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從家鄉的深井,挖掘出的獨立自主精神
家鄉有三口深井,一直深刻地印在我的記憶中。井是圓柱形的,從底到岸邊都砌著磚頭。
因為家鄉的地下水是咸的,這三口深井成為了當時村里所有人飲用水的來源。
有兩口井分別在兩個大池塘邊,深井里的井水應該是通過一種特殊的原理,從池塘里滲過來的。
雨水多的年景,池塘里的水非常充沛,能占整個池塘的三分之二。這時候井水也非常豐富,當井繩拴著的鐵水桶落到水里時,很容易就能打上來一桶水,而且桶底離井底還有很遠的距離。
這時候整個井,可以供給全村人,足夠的飲水,甚至周圍村里的人,也有人到這里打水。
而當干旱的時候,井里的水就非常少,經過很長時間才能在井底有一洼水,而且用水桶刮上來的時候是渾濁的,帶著泥味。這時候想積攢一桶水,需要很長時間。
第三口井是在池塘里,只有非常干旱,池塘里沒有水的時候,它才能露出來,并且發揮作用。
在我印象中,好像現場觀看過村里人打第三口井的場面,全村有勞動能力的人很多都參與了打井。
小時候只知道,父母用扁擔挑著鐵水桶到井里打水,喝到的水有種甜味。
現在回想起來,才發現,原來這幾口井并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它們體現了村里人獨立自主的精神。周
圍村子里的地下水同樣也是咸的,他們有的將就著吃咸咸的地下水,有的離我們村水井近的,就到那里去打水。
而我們村里的人憑借聰明的智慧,在池塘邊和池塘里,不辭勞苦,全體總動員,打了三口大井,這種精神真的讓我非常感動。
這些年來,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在科研的道路上拼搏。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首先從現有的條件出發,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鉆研努力,大多數問題都迎刃而解。實在靠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再尋求外界的幫助。
凡事先依靠自身的能力,從現有的條件出發,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決問題,基本上成了我首先選擇的方式。
有時候,我想,正是村里這種獨立自主的精神,鑄就了我靈魂深處的倔強,影響了我的處事方式。
小時候聽奶奶和別人聊天的時候,提起民國之后的戰亂時期,他們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兵,到村子里搶掠。他們還給各種兵起了俗稱,有雜牌兵、老缺、日本鬼子等等。
他們還經常提起,有的年景家鄉因為干旱顆粒無收的時候,生活得有多么窮困。
尤其,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軍實行了“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當他們殺到我們家鄉的時候,村里只有少數人逃到了,當時相對安全的東北。大多數村里人都沒有外逃出省的經歷。
雖然經歷了非常艱苦的歲月,他們都憑著骨子里傳承的獨立自主精神,堅挺著脊梁,在黨英明政策的領導下,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寫到這里,我的眼淚濕潤了眼眶。
家鄉的井水養育了我,家鄉的獨立自主的精神,更是深植在我生命中的源泉。
非常感激我的先輩和前輩們,傳給我的這種獨立自主的精神,才讓我在生活和工作中,無論遇到多大的挫折和風雨,都頑強地拼搏。
希望所有的家鄉人秉持著這種精神,過上理想中的幸福生活。

窗邊樹
家鄉的深井,供給我滋養生命的水,它所承載的獨立自主的精神,深植在我的靈魂深處,為我的生命奠定了一種別樣的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