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喜歡一個人帶著耳機、聽著音樂漫無目的的在城市街道上行走,仿佛是要尋求一個指明之聲。又像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總是突然心潮涌起,便心隨意動。也是在這種情況下總是會莫名其妙的感動,對每一個陌生人,每一塊走過的地方。
有時我會獨自前往離我家不遠的那個大壩,不知道它什么時候建成的,只是在我四年級轉學到這里以前就已經有了。大壩旁是一條高低的小路,從小路往家的方向眺望能看到一座被遺棄的用石頭壘砌起來的房子和幾畝田地,大壩里早已沒有水了,里面平坦的土地被不知是否可以稱為農民的人種上了蔬菜。
大壩的另一邊是一小片樹林,緊挨著樹林的是一條城市大道,每天穿梭其中的車輛絡繹不絕。
還記得,第一次來到這里是由小伙伴們引領的。那時還小,來不及感嘆大壩的龐大他們就已經迫不及待的走滑下去。曾經我們還在里面捉過蝎子,它們藏在石頭底下,只不過后來我們再找就沒有了。
后來慢慢長大也不再常來,只有心情惆悵,內心彷徨的時候來大壩走覽散心。走進這里,仿佛史鐵生先生走進地壇一般,獨自思考自己的事。
在三四月份的時候,大壩上的田地里盛開金燦燦的油菜花煞是好看,像一片金色的海洋,蜜蜂和蝴蝶齊飛于其上。
如今大壩上的田地和樹木變成了混凝土石塊和土丘,上面蓋著蓋土防塵網,看來已經在開發了。早在一個學期前,大壩邊裸露的土地和殘余的樹根就已初見端倪。隨著城市經濟建設的發展擴大,城市用地也越發緊張。作為荒廢已久的大壩自然要重新再開發。
我在離開這里前,它是這樣,我逗留了許久,好好的看看這里,踩在土壤上,油然而生一種遺憾的感覺。這里將建起新的建筑物,沒人在意原來的這里曾經是什么,這里的建筑物將是下一代人最初的記憶,就像我們不知道父母那一代人原本生活和經歷的記憶一樣。也許幾年以后,好久沒來的人行至于此突然會感嘆一聲:我記得原來的這里是一座大壩,沒想到已經改成這樣了。
大壩依然在,在我的記憶力,而我遠在千里之外。不過,不論你走的多遠,社會的發展多么大的程度上改變了你熟悉的地方,但就如同你對故鄉的記憶一樣,不會因為距離的遠近和時間的長久而改變其本來面貌,它會成為你獨一無二的記憶留在腦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