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臥病,苦了李三嬸。
好在,二娃畢業了!
堂堂農業學本科畢業生,卻當了好幾年別人眼里的半吊子村官,整天跑來跑去,處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這誰能想到?
父親對此悶悶不樂,他堅信這孩子是滿懷躊躇之志;一心大展宏圖的,甚至厭惡的覺得孩子是不會待在這窮鄉僻壤的!可是……
喜聞樂見的是時代的發展并沒有遺棄農村,好在鄉里平坦廣袤,各村各戶建立起的大大小小蔬菜基地、魚塘、果園……可少不了他忙活。
那個時候摩托車,小靈通成了成功人士的標配。
可他卻一樣都沒有,要嘛騎二八大杠,要嘛借個摩托——這對他來說很容易!
李二娃子,他家的牛吃了我的菜;李二娃,我家的田太干了你幫我說說讓上面的放點水下來;李二娃,他家的狗咬死了我的雞,好像這種小小的糾紛于他也頗有份量,次次到場……
二娃剛當官時發言說,“發展的勁頭來的太快,這鄉里村里都想過好日子的心太急了,難免有些磕磕絆絆,咱們現在不就得磨一磨嘛,磨平的路走起來就舒坦了!”
鄉里都是諸如此類的雞毛蒜皮,奇怪的是不認識他的人總以為他不是沒正形就是不稱職那一類的“清官”。
即便他工作得多踏實,村里都叫他二娃子,沒人叫他官稱。
他就是一個大家眼里的熱心的后生晚輩而已。
入夜。
燦黃的光透土墻房,穿過小竹林,一絲一縷流淌在村里,流淌進屋外的水溝,靜悄悄的奔向四面八方,是那種在夜里蹲下來仔細聆聽才能入耳的聲響。
可能,白天大家都忙這忙那,到夜里看到他的微光,想起一人仍俯身于案,人們突覺滿心感動,這鄉野也輕輕捧著這讓它突覺滿心歡喜的孩子。
二娃看了看眼前的筆記本,抬頭,頭頂的小燈泡還是那時復古模樣。透明玻璃里火紅的燈絲,由于電壓不穩一閃一閃,他深深嘆口氣,慢慢地伸懶腰。
到夜里才想起自己不是一個好兒子!
披上衣服,光著腳走到堂房,也就是客廳。
二娃看看墻上的時鐘,心想,應該還沒睡吧。
此刻,鎮醫院里響起電話鈴,前臺護士接起電話,小跑著去到病房。
“你等哈和二娃說我好些了!”
李叔只說了這一句。
一中年父女輕輕推開房門,黑衣、黑褲、尖頭女士皮鞋,瘦削的臉龐,憔悴的神色,模樣和李二娃有幾分相似。
“媽!”
婦女答,“啷個了?”
“老漢好沒點沒得?”
李三嬸打了個哈欠,輕輕點頭,“好些了!”
“你才下班???”
“沒有也,下班多久了,都準備睡了?!?p> 說完,李三嬸看了看腳上的皮鞋,嘴里說著,心里突然咯噔一下。
“你不要太累了嘛……”
母子倆聊了片刻,李三嬸匆匆掛了電話,輕聲細語的對護士說了句,“妹兒,好多錢?”
護士愣了會兒,李三嬸本來摸著口袋,突然尷尬的笑起來。
“哎呀,笑死了!”
護士笑了笑,“嬢嬢,這個打電話不要錢。”
“嗯嗯,糊涂了,謝謝了哈!”
“沒事,就算要錢也不得收你的,叔叔是退伍軍人,醫院領導說了要特殊對待?!?p> 李三嬸突然苦澀起來,“妹兒嘞我問哈,嘞個大學生當村官有前途沒得歐?!?p> “有的澀,你看政府不是特別關照了嘛,嬢嬢你們屋頭算是紅兩代了……”
掛了電話,矗立良久。電話里皮鞋的噠噠聲重重落在二娃心里,那是母親廠里發的皮鞋,也是母親上班喜歡穿的皮鞋。
二娃子看著頭頂上一閃一閃的燈光,它仿佛隨著噠噠噠的節奏一下一下的閃在眼里,朦朧雙眼。
以前這燈也閃,可今天格外不習慣,第一次這么討厭它。
舍小家為大家,可這個小家為自己付出太多了。
小時候趴在燭火下讀了書,畫下一棟三層大房子里面有哥哥、爸媽……
和現在忽明忽暗的燈是那么的違和。朝著不同的方向撕痛著心。
看久了,那幅畫也模糊了!
二娃關了燈,站在門口,啃著紅薯,院落里只有月色,夾雜著思念的月色。
可門前映著燈光、老屋、躊躇青年的水溝,依舊緩緩流著……
三嬸剝好一個雞蛋,“你把這個雞蛋吃了嘛!”
李叔問,“你買的?。俊?p> 李叔說著接過雞蛋,掰開一半塞進嘴里。,讓她吃了剩下一半他示意三嬸吃不了了
“上次曉得是哪個屋頭雞遭別個狗攆死了,二娃去的時候別個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