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襟危坐的天樞,在元一觀正殿迎接前來“拜訪”的李世歡。
李閥源于前朝大將軍李大通,那李大通曾經(jīng)(jīng)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聲威顯赫。手下大軍更是忠心赤膽。
李大通獨(dú)攬軍政大權(quán),更是坐實(shí)了鐘離圓缺串通外敵的證據(jù)(jù),以此伙同輔相嚴(yán)實(shí)禮對(duì)國師鐘離無川發(fā)(fā)起彈劾。
鐘離無川還未爭辯,李大通已派人圍了玄道觀和鐘離家。李大通更是掌握了鐘離無缺與王妃通奸之事,誓言要一并舉發(fā)(fā)。
鐘離無川不料事情如此快速暴露,奮盡全力護(hù)送太子離開,自己卻是力竭而亡。
鏟除心頭大患,李大通高枕無憂。之后帝國更是分崩離析,李大通以擁立皇親為旗號(hào),獨(dú)攬大權(quán)。開始號(hào)令天下。
然而天下并不服氣,既然太子下落不明,天下便再無正主,為何要聽你李大通號(hào)令?于是各地勢力紛紛揭竿而起,更有傳言,是李大通毒害了圣上。一時(shí)間,群雄并立,逐鹿天下。
李大通也不再假托皇室之名,宣布自立門戶,李氏要大爭天下。
隨后天下紛爭二十余載,至今仍然動(dòng)蕩。不過天下大勢已隱隱有所明示。
原本三大門閥鼎立天下,分別是鐘離門閥(國師鐘離無川之后)、楊閥(異軍突起的一支軍閥)、李閥(李大通之后),隨著楊閥被徹底消滅,天下就成了鐘離門閥和李閥之爭。
李大通在彈劾國師兩年后便因急病暴斃,其時(shí)天下有二十路義兵并起。李大通兒子李弼毅然接過大旗,南征北伐,打得二十路義兵投降的投降,戰(zhàn)(zhàn)死的戰(zhàn)(zhàn)死。最終與楊閥角逐天下。
在起決定作用的“龍川大戰(zhàn)(zhàn)”中,李弼被流矢射中,加上長年舊傷復(fù)發(fā)(fā),不久一命嗚呼。李弼之死,令李閥陣腳大亂,內(nèi)部更是陷入權(quán)斗。反觀楊閥卻是一鼓作氣,終究大敗李閥。
李閥失掉了龍川,后退三萬里,失去一次定奪天下的機(jī)會(huì)。楊閥亦因此戰(zhàn)(zhàn)役而氣勢日盛。
之后雙方你來我往,持續(xù)(xù)好幾年。
期間,鐘離門閥突然死灰復(fù)燃,鐘離一統(tǒng)(tǒng)帶著家族榮光,再次站了起來。鐘離門閥氣勢磅礴,大舉進(jìn)攻李閥和楊閥地盤,打得李閥楊閥也是節(jié)(jié)節(jié)(jié)后退。
天下忽然之間就成了三足鼎立之勢。之后,楊閥更是被李閥徹底消滅。當(dāng)下,李閥與鐘離門閥成了最終主宰天下的爭奪者。
鐘離門閥發(fā)(fā)展勢頭迅猛,短短三五年間,接替了楊閥,與李閥最終扳手腕。
李弼死后,李閥大權(quán)最終落入其子李世騰之手。李世騰殺伐果斷,迅速整頓內(nèi)亂,李閥再次迎來輝煌,奪回眾多之前被楊閥占去的地盤。
李世歡是李世騰族弟,深受李世騰器重,在李閥之中,已經(jīng)(jīng)是二把手的位置。
李閥與鐘離門閥相持已有數(shù)(shù)年,到了決一死戰(zhàn)(zhàn)的關(guān)鍵時(shí)刻。李閥一直頭疼,這鐘離門閥人才輩出,更有道術(shù)加持,猶如龐然大物,急速難以攻下,但長此以往也并非良策,當(dāng)下想起當(dāng)年讓李鳴鏑前往元一觀“借寶”擊退鬼兵一事。于是心中盤算,決定請(qǐng)?jiān)揮^出山,共同對(duì)抗逍遙城和鐘離門閥。
李世歡這次前來正是此意。他當(dāng)然并不知道元一觀剛剛發(fā)(fā)生的一切。
寒暄幾句,直入主題。李世歡言辭懇切,沒有擺架子,求賢若渴,懇請(qǐng)?zhí)鞓邢律綆兔Α?p> 若是以前,天樞恪守觀訓(xùn),斷然是不下山。如今,卻是恰逢其時(shí)。
李世歡繼續(xù)(xù)說道,鐘離門閥以道術(shù)助攻,李閥顯得技不如人。聽聞元一觀道統(tǒng)(tǒng)宗門,有意來商。李閥人強(qiáng)馬壯,論冷兵器實(shí)力,不輸鐘離門閥。之所以這些年難以完全擊敗鐘離,不過是缺了道術(shù)加持。
李世歡深知,鐘離門閥一脈承自國師鐘離無川,再往上先祖曾在禪山修道,因而道法精奇。更是鑄造了“十二殺”,年輕一代人才輩出,建造逍遙城,雄據(jù)(jù)天險(xiǎn)。如此種種,對(duì)李閥真是心頭大患。
天下紛爭,終究要成大一統(tǒng)(tǒng)。放眼天下,只有元一觀能夠與逍遙城抗衡。據(jù)(jù)聞元一祖師已經(jīng)(jīng)閉關(guān)好幾百年,高深莫測,早已看透世間。李閥之前也已見識(shí)元一觀至寶之勁力。心慕已久,特來拜訪。請(qǐng)?jiān)揮^道長下山,助李閥一臂之力。
天樞沉吟片刻,笑道:“將軍如此厚誼,天樞也不隱瞞!我元一觀向來有訓(xùn),不得參與江湖紛爭,當(dāng)日我觀中弟子天權(quán)因耐不住山中歲月,盜了寶物,下山為害。我等才下山將他擒來。本是無意江湖,只知山上日月。”
言下之意,有些拒絕。李世歡面露不悅,待要再言。天樞卻繼續(xù)(xù)說道:“不過,天道循環(huán)(huán),迢迢然然。”,竟然說起經(jīng)(jīng)文般的話語。
“我等修道,不過循道以德。天下大道,就在眼前節(jié)(jié)點(diǎn)。鐘離門閥自忖道力高超,諸多逆天之道,逆道而行。元一觀早有耳聞,逍遙城四處抓捕修道之人,居心叵測。公然與天下大道相背。我等修道雖是頤養(yǎng)(yǎng)身心,也是衛(wèi)(wèi)道安民。”
李世歡心中忐忑,這天樞怎么此一句彼一句,到底是來不來?
于是李世歡拱手道:“道長請(qǐng)明示!”
“實(shí)不相瞞,我元一觀弟子將于不日集結(jié)逍遙城,天樞也將下山修行。不過,元一觀并不依附他人,只是若將軍也恰巧出現(xiàn)(xiàn),正是天意!”
李世歡這才算是明白過來,天樞愿意下山,并且聽起來,元一觀與逍遙城似乎已經(jīng)(jīng)結(jié)下仇怨,自己來不來,他們都已經(jīng)(jīng)對(duì)上陣了。
李世歡哈哈一笑,說道:“正是天意!世歡受教了!”,說罷,起身再次拱手,說道:“我李閥大軍即日拔營,屯兵逍遙城外,以候策應(yīng)!”,說罷,叫來兩名士兵,吩咐留在元一觀,聽候差遣。
天樞也起身還禮,說道:“天色不早,將軍慢行不送!”
二人算是初步把這事溝通了下來。
李世歡走后,天樞長舒一口氣,對(duì)天櫝說道:“現(xiàn)(xiàn)在我們多了一條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