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唐侯宮中之后,唐侯與兩族首領先后分賓主坐定,唐侯首先問道:“二位首領,我想再問一句,你們可愿意一直撕殺下去?”
兩族首領同聲答道:“自然不愿意,但是又有什么辦法?!?p> 唐侯等二人說完之后,接著問道:“如果有一種辦法可以讓你們不用撕殺也能解決糾紛,但是卻要付出一點小的代價,你們可愿意接受?”
兩族首領一聽此言不由得猶豫起來,因為他們不知道堯說的這個小的代價是不是比他們撕殺所要付出的代價還要大,如果比他們撕殺所要付出的代價還要大的話,那他們還不如撕殺。
唐侯似乎看出了二人的心事,于是補充到:“二位放心,我所說的代價比你們撕殺所要付出的代價要小的多?!?p> 猰貐族首領首先答道:“我愿意?!?p> 鑿齒族首領想了想也跟著答道:“我也愿意?!?p> 唐侯聽完非常高興,于是說道:“那好,我就說說我的方法,若有不足之處,二位可以指正?!碧坪銠D了頓接著說道:“兩族相爭,無非就是為了以下幾點,一是爭地,爭水源。二是搶奪牲畜和女人,三是為了報族中弟兄被殺之仇。但是本族去找其它部族撕殺自然造成其它部族的傷亡,于是其它部族為復仇,自然會采取更大規模的動作來報復。如此一來兩族撕殺不斷,最終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除非有一族完全滅亡才肯罷休。但另一族由于長期撕殺,自然也損失不小。若是此時被另外的強族盯上,自然也是難免被滅的命運?!?p> 兩族首領一聽到這里都不由得連連點頭,心中更是駭然。因為他們每次都只是想著為族人復仇,卻沒想到復仇之后會面臨什么樣的后果。
唐侯見二人神情,心知二人已被自己說動,必須趁熱打鐵才好,于是接著說道:“所以二位看這樣如何,如果出現土地水源之爭,則有第三方進行調節,調節的標準就以兩方都能接受為最佳。第二點關于牲畜和女人,如有一方強奪另一方的牲畜和女人的一經發現不僅要全數歸還,還要對強奪之人加一杖刑,以示懲戒。第三點如有殺生人命之事發生,殺生人命之人必須到對方去為子為奴,對方則確保此人的生命安全如何?!?p> 兩位族長聽后,思慮良久,這才說道:“唐侯所言雖妙,但此當大事,我們必須**后與族中之人商議之后才能做決定?!?p> 唐侯微微一笑說道:“這個自然,這樣吧。今日咱們就先商議到這里,二位先行回到族中,與族中之人商議一下,明日午時,我還在這里靜后二位首領的佳音。”
于是兩族首領相繼告退。
兩位首領走后,放棄問道:“唐侯你覺得此二人會同意嗎?”
唐侯微微一笑說道:“他們一定會同意的。”
放棄見唐侯如此肯定,便問道:“為什么?”
唐侯答道:“原因很簡單,他們傷不起?!?p> 第二日中午,兩族首領果然再次來到唐侯居所,并表示接受唐侯建議。至此以后,一直困擾唐地的兩族殘殺終于結束,唐地人民從此過上了太平日子,對于解決這一頑疾的唐侯,百姓自然是欽佩之致。
俗話說的好,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就在唐侯的治理下,唐地漸漸走向興旺之時,唐地卻遭遇了一場百年不遇的強降雨。沒過幾日,雨水匯成洪流,席卷了整個唐地。
這場大洪水,不僅使唐地數年的建設毀于一旦,更使百姓死傷無數。如何解決這場災難,成為唐侯面臨的一個新的考驗。
這日在唐侯居所,放棄和猰貐、鑿齒正在商議洪水之事。猰貐首領首先說道:“洪水已經使們唐了一半以上的農田被淹,老百姓的居所也是大半被毀,損失十分殘重?!?p> 鑿齒首領說道:“還好這幾年我們安居樂業,手里積攢不少家當,支持過這一年還是沒問題?!?p> 唐侯聽完兩族首領之言,這才問放棄:“你去周邊打聽得情況如何?”
放棄答道:“周邊全部受災,無一幸免,聽說帝都這次同樣沒能幸免,而且受災情況很不樂觀?!?p> 唐侯接著又問道:“那咱們周邊受災情況如何?”
放棄答道:“我們的南北兩面受災與我們差不多,東面比我較重,西面因為地處我們的上游,所以相對較好?!?p> 聽完放棄的話后,唐侯半天沒說一句話,過了許久這才對兩族首領說道:“二位首領你們現在就立刻**,洪水一旦結束立刻組織族人自救互救,如果需要我幫什么忙的話,盡管開口?!?p> 兩族首領心里清楚這場災難前所未有,唐地各族都不同程度的遭受了損失,唐侯本身負擔就夠重的了,他們又怎么忍心再給他添加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