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重慶,追尋那段紅色的記憶”——題記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陣陣送別之聲從山下傳來,踏進松林坡,我深知我要開始一場真正的尋覓與送別。拾級而上,順著樓梯前行,沿途中向上望去,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紅楓林。從遠處看,茂密的紅葉層層疊疊,縱橫交錯,遮遮掩掩。如同天邊的紅霞,漸變交織,融合滲透,錯落有致的鋪陳著紅黃相間的天空;如同黎明破曉,紅日初升,東方的一片紅光輝蕩在天邊;如同天際的紅云,用毛筆渲染,深深淺淺的紅,錯綜相連的橙,沒有線條的勾勒,卻顯得端莊而成熟。他們在風中搖曳著,伴隨著陽光的點綴,互相映襯,撒下點點光亮,在這光影間匯聚,凝結,指引著,穿梭著。
我沉浸在這片紅楓林的壯觀中,跟隨著它的腳步,繞過臺階,我來到一尊塑像前。那是小蘿卜頭的雕像,他的身旁籠罩著楓葉,小小的葉片,好似鮮血染紅般奪目,四面凸起的棱角,夾雜著深紅的葉脈,在光的映襯下,透光的朦朧模糊成一團紅色,在葉尖出有閃過一絲光,如明星一般璀璨而光明。他一手拖著下巴,蹲坐在梯子上,他撅起了嘴角,鼓起的腮幫讓本就骨瘦如柴的身軀更加瘦弱,那目光正是在眺望遠方:或許是不解,思考著“我為什么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或許是期待,期待著逃離這個黑暗之地;或許是渴求,渴望新中國成立之日的到來。他脖子上的紅領巾顯得格外耀眼,那是紅楓葉的紅,如火焰一般的紅。我想象著,想象著那時的他是否正望著洞口外的紅楓葉,是否也幻想在這片層林盡染之中,內心如同著紅楓葉般,轟轟烈烈地開放著,如熊熊烈火般燃燒著,蔓延著呢;而此刻的他,是否為這充滿著紅楓林的盛世而欣慰呢?沉默中,我的心似乎有了共鳴……
我又順著臺階向下走,繞過一條溪流,穿過一片樹林,遠遠的望見渣滓洞。那是一間間監獄,走近一間牢房,透過鎖住的堅實牢門,我環顧四周:灰暗的房間,只有一盞忽明忽暗的燈泡,黑漆漆的墻壁,只有一個小洞口透過微光,似乎還有一道道劃痕,腳印,血的痕跡。簡陋的屋子,堆積著殘酷的刑具:狼牙棒,老虎凳,竹筷子。一條條腳鏈,鐵拷,耳邊似乎又響起了保受酷刑的烈士們鐵鏈的碰撞聲,他們內心的怒吼與吶喊。忽然向上望去,一道曙光向我照來:那是烈士們在牢房里做的最初的一面五星紅旗,經過歲月的侵蝕,盡管是普通的紅布,卻仍是平整光滑,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四角和中心的五顆星星,他們的光似乎與陽光呼應著,盡管微弱,卻匯集著,充斥著巨大的力量與光亮。那紅色是嶄新的紅色,那是一顆顆對未來的憧憬而犧牲的心凝聚而成,是自豪的紅色,那是一滴滴為共產黨和新中國驕傲的鮮血染紅的,是充滿希望的紅色,那是一個個對中國共產黨勝利而充滿信心的姓名的縮影。此時一枝枝紅楓葉,伸入了房間,一片片合攏在一塊,挺立在五星紅旗旁,我望著凸起的棱角,他們正如一顆顆紅星,冉冉升起在黑暗的房子里,更是照耀著中國。我閉上眼,想象著一團團熾熱之火,革命之圣火在每個人的心中,盡管烈火終將焚燒他們的軀體,但紅色的記憶讓他們在烈火中永生!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心中又縈繞起這首歌,在這片紅楓林中,在一束束菊花中,我再一次送別著這群烈士們,我想,當我走出烈士墓的那一刻,我找到了這個紅色文化籠罩的重慶,紅色的真諦與記憶回蕩在這片土地的上空……
寫自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