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什么時候進步這么大了
梁寧寧拿出手機來,就要給張欣寬轉賬。
張欣寬擺擺手:“我不借錢。”
梁寧寧眨眨眼,不明所以:“你到底要干啥?”
“這賁門失弛緩癥,我看你挺感興趣的,要不,我給你點啟發?”
要不是很感興趣,模擬里梁寧寧也不會專門去研究、分析這種病癥。
梁寧寧眨眨眼:”我確實很感興趣啊,你要給我什么啟發?”
她內心里,也多了幾分期待。
張欣寬在之前的幾次優秀表現,她都看在眼里。能讓馬老師都忍不住拿出紙筆來記筆記的人,會給她什么啟發呢?
當下,張欣寬和梁寧寧兩顆腦袋,湊在一起,嘀嘀咕咕起來。
張欣寬循序漸進的,把腦海中的思路,一點點的透露給梁寧寧。
飯要一口一口吃,張欣寬不可能直接把“經驗球“里面的最終一步,直接教給梁寧。
沒有地基,那就成空中樓閣了。
這次,張欣寬只需拿出“技術開篇”的一點東西來,就足以讓梁寧寧拔得頭籌了。
但即便只是前面的一點小思路,小啟發,小進步,也足以讓梁寧寧大為驚嘆了。
看張欣寬的目光,一下就變得不同了!
……
這項課題作業,為期一周。
這一周時間,所有年輕醫生們,都牟足了勁,拿出自己十二分的努力來,互相卷,使勁卷。
有人說,科室樓梯口的標志,都不能叫心胸外科了,得改名叫心胸卷科。
很快,不斷有人,拿出了治療方案。
也有的人,引經據典,拿出國內外的相關論文來,證明某種術式更為優秀,或者是有某種缺陷,應該去避免。
這其中,真富二代杜正杰同志,根據省醫科大學的一項研究論文,提出了“腹腔鏡下heller肌切開術”,相比于其他人的治療方案,他的這種方案,優勢更大,手術視角更豐富,解剖更充分,操作更精細。
這個相對更好的方案一經提出,一下就得到了科室內所有領導的一致好評。
這時,梁寧寧出現了,她拿著厚厚的一疊資料,眼睛里也布滿血絲。
“主任,這是我的方案。”
“小梁,你做的準備挺充分嘛。”
任海慶笑笑,剛開始還有些不以為意,只當這一疊資料,都是梁寧寧直接下載下來的原始資料。
沒想到,粗略一翻,任海慶的神色就認真起來。
這些資料,竟然一大半是梁寧寧重新編寫的,只有少數是直接引用的原始資料。
里面,不僅有梁寧寧對她治療方案的闡述,也有對其他多種治療術式的優缺點分析。
其他中層醫生,也開始提問:“小梁,你的治療方案是什么?”
梁寧寧:“腹腔鏡下食管肌切開術,這種技術,在省科技大學附屬醫院,已經臨床使用一年,我認為這是當前應對賁門失弛緩癥,最好的技術,也是最適合本病例的治療技術。”
“它的優勢是短期療效好,安全性高,禁忌癥少,能充分改善食管的功能,并發癥少……”梁寧寧開始了長篇闡述。
眾中層一邊聽,一邊翻看著她提交的資料。
越看,臉色越是鄭重。
等梁寧寧全部闡述完后,到了問答環節。
就像是車輪戰,中層們輪流提問,梁寧寧見招拆招,一一作出回答。
她得到了張欣寬的啟發和指點,準備的相當充分,每條都答的有理有據,有條有理。
一位中層,最終總結道:“你所闡述的這種技術,確實有著其不可替代的優勢。“
“對比起來,小杜提出來的‘腹腔鏡下heller肌切開’術式,雖說有視野豐富、解剖充分的優點,可對患者的創傷大,還可能會產生粘膜輕度撕裂,并發生發勝率并不低。”
“而其他的術式,缺點更多,容易出現食管黏膜撕裂,滲血,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梗阻等問題。”
其他科室領導,也都點了點頭。
目前來看,梁寧寧提出來的方案更為詳細、全面。
所提出來的治療方案,想對比其他人的而言,優勢最多,理解的最為透徹。
“總體而言,這種新技術,確實也更適合本案例的個體情況。”
“好,你先下去吧。”
讓梁寧寧先退下后,科主任任海慶帶著一眾中層,仔細討論起了今天提交上來的所有治療方案。
“小馬,你手下這個梁寧寧,很不錯啊。看來是真下功夫了。”
科主任任海慶開口表揚,一眾中層,也都看向馬柯。
有的直接笑道:“我早就覺得這個梁寧寧潛力不小,沒想到這么快就開竅了。早知道,當時我就把這個人搶了。“
“確實不錯,相比起來,小杜的方案能打70分的話,梁寧寧的方案,能打到90分了。”
科主任任海慶的這一句話,等于是定下最終結果了。
馬柯聽著,心里也挺高興。
同時,他心中也有些訝異,梁寧寧的水平他是知道的,雖說確實很有潛力,但能在如此短時間內,準備這么充分,也著實另他驚訝了,這也太超常發揮了吧?
領導們討論完后。
所有的年輕醫生,再次進入大會議室,等待“宣判結果”。
每個年輕人臉上,都露出期待之色。
尤其是杜正杰,對自己的那份作業的完成度,是相當滿意的,他自信能獲得科主任的贊賞。
“這次的課題作業,我看到了各位的用心。”科主任任海慶心情大好,笑瞇瞇的,一改往日嚴肅的態度。
“有幾個人,完成的相當好。首先我要表揚的兩個人,梁寧寧,杜正杰。尤其是梁寧寧,拿出了相當優秀的方案。”
杜正杰一怔。
這么說來,他屈居第二?
第一是梁寧寧?
他詫異的看了過去,這個梁寧寧,什么時候進步這么大了?
梁寧寧被一眾領導們表揚,心里又是高興,又是激動。
可也有些臉紅。
這份榮耀,不應該只屬于她,而應該是她和張欣寬共同享有才對。
等散會后,在所有年輕醫生羨慕的目光下,梁寧寧離開會議室。
來到外面,梁寧寧越想,心里卻是越不對勁。
這份成果,雖說自己出力更多,但出頭腦應該是張欣寬最多,這份表揚和重視,理應分給張欣寬。
最終,梁寧寧返身,她要把這個情況,匯報給領導們。
梁寧寧返回了大會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