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5月3日看紀錄片、回憶昨日所學
今天看了綠色星球第三篇四季交替。印象較深的有四種植物。
1、菟絲子:這是一種寄生植物,擅長不勞而獲,它躲在陰暗的角落里靠纏繞其他植物的根莖進行吸食養分來維持生長。唯一的正面作用是可以傳遞被入侵的信號,讓被寄生的植物產生毒素,從而避免讓被寄生的植物受到毛毛蟲的進一步侵害
2、銀白攝被燈草:這種名字奇奇怪怪的植物產于南非,比較狡猾它利用屎殼郎喜歡埋羚羊糞產卵的這一習慣把種子進化成了羚羊糞一樣的外形,連氣味也進化出來了,到了繁殖的季節,種子落到地上,就會引誘屎殼郎去把它埋起來,從而達到繁衍的目的。
3、鉛色槌唇蘭:這種名字拗口的植物的繁殖方式有點邪惡,它把果實長成雌性土蜂的樣子并散發出雌性土蜂的化學氣味,引誘雄蜂過來交配,雄蜂屁顛屁顛飛過來一頓操作,花粉就蹭到了雄蜂身上,雄蜂完事之后發現上當了,就飛到另一株繼續上當,然后鉛色槌唇蘭就愉快地達成了受粉目標,從而繁衍下去。
4、漂亮國巨杉:這種樹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樹了,成年后光是樹皮就厚達半米,一天得喝4噸水才能維持生長,它的胸徑一般是10米,高度最高可以超過100米,生命最高可達3000年,一生可以生產一億顆種子。但是它的木材其實質量不咋地,最多打個家具燒個火,這種樹最大的作用估計還是光合作用吸碳排氧。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是L先生寫的,主要講自學的,我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決定實驗一下有沒有用。他的方法分為幾個步驟,主要選取前四個步驟
第一是框架。我們需要通讀一門學科的三四本書,不需要逐字逐句的看,只需要走馬觀花似的看一遍就行了。知道這門學科研究的是什么、是用來干什么的,學它有什么意義,這門學科有哪些流派,發展到什么地步了,有哪些常用的概念,術語或名詞。
主要目的是為了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大概的框架或者基本的圖像。(構建框架可以找張白紙寫一下,不求精確,不求數量,不求背誦,就像寫作文大綱一樣)。
第二是概念。當我們腦海中有了個基本的框架之后我們就要研究里面的概念和術語了。當我們看到一個概念和術語之后,如果不明白,我們就要去搜索它,看看不同人不同書是如何定義的,這樣以后再看看能否理解,評判標準是能否能用自己的話去描述和解釋一個概念名詞,如果做不到,就繼續去看,繼續理解,不要怕錯誤。
第三是網絡。當你能夠解釋概念和術語時,你就可以嘗試把這些概念和術語聯系起來,看看彼此之間有什么關系,看到一個名詞,能不能聯想到其他的名詞并解釋。
L先生用的是他自創的3W方法。what:話題,結構,類別。why:原理,原因,起源,how:應用,解釋,結果。他這個方法有點復雜,一般人學不會,我就自己簡化了一下3W:含義,來源,應用。含義分為表面意思和引申意思,來源就是這個信息是怎么產生的,應用就是這個信息可以用于什么場景。
打個比方,我們學習成語,如何能夠掌握更多的成語呢?就是讓成語形成網絡。
比如,以東施效顰為起點聯想其他成語。
先從含義上面著手,東施效顰的含義是盲目的模仿導致結果適得其反。我們理解了含義之后,就要想一想有沒有近義詞或者反義詞。這時近義詞我們可以聯想到HD學步,畫虎類犬等成語,反義詞我們很容易聯想到創新這個詞語,進而想到推陳出新,另辟蹊徑等成語。
再從來源上聯想,東施效顰來源于莊子編的典故。講的是長的丑東施模仿長的美的西施捂胸口皺眉的而越發惹人討厭的故事。這時我們根據莊子,西施兩個名字又可以聯想到幾個典故成語。比如西施漂亮,我們可以聯想到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這兩個成語。莊子愛睡覺做夢,我們可以聯想到莊周夢蝶這個成語。
最后是應用。用東施效顰造句,這是最直接的應用。例:我們可以學習別人的優秀品質,但不要刻意的去模仿他人,因為結果往往是東施效顰。
經歷了這些步驟,你的知識就形成了網絡。知識的本質不是信息,而是信息之間的聯系
第四是主題。主題是知識網絡的局部應用。就像我說的東施效顰這個成語一樣。把東施效顰前前后后解釋清楚的過程就是提煉主題,這種提煉總結過程往往是跨學科的。比如解釋東施效顰來源時會涉及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