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元年五月,齊國貴族后裔田榮不滿項(xiàng)羽的分封,自勢趕走齊王田都,殺膠東王田市,自立為齊王。
此時(shí),距離白云帆回到成都已過去三個(gè)月有余,蕭何便急忙告訴實(shí)情。
白云帆臉色露出一絲微笑,這也是回來聽到的第一個(gè)好消息!
“大哥,如此甚好!田榮此舉勢必會引起項(xiàng)羽的不滿,必定會派兵攻打齊國!”
“此時(shí)正是我們出兵的好機(jī)會啊!”
“老弟,此話當(dāng)真!”
坐在高座上的劉邦頓時(shí)一振,急忙問道。
身為外地人的劉邦,思鄉(xiāng)(xiāng)心切,無時(shí)無刻不想回到沛縣故鄉(xiāng)(xiāng)。
但轉(zhuǎn)(zhuǎn)念一想,現(xiàn)(xiàn)實(shí)畢竟是殘酷的,又對白云帆問道。
“可我們的棧道已經(jīng)(jīng)全部毀壞,兵馬和輜重糧食該如何運(yùn)出這茫茫大山。”
“況且項(xiàng)羽兵力雄厚,異常善戰(zhàn)(zhàn)!尚且有章邯,董翳,司馬欣三人鎮(zhèn)(zhèn)守關(guān)(guān)中,此舉不可謂不艱難。”
“大哥,入關(guān)(guān)中并非沒有機(jī)會,且聽我細(xì)細(xì)說來!”
白云帆微笑著不急不慢的說道。
“第一,漢中山脈連延不斷上千里,棧道共有四處,我方可繞過燒毀棧道出兵下辯至故道,擊破西縣雍軍繞道南山,渡過渭水,走陳倉!我軍定能安全出兵關(guān)(guān)中。”
“第二,章邯、董翳、司馬欣在關(guān)(guān)中三足鼎立,盡管他們是同盟,但不可能做到政令如一,且三人互相牽制無法發(fā)(fā)揮關(guān)(guān)中優(yōu)(yōu)勢與我軍作戰(zhàn)(zhàn)。且目前棧道已毀,出奇兵正好打敵軍措手不及。”
“第三,田榮在后方牽制項(xiàng)羽,且梁地多變,定可拖延楚軍步伐,使其無法支援關(guān)(guān)中,只要項(xiàng)羽的虎豹騎兵不出現(xiàn)(xiàn),我軍至少可以增加三層勝算。等我方坐穩(wěn)(wěn)關(guān)(guān)中,方可徐徐圖之。”
白云帆說完,隨手比劃出三根手指。
樊噲臉色露出一絲微笑,對老白的謀略贊道。
“將軍說得極是,現(xiàn)(xiàn)在士氣尚在,足可與關(guān)(guān)中一戰(zhàn)(zhàn),如若項(xiàng)羽平定齊國,我們便被困這茫茫大山之中,再無出去的可能了。”
蕭何附和說道。
“我也支持,關(guān)(guān)中被秦打理多年,糧草兵馬富裕,我軍占領(lǐng)(lǐng)漢中,就猶如秦國統(tǒng)(tǒng)一六國前夕,擁有匹敵天下諸侯的實(shí)力。”
“毗時(shí),漢王才可有與項(xiàng)羽爭鋒的本錢啊!漢王,出兵吧!”
三人力勸,劉邦終于有些心動(dòng)了,于是堅(jiān)決的拔劍振臂一呼。
“隨我還定三秦,一統(tǒng)(tǒng)天下!”
眾將也是修整數(shù)(shù)月,早已摩拳擦掌,想大干一場!
同年,在蜀中糧食顆粒進(jìn)倉的秋收之后,韓信派兵明修棧道,恢復(fù)(fù)與關(guān)(guān)中的來往!
此時(shí),遠(yuǎn)在千里之外的齊國邊界,范增正在向項(xiàng)羽勸諫。
“大王,關(guān)(guān)中探子來報(bào),劉邦正令人修復(fù)(fù)棧道,名為恢復(fù)(fù)兩地來往,實(shí)為出兵關(guān)(guān)中,不得不防。”
雖然項(xiàng)羽和范增關(guān)(guān)系已經(jīng)(jīng)確定,但明面上還是心照不宣,項(xiàng)羽只得恭敬回道。
“亞父請放心,我這就安排!”
“來人,派人傳信章邯、司馬欣,加派重兵厄守所有棧道,不可讓劉邦一兵一卒踏入關(guān)(guān)中之地。”
“諾!”
一輕足飛奔上馬,向官道疾馳而去。
在南鄭,漢軍氣勢恢宏的正在舉行誓師大會,上下一心擁護(hù)漢王劉邦打回關(guān)(guān)中。
白云帆臉色凝重的向劉邦請求道。
“大哥,我請求出戰(zhàn)(zhàn)!”
此話一出,四周的將士們都轉(zhuǎn)(zhuǎn)向看了過來,將目光都聚集在了白云帆的身上。
白云帆長期身穿一件白袍,文質(zhì)(zhì)彬彬,一臉儒生的模樣,平常出謀劃策,料事如神,在軍中倒也極為獲得大家的尊重和推崇。
這也是白云帆作為隱士的身份在軍中自處,并沒有公開,作為軍師,大家自然是沒有半點(diǎn)凝慮的,但統(tǒng)(tǒng)領(lǐng)(lǐng)三軍,帶兵打仗,大家都帶有凝慮。
“這位年紀(jì)輕輕的儒生真的可以嗎?”
劉邦也是臉上露出一絲凝重,沉思片刻笑道。
“老弟,這打仗兇險(xiǎn),你就幫為兄在身后出謀劃策挺好,就不要上戰(zhàn)(zhàn)場了。”
這一幫兄弟本來就是劉邦帶出來的,對白云帆帶兵保持懷凝是不可避免的,畢竟在軍中,給你官職容易,但要管理好手下這幫將領(lǐng)(lǐng)不易。
最后在蕭何的勸諫之下,以及樊噲,酈商等老將的支持下,劉邦還是答應(yīng)(yīng)了拜白云帆為大將軍。
不過,劉邦還是此時(shí)的主要掌權(quán)(quán)人。
白云帆隨行!
漢高祖元年十一月,漢軍對關(guān)(guān)中發(fā)(fā)起了全面進(jìn)攻,秦嶺山道崎嶇,運(yùn)兵可謂是十分艱難。
此時(shí),章邯已經(jīng)(jīng)封鎖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祁山道。
章邯深知局勢有變,心有不安。
“章平,你看劉邦會從那路進(jìn)軍關(guān)(guān)中?”
“大哥,四條山道之中,唯有褒斜道最近,且有劉邦手下心腹樊噲?jiān)诖吮O(jiān)(jiān)工,走此道最甚!”
章平堅(jiān)定的回答道。
章邯搖了搖頭,“正因?yàn)榉畤堅(jiān)诖吮O(jiān)(jiān)工,我才難以心安!”
“雖然褒斜道最近,運(yùn)兵最快,但我軍已經(jīng)(jīng)提前防備,劉邦不可能不知,你說他還會從此道進(jìn)兵嗎?”
“這…大哥,依你看劉邦會走那條山道進(jìn)兵?”
章平撓了撓頭問道。
章邯長嘆一聲,“南山綿長不斷,我軍分兵拒守,實(shí)乃不利于我方啊?”
“急報(bào)!”
“將軍,不好了,漢軍出兵下辯至故道,正欲襲擊我西縣雍軍!”
營帳外一騎兵快馬飛馳而來,稟報(bào)道。
章邯大吃一驚,臉色蒼白。
“果然如此,好一個(gè)聲東擊西!”
“章平,立刻派兵增援西縣,切勿讓漢軍繞過南山,一旦漢軍渡過渭水,呈壓頂之勢,我軍危矣!”
“諾!”
章平應(yīng)(yīng)聲而去。
樊噲大笑道,對白云帆贊嘆道。
“白將軍果然料事如神,雖然俺老樊不屑于這些陰謀詭道之流,但打起仗來果然不費(fèi)吹灰之力。”
“全力進(jìn)攻,拿下西縣!。”
聽見樊噲一聲令下,擂鼓齊鳴,漢軍猶如洪流般沖向天水城墻。
激戰(zhàn)(zhàn)兩日之后,輪番上陣沖擊西縣城達(dá)五次之多,眼看城里士兵已幾近拼殺殆盡。
此時(shí),章平帶著援兵來到了西縣。
樊噲氣得怒火中燒,大罵道。
“這該死的章邯,給我卯足了勁,在天黑前全滅雍軍。”
最后,漢軍順利大敗雍軍,全殲于白水之北,順利越過秦嶺,渡過渭水。
此時(shí),章平只好固守陳倉!
雍王章邯倉促率軍到陳倉迎戰(zhàn)(zhàn)以輕車布陣。
漢軍前鋒樊噲大破章邯車陣,章邯不敵,只得敗退廢丘,其弟章平退至好峙,被樊噲所包圍。
樊噲令人在城外叫陣罵道,“章平,你個(gè)廢物,有本事出來和你樊噲爺爺大戰(zhàn)(zhàn)三百回合,躲在城里算什么本事?”
章平脫下盔甲,看著手臂上的傷口嘆息。
“這樊噲真他媽的是瘋子,打起仗來簡直不要命一樣!”
“將軍,咱們就不出戰(zhàn)(zhàn)了吧,這蠻子是在太厲害!”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章平無奈只好下令閉城不戰(zhàn)(zhàn),堅(jiān)守不出。
此時(shí),劉邦和韓信率主力大軍沿渭水河谷東進(jìn),直逼廢丘。
章邯也做了重新部署,急忙調(diào)(diào)來塞王司馬欣部隊(duì)和翟王董翳部隊(duì)支援,三秦軍聯(lián)(lián)合西出至壤鄉(xiāng)(xiāng)之東和劉邦大軍再次決戰(zhàn)(zhàn)。
時(shí)至次日,曹參、樊噲從好畤南下,前后夾擊章邯大軍,章邯再敗退守廢丘。
廢丘易守難攻,劉邦留部分兵力圍攻廢丘,然后大舉迅速占領(lǐng)(lǐng)好畤,繼續(xù)(xù)北上占領(lǐng)(lǐng)咸陽。
次日,章邯拖著疲憊的身子,登上高聳的城墻,問道。
“漢軍怎么少不少啊!”
“雍王,前日你精疲力竭,殺盡城墻下的漢軍,在攻入的一波又一波漢軍都到在了你的刀下,時(shí)至半夜,漢軍才停止進(jìn)攻。”
“些許他們是放棄進(jìn)攻了吧!”
部下嘆息回道。
雍王章邯怒目圓睜。
“不可能,劉邦是不可能半途而廢的主,他一定在謀劃些什么詭計(jì),要多加士兵守衛(wèi)(wèi)城墻,不可懈怠。”
“另外,向章平聯(lián)(lián)系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派兵來援!”
此時(shí),信探來報(bào)!
“報(bào)!”
“雍王,好畤已被漢軍占領(lǐng)(lǐng),聽沿路民眾所說,章平將軍已北上去了。”
信探士兵報(bào)道。
章邯恍然大悟,“原來劉邦是想以我為餌,圍點(diǎn)打援,以此除掉關(guān)(guān)中其余勢力。”
“幸得吾弟逃脫,必得司馬欣和董翳支持,我們一定要堅(jiān)持住廢丘,我們一定會勝利的!”
章邯臉色一變,突然好想志在必得,對手下一陣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