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一如既往地讓我驚喜。
從定書名開始,精心挑選了一段愛因斯坦與他兒子的一段對話內容。短短四個字,奠定了這個故事的總基調,也讓讀者不禁感受到作者池莉的心思。在她創作生涯的后期,她一改往日的主打短篇為主的擅長做法,將從一種俯視蕓蕓眾生、縱觀歷史長河的角度來鋪開一段輻射兩個家族三代人的長卷。果不其然,在這樣一番十年磨一劍的精心打造下,這部作品于2023年5月18日入選了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參評作品目錄,為她在小說創作生涯中再次刷新了新的高度。
要從文學專業上對本書作出評價,我比較認同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孫桂榮的評價,摘抄如下“章節上的前后不對稱、不平衡,結構上的曲里拐彎、盤根錯節,使這部小說敘事上充滿了形式感,體現出苦心經營的文體創新意識;語言上在好看耐讀的基礎上,強化了時尚性、即視感的一面;人性表達上則有著池莉小說一以貫之的俗、準、狠的特征。池莉小說有著鮮明的大眾化傾向,其內容形式上的特點決定了受眾群之廣,《大樹小蟲》也不例外,是一部直面人性百態的匠心與慧心之作?!倍潭處仔兇鄭瑥膭撟饜問降綌⑹路絞?,從文字表達到語言張力,從人性詮釋到作家特點,孫教授一語道破這本書的獨特,不再贅述。
整本書僅分成兩章,在第一章里,作者以較大的篇幅,把男女主角所在的兩大家族的主要人物分成八個小節分別敘述,以十個人物(包括30后、50后和80后)小傳的形式記錄了他們交錯的人生歷程和各自的心靈軌跡,承載了武漢城市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到2015年跨越半個世紀的歷史變遷,時代氣息濃郁,人物躍然紙上。第二章,則以較小篇幅,講述了男女主角2015年實施造人計劃的始末,這也是故事的主線。男主角叫鐘鑫濤,出生于富商家庭,父母竭盡全力為其打造優裕的成長環境,終將其培養成為名校高才生,希望其繼承家業;女主角叫俞思語,出生于高干家庭,從小被爺爺奶奶眾星捧月般呵護成長,性格天真單純,不諳世事。兩個人在一場看似門當戶對、一見鐘情的自由戀愛中結合,延展出兩個家族三代人近百年的跌宕命運。簡言之,這個故事就是通過一個“富二代”與一個“官二代”的聯姻以及生二胎的故事,將家族敘事引入到武漢城市生活中的社會縮影和人物寫照。
故事中的人物從一見鐘情的愛情開始,但婚姻過后,生活不過是一地雞毛的瑣碎,而夫妻不過是但求合作愉快的搭檔,這也映照出中國大部分婚姻的現實。作者對愛情不抱幻想,看得很透徹,文筆描述客觀冷靜,特別是對一些社會現狀,一針見血地穿透本質,一語道破天機,很多金句讓人拍案叫絕。
麻露云對本書的敘事倫理分析也很值得思考。歸納起來,體現在三個角度。
第一,突出的故事主題“被設計的人生”。作家在選題之初,通過愛情、婚姻、性與生育的窗口投射人生思考,正是這些日常生活不可避免的存在,才更容易讓人洞見和感受人性的復雜。故事在順敘過程中加入其他敘述形式,比如在鐘永勝的人生時間中補敘他父母的人生經歷,父親的輝煌深深影響著兒子鐘永勝和孫子鐘鑫濤的成長,母親被弱化,女性的影響成為符號化的存在。又比如插敘鐘永勝年輕時與蘇佩玲的情緣,從而讓鐘家在生育上的性別情結和鐘永勝渴望女性崇拜的心理渴求得到解釋。還比如對俞家忌諱話題彭廚子人生道德故事的追敘,并不是一次性完成,而是在俞爺爺和俞奶奶的回憶展開中反復出現。故事真正的主線是男女主角2015年的造人計劃始末,但在章節設置上對每個人物從出生到2015年開始前的過往時間里發生的各種支線故事進行大篇幅的敘述。小說的故事時間在三代人中跨越,但敘事時間只有2015年這一年,遠短于故事時間,在正敘的當下加入補敘和追敘進行回憶,過去的時間線穿插在鐘俞兩家當下的時間中,構成明顯的結構不對稱性,讓敘事時間的頻率和敘事密度流動變化,時間與個體的命運和倫理秩序相互交融,打造“彎曲”的時間中的“設計人生”。
第二,永恒的話題愛情。愛情是人倫關系中最富有情感張力和言說價值的倫理關系,愛情倫理敘事最能體現創作主體的敘事倫理訴求。男女因愛情而結合,一旦成為夫妻,兩性關系不僅關涉愛情,還與責任、忠誠等倫理關系相互交織。夫妻關系是人倫關系的基礎。主線俞思語、鐘鑫濤的相遇始于湖邊的“一見傾心”然后相知相愛。但他們的順利結合背后隱藏著鐘、俞兩代人的精心設計。俞奶奶和高紅兩位長輩先見面,各自滿意對方的家庭條件后,為兩個年輕人安排了這場“巧遇”。但他們只是將俞思語、鐘鑫濤投入這場精心設計的婚戀之中,卻沒有告訴他們之后該如何。在這場精心安排的偶遇中為雙方所俘獲的魅力,卻在婚后成為各自矛盾的隱線,讓鐘鑫濤動心的俞思語的長發會在睡覺時割破他的嘴唇,讓他苦不堪言。鐘鑫濤的高大偉岸原來只是虛設,在高利貸砍門時,把老婆推出去,自己卻躲起來。進入“自由戀愛”而結合的婚姻,雙方卻在不知不覺中陷入生育的“漩渦”,女兒剛出生沒多久,熱衷男孩的鐘家不惜依靠民間秘方也要設計好二胎性別,但精心的人為設計之下,最后因鐘鑫濤的精子活力不行而讓二胎之路變得遙遙無期。
第三,離不開的性。性在中國婚姻中歷來就難以啟齒。鐘鑫濤的母親高紅打造外人眼中的美滿家庭,為鐘家生男孩,幫助丈夫的事業,最后卻陷入丈夫設計的“陷阱”。鐘永勝因高紅在性事方面的木訥,而與格瑞絲發展婚外情,和保姆李雨青有過短暫情緣,又因處女情結和格瑞絲的妹妹攪在一起。最后東窗事發,鐘永勝只感到尷尬“對高紅攤了攤手,意思是終于被高紅發現了——他知道遲早會有這么一天”,但并沒有任何愧疚和懺悔之意。他們的女兒鐘欣婷精心物色外在條件出色的結婚人選,卻將愛情排除在外,打造和博士董金泉的夢幻相遇后,步入婚姻,卻因丈夫在性事上的粗暴讓她的苦不堪言,在發現婚姻已經不可修復時,她沒有選擇忍受和犧牲,而是依然保持足夠的清醒與理智,果斷離婚,選擇了獨自美麗。
種種“設計”之下的荒誕事件,讓人心中那份純真美好漸漸被遮蓋。跟隨著作者對人物敘述的漸進深入,越來越感知到作者對“設計”之下陷入尷尬人生境地的嘲諷,也越來越產生了一種在敘事倫理上更加清晰地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