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溯到黃帝時期,黃帝任倉頡為左史官,并委創字之任,從此時開始,文明火種從無到有開始了幾千年的綿延。
我們的文明在歲月之中成為了與眾不同的個體,儒家思想成為了主流,“民貴君輕”成為了大儒們所推崇的理論。重民自然亦是重農,民以食為天,在農業的發展之中,牛耕的出現使社會的生產力產生了進步性的飛躍。
如同羊字一樣,牛因其獨具特點的雙角而得到了屬于它的象形甲骨文。整體上看“牛”,字形相比于其他動物更簡約(可能是因為使用頻繁而為了方便),但在這簡約之中卻不失其性。就單獨來看,“?!苯o人的感覺就是存在著一股氣勢,但不至于過于鋒利,這正好同牛那碩壯的身軀以及溫和的脾氣所呼應,也許這也是古人一開始選擇用牛耕地的緣故。
關于人對牛的看法,現在雖然依舊重視,但遠不及古人的那種珍視,戰爭中對牛的俘獲有戰功,甚至在周朝還有掌牛之官——“牛人”(當然不是我們現在的這個牛人,不過那時候能有這個官職也算是現在所說的牛人了)。到了后面,牛也可以作為天子對諸侯的賞賜品,以及各種隆重儀式上的祭品,即大三牲之一。
物種牛在進化,甲骨“?!币苍谧兓?,從古“牛”到今“牛”,結構越來越簡潔明了,一直到現如今的簡體。雖然字形確實簡單了,但其中也不免缺少了許些“神”。
站在抽象的層面來看,牛已經在我們的文化之中衍生出來精神,用牛的體格形容別人壯碩,牛的忠厚形容別人人品。
牛更像是代表著現在的老一輩人,我們的父輩亦或是我們父輩的父輩,他們生活在最艱苦的時候,卻拼搏出了我們現在擁有而他們以前不敢想象的時代。
時間也像是一頭牛,在人的身上耕出了歲月的痕跡,每當看到老一輩的時候,我個人的內心是無法平靜的,因為他們也曾像牛一樣為我們所處的時代耕耘過。
希望我們都能成為當下時代的牛,努力耕耘出美好的未來!
(完)

邱氏宗異
希望親愛的讀者們喜歡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