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文化的更迭
他去年創辦亦書街,就是希望能慢慢改善所有人的精神面貌。
讓華夏族人真正成為頂天立地的存在,胸中有溝壑,眼界看得到整個世界,甚至能抬頭仰望星辰大海。
他問朱山志:“朱總,聽說過亦書街嗎?”
朱山志愣了一下,向其他老板們看了一眼。
大家都疑惑地搖搖頭。
朱山志不好意思地撓撓頭,說:“我文化低,沒聽過。”
“張總,亦書街是什么。”
亦書街是張楓親自創辦的創意型教育機構,如今在京都發展得非常好。
學員人數已經超過了一百萬,而且還在不停增長著。
亦書街也影響到了當地的文化氛圍,像周美珠那種索要天價財禮的丈母娘,過去經常見到。
但是現在已經漸漸絕跡了,他在藍城開設了第二個分部,效果也同樣明顯。
在此之前,藍城的經濟發展的是很好,但風氣卻有許多隱患。
人們想要功成名就,飛黃騰達,這無可厚非。
可許多人眼中只有錢,這樣的心態就扭曲了。
更有一些人,為了賺大錢不擇手段,簡直不顧后果,令人心驚。
許多人深受這種風氣之苦,但卻又無力擺脫這種風氣的影響,沾染自身。
但自從張楓的亦書街成立一來,大家就像好看到世界上最好的避風港灣一樣!
亦書街所倡導的良好風氣,不再簡單粗暴地以財富地位論成敗。
它耐心挖掘每一個人的優點和長處,盡量讓所有人都成為自信的人才!
張楓曾經有一段話,被亦書街的教師和學員深深認可,并且經常提及。
“將一件事做好,做到極致,你就會成功,不必在乎錢財。”
“當你成功之后,錢財自然就會到來。”
這段話雖然短,但是簡明扼要地講出了一個事實,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全都印證了這句話的正確性。
在此之前,不知道多少人本末倒置,被利益蒙蔽了雙眼,為了賺錢不擇手段。
結果埋下眾多隱患,就算走運發了財,也很快就敗干凈了。
所謂天道酬勤,人間正道還是鼓勵人們踏實正干,不要被個別人的陡然乍富蒙蔽了雙眼,踏踏實實做自己就好。
張楓這種淡然超然的心態,感染了亦書街不知道多少教師和學員。
他們就像在漫天烏云中看到了一絲曙光一般,不再痛苦,不再迷茫!
雖然亦書街只開辦了短短幾個月,但也已經有數百位優秀學員嶄露頭角了。
他們在許多學科中都展現出了不凡的天分,在各種比賽中頻頻獲獎。
許多高校爭相保送,其中甚至還有國外的世界級一流學府!
亦書街就如同是一顆冉冉升起的巨星!它輝煌的光芒,照亮了整個教育界許多學校和教師都在總結學習和研究,帶領著教育界的整體風氣都在明顯好轉。
張楓想,既然亦書街有這么好的效果為什么不在鳶都也開辦一個呢?
剛好自己擁有了山志集團這么一個巨大金庫。
聽到朱山志問亦書街是什么,張楓就簡單地給他講了一下。
這些土老板,從來沒有想過這么高大上的問題。
改善當地風氣,他們的意識中,風氣是永恒的,自己只有遵照規則來玩游戲。
今天,聽到這個年輕人說出改變風氣的話,大家心中都是十分震驚的:“風氣,真的能改變么。”
朝陽文具公司的老板蔡葉喃喃自語道。
他是這些人中,最接近教育的行業了,他跟本地不少教育機構打過交道,在他看來,不少學校都只是把教育當做門生意來看。
招生收學費,花錢蓋學校、招老師,然后保證學費比支付多,這就足夠了。
每個學校都想要盡量多招生,因為多招生就意味著更多的收入。
至于教學質量這是太難的事情了,這些鳶都最頂級的人才都沒想過的問題,普通學校更解決不了了。
張楓耐心將教育和風氣的關系解釋了一下。
“一個人的樣子不是一成不變的,環境是什么樣子,他就會變成什么樣子。”
“所以,我們只要能夠一點一點改變環境那么大家的樣子也會變得越來越好。”
這幾句話點醒了他們!有個老板深有感觸地說:“三十年前,我們家吃肉都吃不起,每天想的就是去肉鋪撿些剩肉碎肉吃。”
“現在有錢了,想的反而是怎么能少吃肉多吃些水果蔬菜保持健康,這可不就是環境改變人嘛。”
這話說的大家都樂了。
張楓笑道:“沒錯,就是這個道理。”
朱山志感慨地贊嘆道:“張總,我活了四十多年,見了這么多人,說實話,您真是最特殊的一位。”
“我嘴笨,說不出到底怎么個特殊法,不過你看其他人吧,喜歡吃喝玩樂,但您完全不一樣,似乎對這些享受根本不動心。”
“至于您說的這些大道理,我更是頭一次聽說,這高度,我真是頭一次見啊。”
張楓微微一笑:“朱總客氣了,等亦書街在鳶都開起來之后,你也可以來聽聽課,肯定有所收獲。”
朱山志有些意外:“張總打算在鳶都開辦亦書街嗎。”
張楓反問:“怎么?”
朱山志有些發愣地說:“倒也沒怎么,就是覺得有些突然。”
張楓追問:“你覺得在鳶都辦不起來。”朱山志趕緊否認:“不不不。”
“如果是其他人來辦,我可能真覺得辦不起來,但是跟您接觸了這段時間,我對您特別有信心,覺得您一定能成功。”
張楓莞爾一笑,沒說話。
朱山志讀懂了他的笑容,趕緊補充:“這真是我的真心話,完全不是吹捧。”
張楓一笑了之。
真話也罷,吹捧也好,都不重要。張楓更看中的是,亦書街能成功辦起來。
不過在此之前,張楓還要了解一下這幾個企業的情況。
這次見面沒聊多少實質性的內容,畢竟只是雙方各自看看對方的用意而已,結果是,張楓認為對方都挺小心翼翼的,還沒有摸透他的底,沒表現出什么意向。
而朱山志他們看張楓就不一樣了!短短不到一小時的會面,張楓三言兩語就樹立起了一個十分難以捉摸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