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遠在故鄉的父親給我發了條信息,告訴我“縣直幼兒園30年園慶,屈老師約你寫篇文章”,短短數語給我的思緒插上了雙翼,姍姍停落在20多年以前,當時的記憶絕大部分都已忘卻。
記得父母當時是雙職工,尤其是母親,還要三班倒,所以很早、大概在我四歲左右,就被送進了那時縣里唯一的幼兒園——縣直幼兒園,在那里待了近兩年時間。26年過去了,關于那段時光的回憶早已被歲月沖刷的幾盡空白,僅僅沉淀下稀疏可數的兩、三個片段。但正是這寥寥可數、歷久彌新的幼時片段,卻讓我受益無窮、回味終生。
當時幼兒園的鐘聲是“一上二下三放學”,即一下一下的敲是要上課,連續兩下的敲是要下課,連續三下的敲則預示著放學。那時我們剛上幼兒園,年齡都很小,根本坐不住,但每節課卻得四五十分鐘,小伙伴們都很苦惱。有一次,我就心想“早下課還不容易,不就是連續兩下、兩下的敲鐘嗎?而且據我觀察,老師也得聽鐘聲的”,很快我就“雷厲風行”。在課上到半中間時,就借口上廁所,出去兩下、兩下的敲鐘去了,結果當然是受到了老師的嚴厲批評。
還有一個場面更是在記憶深處閃閃發光,那時候,我們一般都從家里帶些饅頭之類的東西課間吃,或者在放學路上去姥姥家拿饅頭吃。當沒有帶東西的小伙伴一直盯著我手中的饅頭時,我總會不好意思的分他一份,然后兩個人肩并肩、不時互相對笑著,在陽光下津津有味的一起吃。
這么多年,總在想:為什么類似上述片段我近30年都不曾忘卻,而且總縈繞在我思想周圍?實際上是我越來越感覺到,任何為人、做事、處世的大道理都很簡單,甚至近乎淺顯,每個人在很小的時候都接觸過、都很懂,如:不能撒謊,要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愛護并照顧比自己小的同學;有好的東西要與同伴分享等等。可隨著人情事故的“歷練”,這些認識一點一點地被光怪陸離的社會和利欲充盈的自我所蠶食,使我們難以辨別真偽,難以認清至理。再說的深一些,其實是我隱約的感覺到,成長其實就是一個“簡單——復雜——簡單”的過程,誰先靠近簡單,誰就能超越自我,誰就能創建常人不及的偉業和生活。
這次約稿,我沒有向往常一樣,借口公務推掉公務以外的事情,一是因為父親告知,二是我覺的有必要在母校30年園慶時,將自己這點隱約的、或許并不正確的感覺向我敬愛的、遠在故鄉的幼兒園老師做一報告。同時我還要借此感謝故鄉的老師,感謝故鄉的雙親,正是您們,用言行在我幼時、猶若白紙的腦海里,刻下了這些看似淺顯、卻又最為深刻、催人一生奮進的道理,真是如《老子》所說“大音希聲、大象希形”!
200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