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故事,翻開某年某月某日的一個稿,名曰取柴記,嘗未修改過。
事情差不多有二十幾年了,風華正茂。一個秋天,當人們抽空在中午休息的時候,人們收到了來自大山的通知。
誰也沒有想到,第二天早上就有人上了山,那時燒煤氣算是有錢的萬元戶,但起農村,一般都是取柴生火的居多!
而自家也不例外,農村人一般講求節約而浪費是極度操到他人言譏的?;蛟S這種生活造就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而我就是其中一個。
自家每天晚上都會煲一煲熱水用作沖涼,用柴可想而之,是絕對不夠的,除幾畝瘦田被種上禾和農作物會比較忙,母親一旦有空就會上山,或割草,或砍柴。一天做到黑,農村人的生活就是這樣的,可惜根本不想辦法去改進。
柴,拿得多回來,還要一折折的用刀砍斷,綁好放好待到風干。記得有把刀被我弄壞了,父親足足罵了半天,父親罵人是絕不客氣的,傻傻的我不敢出聲!
母親上山取柴很辛苦,次次回來都會見她早上的衣服穿在身上,中午的衣服掛在柴枝上,頭發也濕了一半。母親喜歡秋天和冬天這兩季,一到這兩季她都有大把的時間。村后面有一座山,細個時都會經常到山上玩,或摘野果或拉牛上山。母親上山都是一個上的,有時也會遇上同村的。叫我幫忙時,總看到葉姓大嬸!
父親只負責將柴砍斷,擺放好,待柴涼干,父親最怕冷,到了冬天喜歡往灶口里坐,時放茶壺,時晚上食飯坐灶口旁,每年如此,水已滾仍繼續加柴。
故自家用柴差不多超標!父親時常被母親罵,次次去拉柴就是不幫忙,而父親的理由是,只管田里的生產,什么都不管,父親是家族里長子,讀過幾年書識得幾個字,但此終無法開竅,只因他太過專注田里的雜草,總是整理得很干凈,并沒有為兒子將來而計劃過!而母親雖然很辛苦,但也從末過問過兒子的問題,學習與溝通成了一道屏障,作為最細只能默默的用心去過好一天!
煤氣并不是用不上,一般都會用在燒開水上,父親一大早起床,總會問母親是否煲了滾水未,有時候母親遲了小小起床,又會被父親說東述西,他要一早去田,搞掂昨天留下的活!
或者這就是生活,唯有一路堅持下去,上山取柴成了母親日常事,她知道只要自已不倒仍得要堅持干活,而且不停的去干。
母親從來都不會打自已兒子,也不會罵自已兒子,都比較痛愛我們,可識這種愛的方法是錯誤的,作為兒子多希望父母是引路人,好好的去讀書去學習,但是只得期待而沒有結果,有時候還會反對!
這樣的生活過了二十多年,得閑無事之時會抽空幫忙一下,或是當子的責任,老勸多次,只得忍聲偷看,自已有工作,務必努力向前。話不多說,上文就此作序!

今日下午請飲茶
好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