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蘇世譽才知道,真正的離開沒有長亭古道,沒有勸君更盡一杯酒……
她帶著前世的記憶穿越了,她來到了北宋,內(nèi)個文豪蘇東坡所在的朝代……
二十年后——
蘇世譽已經(jīng)年滿二十歲,她成長在書香門第,父親蘇銘是朝廷官員,他自幼培養(yǎng)蘇世譽的喜好,蘇世譽除了必修的琴棋書畫、刺繡等等她還練習了弓箭、劍法和一些武功……
她知道自己實在北宋1038年出生的,自然也就知道自己和蘇軾在同一年間,可她并不知道真正的蘇東坡長什么樣子,她只在課本上看見過畫像。驀然,她想起——今年正好是嘉祐元年……這就是二十一歲的蘇軾進京趕考的年份!她憶起了內(nèi)篇當時讓考官歐陽修梅堯臣“自作多情”的文章——《刑賞忠厚之至論》,想到這里蘇世譽不由得想笑。
同時,蘇世譽也想,既然蘇軾進京趕考,那自己……為何不也去試試呢?她說服了現(xiàn)在對自己寵愛關心的父母女扮男裝準備到了時日就去進京趕考一試。一是檢驗檢驗自己的學習情況,二是——蘇軾也在啊,這么好的機會為何不抓緊呢?蘇世譽按捺著自己內(nèi)心的喜悅,她早就想近距離和蘇軾交流,感受那位北宋文豪的風采!她穿越到這里,活出了自己喜歡的樣子,街里鄰居也無一不贊揚蘇家出了個千古難遇的才女,蘇世譽也不再性格古怪,雖一如既往的清冷,但她活躍了許多,其實她也明白,在古代二十歲早就到了出嫁的年齡,但父母對這事只字不提,哪怕有人提親他們也是婉言謝絕,因為他們知道蘇世譽并無此意,他們也同意蘇世譽做自己的選擇,不會重男輕女會尊重家里的每一個人,包括傭人,所以,蘇家一直以來名聲都是好的都是受人尊敬的。
對于北宋的科舉考試制度,蘇世譽是知道的——北宋的科舉考試是歷史上最嚴格的,不僅試卷卷首要密封,糊上舉子的名字,而且答卷也是由謄錄院的書吏抄成副本,考官評卷時只看副本,無法辨認考生字體??荚嚻陂g,考官還要住在貢院不能回家,防止串通作弊。北宋初年,就沿襲了唐朝的科舉制度,考試內(nèi)容多是詩賦。蘇世譽還記得王安石執(zhí)政后,注重實用性,由吟詩作賦改為寫政論文章,以發(fā)表政治見解的時務策作為考試的主要內(nèi)容也就是策論,以便選拔人才,為變法服務。
蘇世譽想到這里,她思忖著到底怎么應對科舉,雖說自己只是去湊個熱鬧,但是也不能完全不當回事吧,她腦海里回憶著蘇軾的文章……
她清楚的記得,蘇軾的那篇文章全文約六百余字,但讀起來卻是擲地有聲、精悍有力。在文章中,蘇軾開門見山,直抒胸臆,贊嘆先王的仁政愛民?!皥?、舜、禹、湯、文、武、成、康之際,何其愛民之深,憂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長者之道也。”他以忠厚立論,扣緊主題,從賞善懲惡兩個方面加以說明。在布局謀篇中,蘇軾引經(jīng)據(jù)典,層層遞進,闡述慎刑的儒家思想。然而,賞罰之道,輕重之分,又難以拿捏得恰到好處。他引用《尚書》之言:“獎賞時如有可疑者應該照樣留在應賞之列,為的是推廣恩澤;處罰時遇有可疑者則從應罰之列除去,為的是謹慎地使用刑法?!彼J為所謂“廣恩”“慎刑”,都體現(xiàn)了“忠厚”之義。
蘇軾舉例唐堯不順從皋陶執(zhí)法殺人的意見,而同意四岳任用鯀的歷史典故,有敘事有剖析,夾敘夾議。引用《尚書》之言說“罪行輕重有可疑時,寧可從輕處置;功勞大小有疑處,寧可從重獎賞。與其錯殺無辜的人,寧可犯執(zhí)法失誤的過失”。他感嘆道:“這句話完全表現(xiàn)出了忠厚之意。”蘇軾的那篇文章語言簡練平實,卻是旁征博引,波瀾橫生,引人入勝。在賞與罰的范疇和方式上,他剖析得細致入微,張弛有度,收放自如。認為“仁慈可以超過,義法是不可超過的”;“用君子長者的寬厚仁慈對待天下人,使天下人都相繼回到君子長者的忠厚仁愛之道上來,所以說這就是賞罰忠厚到了極點?。 闭f理透徹嚴謹,結構緊密完整。
最后,他居然還引用《詩經(jīng)》《春秋》之義:立法貴嚴,責人貴寬,十分鮮明地點出了主題——忠厚之至也。
蘇世譽想著或許沒有但是歐陽修他們的“自作多情”或許蘇軾真的是名副其實的狀元郎吧??勺屑氁幌?,她覺著自己班門弄斧了,他們都是文豪大家,筆墨下都是宏偉巨作,哪一篇沒有自己學習的地方?自己有什么資格去評論他們呢,還是應該尊重他們,趁著這個機會好好討教學習才是。
蘇世譽回到房間,她回憶著在史書上看到的片段——蘇軾當時的文章可謂石破天驚,令歐陽修驚嘆不已,為蘇軾之才而高興。他在給梅堯臣的信中對蘇軾大為稱贊,說:“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老夫當避此人,放出一頭地。”盡管蘇軾不是自己的學生,但是扔愿給蘇軾出人頭地讓開一條路,其惜才、愛才之情溢于言表。
嘉祐二年的科考可謂群星璀璨,這也可見歐陽修對人才的渴求和關愛,其博大的胸襟可窺一斑。同時,蘇世譽也想,就自己這點微不足道的才華……能擠進內(nèi)個群英薈萃的圈子嗎……
她依稀記得讀過的《宋史》中,蘇軾雖然與狀元失之交臂,但其在詩、詞、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為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后來與歐陽修并稱“歐蘇”,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想想蘇軾的家族,唐宋八大家僅僅八位,他的父親蘇洵、他自己、他的弟弟蘇轍,就占據(jù)了三個位置,蘇世譽不由得對于這次自己的安排有些恐慌,她自己有些自卑,不敢……又或者……自己可以嗎?自己配認識這么優(yōu)秀的人嗎?她陷入了沉思……
蘇世譽呆呆的注視著自己書桌上的一盞燈,她看的出神,絲毫沒有注意到母親的進入。
“譽兒……”母親溫柔的話語從身后響起“想什么呢?可是遇到了什么煩心事?”蘇世譽轉過頭微微的笑了,她搖搖頭“無事,讓母親擔心了。”蘇世譽的母親摸摸她的頭,嘆了口氣“世譽,你記住,不論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講,你不用自己扛著的,時候不早了,早些休息吧?!?p> 母親向來都是溫柔體貼的,她能看出來蘇世譽的煩心和心事,但從不強求她講,她總是等待著,等蘇世譽愿意和自己說的內(nèi)天。蘇世譽的母親也是書香門第出身的大家閨秀,她的父親從小就帶她讀書,也是一樣不在乎所謂的“女子無才便是德”她在蘇世譽的成長中一直亦師亦友,這也讓蘇世譽發(fā)自內(nèi)心的相信、依賴母親,遇到事情自己拿捏不好,總是第一個請教母親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