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財乃身外之物。古之江湖俠客,無不義薄云天,忠義堂之而皇于四海九州。
不足為外人道也。古有王陽明格物致知,研究物體與本我別論,最后得出了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外部的萬般變化,不過是起心動念的內心在作祟。心就是看不見的理,外物不過是后知后覺的良知。
外物亦或錢財,又亦或心學,具體的錢財可以看見,實質的心學又不可見一般。一個是物質的,一個是精神的,對一個完整的人而言,都是不言而喻無比重要的。
物質決定基礎,沒有精神的力量就猶如大魚擱淺,飛鳥失群。外物下,一個為物質,一個為精神,得其一都有摧枯拉朽的力量;不過物質沒有生命,卻能運行有生命的人去賣命,而有生命的人卻只能放下精神,身體力行的去降伏于物質。物質的確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心之所向,但完整的物我兩忘是所向無敵的。
無我相時,如是觀。錢財也就是糞土,物質也就是糖衣炮彈了,而只有內心的呼喚,剛毅的精神力量是永恒不變的實觀。
物也道也。大道在物質的基礎上,生根發芽,結出了道德之花。自由的心靈也一定可以到達彼岸,看遍這婆娑的世界,取得那穿越萬古常開的美麗優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