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威烈王十七年,魏西攻秦,至鄭而還,筑雒陰、合陽,合臨晉、元里,設西河郡,命吳起為郡守。起治西河,設武卒制,廣召郡中精壯者。
時有魏人劉乙,初為奴,威烈王二十年應召入伍,乃脫奴籍,又蒙郡守吳起賞識,擢為武卒什長,由是感激,乃追隨左右,浴血沙場。
安王十二年冬,乙率部巡邏西河畔,聞有女泣涕溪畔,乃趨而問之,女涕曰:“浣紗溪邊而紗不知所蹤,恐落水,將見責于主母。”
乙憫之,乃去衣入水,游三里,尋紗還于女,女涕零,再拜而去。乙望其影而笑,暗生情意。
后數日,乙思浣紗女,數巡故處,不見女子,尋之,亦未果,甚憾。
周安王十二年,秦惠公五十萬大軍攻打魏國河西郡,時西河郡兵力僅魏武卒五萬。郡中百姓聞秦軍來犯,多慌亂,棄家逃亡者不勝數,魏武卒中亦有棄甲曳兵而欲走者。
值乙守營門,見乃怒,以刃擊其臂,斥曰:“西河吾鄉,今敵犯而欲舍之,何也?百姓吾鄰,今欲棄百姓而偷生,義之何存?吾鄉尚有兒郎無數,今不戰而退,何其懦也!留也無用,不若戮之!”
舉刀欲戕。
適吳起過之,見而止曰:“臨戰而怯,實非君子,然今兵臨城下,不宜內訌,愿卿饒之。今卿臨戰不怯,兒郎志氣,勇猛過人,吾甚感之,愿以醪醴。”
乃命賜,親與共飲。
乙舉觥將飲,忽見執酒之婢,心下震動,未及飲,觥乃落于地。
起異,瞋目視之,曰:“何不飲?蓋酒之不醇乎?”
乙懼,伏地叩首曰:“不敢。”
起睥睨之,問:“是何故?”
乙伏地曰:“因見執酒女。”
起側目而視,問:“汝識之?”
乙伏地再拜,因言西河巡邏事。
起了然,乃喚執酒女,指乙言曰:“事成,吾欲以爾與之,可乎?”
執酒女聞之,即拜曰:“全憑將軍作主。”
起頷首,扶乙起,曰:“今擢爾屯長,持短刃,為前鋒,迎敵陰晉,若得歸來,必將隸妾與卿。”
乙大喜,涕零拜曰:“蒙將軍恩德,必當竭力。”
次日,秦魏會于陰晉,起于陣中指揮,乙率部在前持刃搏殺,斬敵無數。有敵以毒刃入乙臂,乙乃斬臂再戰,敵由是喪膽。
戰三月,秦軍潰走,起率魏武卒勝而歸,魏公聞之大悅,著起犒賞三軍。
起招眾武卒,見乙獨臂立于軍前,乃問:“汝臂何去?”
曰:“因毒入臂而斬之。”
問:“豈不惜乎?”
曰:“吾為西河兒郎,當以吾身護吾鄉。今吾為屯長,若以惜臂而退,則眾卒效之。眾卒既效之,則吾軍必亂,亂則必敗,敗則吾鄉西河不存。吾鄉不存,則吾臂何用?以吾臂較之吾鄉,吾必舍其臂。”
起戶拊掌大悅,賜財帛三車,欲拜其為將軍,乙拜而辭曰:“仆愚,不敢受,但求佳人,共與歸山林。”
起哂之,乃喚執酒女至,去其奴籍,與乙。
是夜,乙攜佳人歸,問曰:“吾若戰死,汝將與人乎?”
答曰:“吾既悅汝,必不二嫁。”
又問:“汝既與吾,或將離鄉,傷乎?”
答曰:“今卿為吾郎,有卿即是鄉,何離之有?夫草廬之中,一桌,二人,三餐,四季,何其美乎!”
乙笑,乃以獨臂攬佳人,緩緩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