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沒上班的一天。
這幾天一直是陰天,葉芬芬又是生理期,所以早上沒有起床的動力。
正好今天可以去擠辣條,葉芬芬跟葉路約好,中午過去。
中午吃了飯,葉芬芬跟葉路聯系,說是人家做辣條的人2點左右開機器,葉芬芬就安心在家等著。
1點50,葉路開著車,帶著兒子過來了。
擠辣條需要準備的東西葉母已經準備好了,5斤白面,2斤棉籽油。
葉芬芬換好鞋,坐到葉路車上,準備往做辣條家里走。
在路口等紅燈時,看到高中生放假,學生們都背著包,拉著行李箱,父母跟在身后,搬著被褥和書,整條路都被停車占滿。
“現在學生條件真好。”
葉芬芬感嘆。
“咱們以前哪兒有人開車接,都是自己回去。”
“那是你,我就沒出去上過學。”
葉路鄉里的初中沒上完,就跟著小姐妹去打工去了,確實沒有像這樣在學校住宿學習過。
“我右轉繞過去了。”
“嗯。”
等下一個路口又繞回來,進村兒,第一個大路口左拐,就是做辣條的人家。
葉芬芬下車,提著面跟葉路一塊兒進人家家里。
做辣條這家是在院子里做,一進門是一個長長的寬敞過道,做辣條的機器就放在過道勁頭,一個和面機,一個擠辣條機器。過道右側靠墻的部分,在盡頭處放了一張大大的操作桌,桌上已經放了一袋面和半桶油,還有方便放著和辣條的兩個不銹鋼盆。
“把面放這里嗎?”
葉芬芬把自己帶來的面放到桌子上,跟另一兜面放一塊兒。葉路也把帶來的油也放桌子上排隊。
“嗯,就放那兒吧。這就開始做了。”
做辣條的人回答。
做辣條的人家是一對30多歲的小夫妻。以前葉芬芬都是在微信上發紅包,7塊一包辣條,一包大概1斤左右。后來漲價,變成8塊一包。
她家辣條賣的好,應該是因為這十里八鄉沒有外賣,只有她家的辣條,一包就給送貨上門。
葉芬芬因為痔瘡不能吃辣條,實在忍不住想吃的時候,就在微信上跟人家定一包。一般下午5點左右會給送到家門口。等人家到了,葉芬芬就跑出去拿。
葉芬芬跟葉路都喜歡吃擠的辣條,原來7塊的時候,吃了很多,后來因為痔瘡和減肥的原因,葉芬芬就把辣條的微信給刪了,怕自己忍不住。
后來實在想吃,就發紅包讓葉路給自己定一包。
葉路一直說這家辣條可以自帶面和油,給加工。但是她沒問過怎么加工,怕自己做的多吃的多。
后來,前兩天葉路再又買了一包8塊一包的辣條后,跟葉芬芬說,自己拿面和油去她家做加工費一斤面只要3塊錢。
葉芬芬心動了。
于是就有了今天過來擠辣條的事兒。
葉芬芬怕自己吃的多,本來想做3斤面,后來沒好意思就帶這么點過來。
果然她的顧慮是對的,葉芬芬剛進門放下東西,后面就跟進來三個小女孩,每人手里一袋面,半桶油,目測帶的都比葉芬芬多。
今天來的時間很對,前一個放下東西走了,葉芬芬本來排第二,后來又來了幾家,湊夠了開機的量,這下葉芬芬第一個做。
只見做辣條的夫妻間,女人把面倒進和面機,家鹽水,開機和面,男的掂起葉路帶過來的油,去廚房燒油。
機器轟隆隆的響起。
“姐,你用洗手不用?一會兒還用咱們給面活成一團一團的好像。”
葉路有辣條的微信,見過她發的做的流程,大概知道,需要做家去搭把手。
“不洗,這里冷的伸不出手。一會兒需要了再說。”
葉芬芬回答。
自從前兩年村里煤改氣,家里取暖用的小煤爐都不能用了。要不像這種做吃的地方,應該會給點一個小煤爐,一天用不了幾塊兒蜂窩煤,還可以做點熱水。不至于讓這幾個來做辣條的人全都冷颼颼的傻站著,連個暖手的地方都沒有。今天陰天又格外冷。
沒一會兒,面活好了,做辣條的女人把面放到一個小的不銹鋼盆里,放到一邊,開始活下一家的面。
這是這家的男主人,去把他媽叫了出來,開啟了擠辣條的機器。
老人坐到機器的左邊,拿一塊塊活好的面往機器里塞,葉路坐到機器的右手邊,手里拿個剪刀,看辣條出來的長了,就給剪掉,剪成10厘米左右的長度。
葉芬芬就蹲在葉路旁邊,等機器下面的不銹鋼盆里辣條多了,就拿到自己面前的盆里,把沾在一塊兒的辣條分開。
因為辣條出來是三條一起出來,剪斷后,三條會因為溫度高而沾在一起。需要葉芬芬用手把辣條一條一條分開,放到旁邊的另一個不銹鋼大盆里。
葉芬芬真的沒去洗手,反正辣條也不粘,只是有點燙,她拿起辣條一條一條的撕開。
5斤面,一會兒就弄好了,在大的不銹鋼盆里鋪滿一層。
這會兒油也燒的冒煙兒了。
“你家的油都凍住了,倒不出來,我用熱水澆了一下這個桶,桶有點縮了。”
男子端著熱油出來,把油放到操作臺上,跟旁邊的葉路說。
“嗯,拿的棉籽油,天一冷就結成塊兒了。沒事兒,桶縮了沒事兒,能倒出來就行。”
葉路看別人帶過來的清亮的液體油有點不好意思的說到。
葉芬芬是專門讓母親帶的這種凝固的油。感覺用了不心疼。
“加辣椒嗎?”
“微辣就行,少加點。還有孜然也少一點,我姐不愛吃。”
葉路說著要求。
只見男子把一大把芝麻,和辣椒面灑到辣條上,又放了一點孜然。
“要放十三香嗎?”
“放點吧,孜然少了,放點十三香,提提味道。”
葉芬芬在旁邊說到。
又往辣條上灑了整整一包十三香,男子端起油,“滋啦”一聲,辣椒面兒、芝麻和十三香瞬間變了顏色。辣條的香味兒竄出來了。
男子把一整瓢油全倒了進去,就帶上塑膠手套開始攪拌。冬天的天氣,一會兒不攪里面的調料就凝成一塊塊兒的搓不開了。
等人家給攪拌均勻,葉路去桌子前拿了兩個大的白色塑料袋,一個遞給葉芬芬,自己拿一個,撐開,辣條倒進去。
看著很多的辣條,一袋兒就給裝起來了。葉芬芬撐開自己手上的塑料袋,讓葉路的袋子放進去,這樣掂著不往外蹭油。
這時,葉芬芬后邊排隊的這一家也擠好了,看著比葉芬芬家多一倍的感覺。
“做起來挺快的。”
葉芬芬感覺。
“嗯,就是需要等人攢的多了再做。平常都是30斤起,咱今天來的正是時候,后面離家加起來都有三四十斤了,所以咱一來不用等就做了。”
葉路解釋。
“多少錢?”
葉路問人家。
“總共19。”
葉芬芬拿出手機,掃墻上的二維碼,給轉了19過去。
男子又進屋熬油去了,葉芬芬就把支付頁面給和面那里的女人看一眼。這才跟葉路帶著辣條回去了。
“做的挺便宜的。一斤3塊,再加上辣椒面兒和十三香,也才19塊,平常買3包就20多了,還感覺不夠吃,這一大兜感覺能吃到過年。”
葉芬芬看著手上新鮮出爐的還冒著熱氣的辣條,感覺十分劃算。
“嗯,原來知道人家這里可以做就是不知道做的還挺便宜的。加工費才3塊。”
“可不是,現在兩鍋爆米花加工費都15了。”
葉芬芬感嘆。
前兩天母親帶著琴大娘去崩爆米花,就是那種黑爐子“爆炸”的那種爆米花,自己帶的玉米粒兒和白糖,一鍋8塊,兩鍋15。
琴大娘從年輕時候,就喜歡坐在火邊兒,火上烤著紅薯,吃著爆米花,說一下午八卦。
現在沒有火邊兒烤紅薯了,但是爆米花不能少。去崩了兩鍋,裝米的大袋子,兩大袋子,下午和晚上,沒事兒的時候慢慢吃。或者誰去她家說話了,一塊兒吃點。
自己家玉米崩的爆米花,兩大袋子,給別人吃點兒也不心疼。就是吃多了上火。
葉芬芬帶著辣條回到家,放到茶幾上,就跟葉路開始拿筷子吃。
葉芬芬會拿幾張餐巾紙,吸一下油再吃。葉路就拿一個裝菜的盤子,放盤子里吃。
一大袋子辣條,放茶幾上跟座“小山”似的,壯觀!
剛開始吃,就跟以前讓人家送過來一包8塊的辣條一樣,吃著很香。
“略微有點辣。我兒子估計不能吃。”
葉路評價。
“小孩子少吃點辣條挺好的。”
葉芬芬繼續吃。
沒過一會兒,剛吃的新鮮勁兒沒了。
平常1包8塊,跟葉路兩個人沒吃一會兒就見底了,感覺吃不夠,今天兩個人可以放開吃了,都是吃了幾條就停下了。
“你不吃了?”
葉芬芬問葉路。平常一包她怎么也得吃半包,今天還沒吃幾條就停下了。
“我等會兒吃。”
葉路回答。
葉芬芬也放下筷子。
平常再好吃的東西,果然也是因為量少,搶著吃,才會一直感覺吃不夠。今天一座“山”一樣多的辣條,葉芬芬吃不下了。
“我找個袋子,給你裝點走。”
葉芬芬起身去找袋子。
“不用裝太多,我可以來這兒吃,就給我老公裝一點就行。”
葉芬芬找來兩個袋子,葉路撐起來,使勁往里裝。
葉芬芬估計,自己看著這一大袋子辣條,會吃很久,多裝點,讓葉路家人也給分擔一點。
“不用了,他一個人吃不了多少。”
眼看葉路收起袋子,葉芬芬只能無奈的停下往袋子夾辣條的動作。
果然東西多了,都不稀奇了。
“可以當年貨了。”
葉芬芬看著還剩下的一大袋子辣條,心里無奈的想。沒有的時候搶著吃,有了有都不稀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