。
寧完我咬了咬牙道:“為表示我大清的誠意,我大清愿意讓出寧錦兩地。”
“不夠。”崇禎淡淡說道:“何況這本就是我大明的土地,無論如何我們早晚都會拿回來。”
“這。”寧完我聽此臉色有些僵硬:“可是……”
“沒什么可是的,如果只有就這些的話,在大明玩夠了就回遼東吧。”崇禎直接打斷其話。
“這……”寧完我聽此有些發愣,隨后吐了口氣咬了咬牙道:“回大明皇帝陛下。
我大清愿意讓出遼西走廊以示誠意,這也是我大清所能做到的極限,希望大明皇帝陛下,為了兩國之百姓慎重考慮兩國和平之事。”
聽到這里,崇禎輕笑一聲也不準備再逗他:“寧完我是吧,你回去告訴多爾袞,不論是遼西走廊還是遼東,我大明的將士都會拿回來。
因為這本就是我大明的領土,至于何談?”
“呵。”崇禎輕笑一聲,隨后語氣嚴肅道:“朕若真的和你們和談,朕如何面對打下這一片片疆土的先帝。
如何面對當年戰死薩爾滸,以及這些年來戰死邊疆的諸多將士,還有這么多年來被你們屠殺和掠去的百姓。
總之你回去后告訴多爾袞,遼東我大明一定要收回來,如果他真的想為了他的族人好。
那就放下兵器歸降,如此朕可以保證不傷那些普通百姓,否則等動了刀兵之后,就莫怪了。”
寧完我聽此臉色一沉:“如此看來,貴明從始至終都沒有絲毫的和談的意思了。
難道陛下就絲毫不關心百姓的死活嗎?”
然而崇禎沒有絲毫變化,寧完我見此心中焦急,突然他想到了什么,只見他面色一變。
臉色重歸平淡道:“我聽說陛下一直立志想要做一位圣明之君,如今看來并非如此,反而是我大清皇帝更配得上圣明之名。”
“哦?”崇禎聽此發出聲音,想要看看他準備說些什么。
“難道不是嗎?”寧完我反問一句說道:“我家陛下感慨百姓之苦難,因此派在下來與貴國商議和談。
甚至愿意為此一讓再讓,乃至放棄遼東走廊,能為天下百姓做到如此的仁君,難道還不能稱為圣明嗎?
反倒是大明陛下,完全無視我大清想要與貴國和談的意愿,執意想要挑起與我大清的戰端。
如此罔顧天下百姓的行為,如何能稱之為圣明之君,還是貴國認為吃定了我大清?
是,在下承認我大清現在確實是虛弱了不少,但這并不代表我大清沒有一戰之力。
如若大明非要一意孤行,那我大清也必然奉陪,到時候大不了來個魚死網破,就算最后你大明贏了,也絕落不到好。”
到最后,寧完我一甩衣袖,滿臉堅定的冷聲說道。
“放肆!”不待崇禎說話,便有大臣出聲呵斥道:“你這逆賊顛倒黑白,滿口胡言倒是有一套。
像你等這樣屠戮百姓反叛朝廷的逆賊,還敢說什么圣明仁義,簡直是令人貽笑大方。
來人!將此獠拿下。”
兩名武士進入大殿將寧完我押下,寧完我確是絲毫不懼,反而大笑起來。
“慢著。”崇禎揮了揮手讓武士退下,隨即對眾人笑道:“諸卿不必為此人話語惱怒。”
隨后看向寧完玩我道:“若在以前,朕有可能真的會中了你的激將法。”
而后又笑了笑:“朕的大明是否吃定你們朕不清楚,但朕明白一個道理,有些豺狼是養不熟的。
它之所以會突然向你臣服,并不是因為他突然變好了,而是因它害怕你手里的刀槍。
等有一天你變老了,它就會露出獠牙把你吃掉,而你們就是這一直豺狼。”
“哦對了,我想多爾袞之所以讓你來和談,應該還有另一個原因吧。”崇禎輕笑道:“據朕所知。
從前段時間開始,有一支不知來歷軍隊在攻占你們的北方吧。”
在聽到崇禎前一段話時,寧完我心中嘆了口氣,他知道大明是不會答應和談的。
同時對大清的未來也十分擔憂,從山海關到大明京師的那一段路程,讓他們震驚驚駭。
讓他們看到了如今大清與大明的差距,若是大明發起進攻,以現在大清的情況想要擋住大明,難,實在太難了。
再加上如今北面的情況,這讓他們有些絕望。
然而在聽到崇禎最后那段話時,卻讓他頓時如墜冰窟。
北面的事雖然并沒有怎么保密,但知道以及了解情況的,只有大清的高層罷了。
其他人別說了解情況了,甚至根本就不知道,然而這個坐在高堂之上的大明皇帝。
卻對他們遼東的事了如指掌,這已經能說明很大的問題了。
寧完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驛站的,等他回過神來時,人已經在驛站內了。
只不過此時的驛站內除了他之外,并沒有其他的使團成員,他知道其他人是出去打探情況。
一直等到傍晚時分其他人才回到驛站,只不過一個個神色恍惚。
寧完我見此眉頭微皺:“你們不是出去打探消息的嗎,這是怎么了?”
尼堪,爾哈赤之孫,褚英的第三子,原歷史上清初理政三王之一及敬謹親王。
如今因為楊永明的原因,還只是一名固山貝子。
他是此次使團的副隊,尼堪看著寧完我嘆了口氣,既后把他們今天的遭遇說了出來。
原來在寧完我入宮后,他們便打算溜出驛站,然而他們剛出門口,便發現有一隊錦衣衛早就在等著他們了。
正當他們有些不知所措時,那錦衣衛的領隊開口了,原來他們奉皇帝之命帶他們去參觀京師。
尼堪他們聽了一愣隨即心中一喜,他們此次的任務不就是打探明軍如今的清況嗎?
而京營作為大明皇帝的禁軍,自然是最有參考價值的,雖然不知道是否有圈套,但這個機會他們自然不愿放過。
然而在他們進入京營駐地后的所見所聞,卻讓他們這輩子難忘,在他們進入京營后。
便看到大明軍隊早已排列好,似乎早就在等著他們了,隨后在那名名叫周遇吉的將領帶領下,開始觀看起京營的演練。
那些個新式火炮火槍,各種各樣的武器看的他們是目瞪口呆,另外,他現在知道了當初多爾袞跟他們說的那種跟火炮一樣大。
卻有很多個管子,且似乎能夠一直進行擊發的新式火器叫什么名字了,原來那東西叫做速射火銃。
那眾多速射火銃齊發的場面,看著他們是心驚膽戰。
還有一種名叫熱氣球的東西,更是讓他們深色恍惚,只見那東西可以帶著人飛到天空。
站在那籃子中的士卒,可以從上往下射箭,以及扔下一顆碩大的轟天雷。
尼堪說完他這一天的所見所聞后,面色難看的嘆了口氣:“我算是知道他們怎么那么好心,讓我們去參觀京營了。”
就如他所想,這一切都是楊永明他們安排好的,用楊永明的話來說,便是殺他們之前先誅他們的心。
讓他們知道與大明之間的差距,從而打擊他們的士氣,從而生不起反抗之心。
感嘆完后尼堪看向寧完我滿臉期待的問道:“怎么樣?”
見寧完我搖了搖頭,整個人頓時長嘆一口氣如霜打的茄子一般。
半響后問道:“我們接下來怎么辦。”
寧完我沉默片刻:“明天就回遼東吧,再待下去已經沒有意義,待久了反而容易節外生枝。
我們盡快把這個消息帶回遼東,到時候怎么著也能有一些防備。”
尼堪聽此點了點頭,第二天一早寧完我便入宮向崇禎辭行,崇禎也并沒有難為他們。
直接派一隊錦衣衛護送他們出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