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可知道,我曾經(jīng)有過一個這樣的故事——
我們一家人去游山玩水,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而淘氣的我卻無法平靜下來,還調(diào)皮地對著小山大喊:“嘿,你個傻瓜。”而小山卻毫不客氣地回敬道:“嘿,你個傻瓜。”我很不高興,但我又轉(zhuǎn)念一想:如果我夸它,它會不會也來夸我呢?于是,我又對小山呼喚:“你真漂亮,我喜歡你。”這下,小山也告訴我:“你真漂亮,我喜歡你。”
的確,這世上有許許多多的事情都是如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樣的,善待他人其實就是在善待自己。
可是,人類是怎樣“善”待他們唯一的生存之地——地球的呢?人們從地球上無情殘酷地榨取著利益,砍伐森林,排放廢氣……再看看地球給我們的“回聲”吧——
風止住了她輕盈的腳步,變得狂躁不安,并夾雜著沙粒刮向我們;雨仿佛忘記了自己的使命,不在潤物無聲,取而代之的是濁污橫流;空氣似乎也和我們作對,可以用“新鮮”一詞來形容的東西,簡直是少之又少了;而我們一直熱愛的太陽——那象征著希望與生命力、給予我們無限光明、溫暖與動力的太陽,不但不再溫暖我們,反而開始傷害生靈了……
地球?qū)⒆屛覀兩嬖諞粋€灰蒙蒙的、骯臟的環(huán)境中,作為對人類的報復。
早在人類剛剛進化到世界上時,人類和自然保持著友好的相安無事的合作關系。取之不盡的食物,飲之不盡的清水,呼吸不完的新鮮空氣,自然報以人類最友好的微笑。
隨著人類發(fā)展的車輪加速滾動,人類開始認為自己是萬物之靈,有能力并且有權利去征服自然,主宰生物圈。加之金錢,這一最為誘人的誘餌,人們把一雙雙的臟手伸向自然。鳥語花香的森林變成了荒蕪的沙漠,珍奇活潑的野生動物成了人們嘴邊的燕窩、猴腦。人類將自己的物欲享樂建立在自然的痛苦之上。隨之,自然開始報復:一群群的老鼠沖向城鎮(zhèn),撕咬著來世不過幾天的嬰兒的腳趾;一群群的白蟻卷入非洲的農(nóng)莊,留下的只是一具具農(nóng)夫的白骨。何等讓人痛心的“回聲”啊!
隨著大工業(yè)的加速興起,大量廢氣被排放出來,人類不得不每天呼吸著灰塵,已無真正的健康可言。而森林的消失,導致了嚴重的水土流失。1998年的夏天,洪水無情得肆虐在中華大地,無數(shù)人的生命被卷走,無數(shù)個家庭支離破碎。不僅僅是中國,南美洲、非洲,世界各個角落都深受“厄爾尼諾”之苦!
地球,這顆美麗壯觀的星球,這個孕育生命的搖籃。她是無私的,她給了人類很多很多。而人類為滿足一己之私的所作所為,卻令她傷痕累累,不得不對人類進行最后的報復。不可再生資源日益枯竭,可再生資源也不再供應得上……再這樣下去,未來,我們還能在這里生存嗎?不在這里,那又能去哪呢?
只有一個地球。珍愛地球就是善待自己,保護環(huán)境已是時不我待了。
地球是人類最好的朋友,當我們的朋友被我們親手摧殘得滿目瘡痍時,這是什么感受?當我們不得不帶口罩上班,呵,經(jīng)過千百遍過濾的水,這又是什么感受?當一個孩子指著爸爸說“爸爸的頭頂像荒蕪的沙漠”、指著媽媽說“媽媽的頭發(fā)像烏黑的小河”時,這又是什么感受?人類與地球息息相關,我們有必要和義務像愛護自己的眼睛、愛護自己的生命那樣去愛護她。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如果每個人都從身邊做起,還地球美麗與健康,那么,當耳邊殘忍的回聲消逝時,回蕩在人間的一定是與自然共同譜寫的壯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