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星區,第十一星域,曼珠沙華星系,K42706恒星系。
這是一個恒星剛步入白矮星階段的年邁星系,彌漫著玫瑰色的行星狀星云。兩顆氣態巨行星和一顆巖質行星圍繞星系中心黯淡的白矮星旋轉。
最內圍的是深黃色、也是最大的行星奧爾薇婭Orvia,外圍的則是藍綠相間的拉菲莉婭Lafelia和最小的淺紅色塞塔尼婭Satania。
二百多年前,活躍于曼珠沙華合眾國與霍扎瓦共和國邊境的數支星盜曾將奧爾薇婭和塞塔妮婭的數顆大型衛星作為據點經營。
曼珠沙華歷16472年,合眾國派遣艦隊驅逐殲滅了盤踞于此的星盜團,將K42706恒星系建設成為了一個新的自治領。
時至今日,即曼珠沙華歷16684年7月,自治領通過不斷的遷徙、繁衍,人口已達到了115.6億。其中絕大部分位于最大行星奧爾薇婭的行星系統,只有大約十億人分布在另兩顆行星的行星系統內。
編號St011大型基地,建在塞塔尼婭星的赤道區域,位于它的同步軌道衛星、俗名“塞衛一”的正下方。
正因為離衛星最近,有著種種便利之處,所以St011一直是整顆星球最大的物資儲存與運輸中心基地,常駐人口達85萬之多。
……
St011,東4區邊緣。
豌豆般大小的藍白色晶瑩顆粒在時速超過一千千米的風暴下仿佛一枚枚冰質的子彈,高速擊打、撞碎在基地用以隔離外界環境的特種玻璃合金罩上,發出“啪啪”聲響。
不遠處,方維拖曳著一個很大的、表面有不少凸起按鈕的金屬箱,從一排形似集裝箱的住房中走出。
這是一個看起來十六七歲的少年,長相普通,身材相對于同齡人偏矮,以至于被碩大的箱子襯托得有些瘦小。
他走到玻璃罩前,停下腳步,用嘴呼出熱氣消去罩上一小塊區域的白霧,從而靜靜欣賞著冰風暴——這顆星球上的獨特且常見的風光。
塞塔妮婭只有三種天氣:普通風暴,高速風暴,冰風暴。
而在沒有冰風暴的時候,基地外面只能看到一片極單調、毫無生機的茫茫冰原。
方維知道擊打在罩上的晶瑩顆粒其實是離基地七十多千米的0258號冰火山半天前噴發出的物質,歷經種種氣候變化后終于落下,這說明附近區域上升氣流已有所減弱。
而上升氣流的減弱,則意味著行星-衛星間的太空電梯運載力將在跌至谷底后恢復正常。因不適宜運客而下落的電梯票價將會迅速回升。
而方維,正準備趁著太空電梯票價尚未回升的間隙完成購票,通過電梯抵達塞塔妮婭與塞衛一之間的區域,距離電梯一千多千米的一片“星際垃圾場”。
他的主業是實習期礦工,副業是垃圾場“拾荒人”。
沒有人知道,基地里大多數人視若珍寶的阿拉尼斯晶體礦,在方維心中,卻是能避則避的魔鬼。但作為第三代移民,他在合眾國移民法案的規定下,必須參與礦體的開采。
好在周期性的地質活動變化,讓St011附近的阿拉尼斯晶體礦進入了長達一個半月的閉礦期。
方維也因此暫時離開了作為實習礦工的生活,從而有時間去探索、搜尋被人遺棄在“星際垃圾場”中的有價值物品。
……
三小時后,St011東1區正上方,距塞塔尼婭2.9萬千米處,太空電梯,U形艙室。
方維身著銀白色的太空服,注視著艙壁上全息顯示著電梯外環境的屏幕。
屏幕中,最明顯的無疑是腳底下,淺紅色、黯淡的巨大星球,即直徑達1.68萬千米的塞塔尼塔星。
K42706星系在奧爾薇婭軌道以內曾經存在過多顆巖質行星,不過都在恒星的紅巨星膨脹階段中被摧毀氣化了,這使得在奧爾薇婭軌道以外的塞塔尼婭成為了唯一的非氣態行星遺留。
這顆行星外殼由水冰、冰凍的氮組成,擁有冰質的地幔,地表溫度低至41K。而在3300千米的深度下,才是它由巖石金屬構成的核心。
由于沒有適合的建設地基,使得這顆質量大于恒星系內所有衛星之和的星球上面只有十幾座大型基地、常駐人口不到1千萬。
根據數據演算顯示,在K42706星在紅巨星的時間段里,塞塔尼婭的寒冰外殼曾短暫地融化過。
但在這顆紅巨星不穩定的脈動振蕩最終爆發、它質量低于錢德拉塞卡極限的殘留核心形成白矮星之后,行星堅冰復生,外表重新遍布時而噴發水、氨、甲烷的冰火山群,生態環境極其惡劣。
甲烷冰在暴露于紫外線下會轉化為托林,這是行星表面呈淺紅色的原因。
總體較為稀薄、帶著一些白絮狀云層的大氣下方,行星的表面遍布塊狀的暴露巖層,山脊,低谷,溝壑,凹陷,高原,冰原以及少量撞擊坑、冰火山熔巖湖。
行星的兩極微微發亮,這是由于兩極冰層覆蓋率極高,反光效果也較其他地域更強。不過真正明顯發亮的區域還是在九處大型基地那里——之所以只看到九處,是因為其余的基地位于星球的另一面。
基地的光源映照到周圍的云層處,呈現出淡白色的光暈。
……
節點站到了,電梯U型艙將暫時停留5分鐘。
方維簡單檢查了一下太空服的氣密性后,便帶著金屬箱輕輕蹦躍進入了氣閘艙——為了便于貨物裝卸,電梯的大部分區域并沒有重力場的設計,所以方維的運動相當輕松。
在節點站的燈光照射下,方維看見了一根根細長交錯的纖維管,構成了一個大圓,7個小圓的結構。
這其實是一共49座太空電梯的集合體,7座運客與小型貨物,其余的運輸大型貨物。
沒時間去細細觀賞節點站結構上的空間美學,方維毫不猶豫地按下金屬箱上的一系列按鈕。箱子側面分開數條縫隙,銀白色的金屬帶彈射而出,自動連接鎖定了他身上的太空服,將箱子固定在了方維的背部。
單人近程太空機動背包,這是金屬箱的正式名稱。方維開啟了太空服內置的信息板,使其連接并完成了對機動背包的無線電控制。
氣閘艙減壓完畢,艙門開啟。方維輕輕一躍,便進入了枯寂黑暗的太空,但姿勢并不瀟灑。實際上,由于施力不均,他在太空中翻滾了幾十米的距離,才通過操控開啟機動背包上的噴口止住了動作。
當然,這只是小小的意外。方維很快就校正了自己的方向,使自己面朝向“垃圾場”的方向,加速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