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號的時候突發奇想,有了一個視頻的點子,于是趁著最近閑著無聊,做了一個視頻,預計明天上傳到B站(騰訊也有投資)。一直到17號下午斷斷續續地做了幾天,從剛開始什么也不懂,到最后成功做出一支視頻,我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淺薄之見。當然說不出什么高深的東西,就當是自己這幾天的總結了。(這也是這幾天沒更新的原因,另外以下內容非常主觀,一點也不客觀)
視頻的類型,主要有兩種一種常規視頻,一種Vlog類視頻。
第一:常規視頻從目標開始,需要確定視頻目的是什么,比如一支鬼畜視頻,或者一支恰飯視頻等等,當然也可以沒有目的,就是做著玩。
第二:視頻的構思,我們怎么做才能讓視頻達到所想要的那個目的,包括視頻的結構框架和內部邏輯。
第三:我們需要根據視頻結構建立分鏡腳本,就是框架的內容,也就是我們需要它呈現出一個什么樣子。
第四:視頻素材,我們通過視頻素材的有機結合來展現內容,我們需要根據視頻的目標拍攝,或者搜索等方式來實現素材內容的集合。
到這一步之后我們就可以準備開始剪輯了。
主要分為粗剪和細剪,粗剪就是根據視頻結構和分鏡腳本,確定需要素材的大概內容,和素材的前后順序。細剪就是在粗剪之后,對視頻內容的精細修改(可能會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具體內容包括剪切點的選擇,素材的長度把控,視頻片段之間的連接,視頻調色,bgm音效,聲音處理等等。
當然我在剪輯的時候有些內容并沒有做,我只是知道它有這個功能,包括調色,不過我倒是學會了怎么用達芬奇的function。
需要做的視頻,并不一定需要所有的環節和流程,比如vlog視頻,大部分只需要根據時間線來處理素材。根據自己的視頻需要選擇拍攝的素材,但是本質上還是存在一定的結構的,不過這個結構是時間。
也有一些視頻并不需要前期的一些步驟,當然省略的本身是,視頻能夠實現需要的目的。
剪輯完成之后,就是添加字幕了。達芬奇有兩種設置字幕的方式,一種非常簡單,是統一的格式、位置、大小,就是可能在需要特殊字幕的時候不是特別方便。另一種是單個單個地加,非常麻煩,另外使用第二種方式的時候要選擇文本,而不要選擇txt+。
完成之后就是導出了,大部分互聯網傳播的視頻都是選擇mp4格式,h264。此外在視頻交付面板中,需要點開字幕設置,一般選擇將字幕燒錄到視頻中,然后等待導出。一般來說,沒有做什么特殊效果比如function,或者txt+,調色什么的都會在幾分鐘內完成。而加了的話,視頻導出時間甚至會幾十倍地增長。
之后是我在進行自己視頻剪輯之中遇到地一些問題和經驗總結。
我在視頻素材的尋找中遇到了較大地問題,但是我沒有去確認這個問題是否影響我剪輯視頻,結果真的影響了,導致我在剪輯時多花了幾十倍的時間處理這個問題,但是同時要避免完美主義,因為這會大大降低了我們地工作效率,無論是剪視頻還是生活工作中。有點不完美,很正常,我們慢慢地改進就可以了,知道可以達到目的。
然后就是在視頻地分鏡腳本中,有時候找不到比較合適的素材使用,這個時候我就用“不完美主義”,成功解決煩惱。
此外,在視頻剪輯中如果遇到了不了解地功能,最好提前搜一下這個功能,使用目的,怎么用,需要注意什么,另外記得開啟達芬奇地自動保存功能。
一點點收獲:創作目的、分鏡腳本、剪輯功能的使用、音頻視頻分離、視頻幀數、字幕添加、視頻交付。
需要增進了解的:視頻構思、素材選擇、視頻結構、分鏡腳本、調色、調音。
以上就是我對剪輯的一點了解,保證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