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胎幾月,感受腹中的孩子不斷成長,心里滿是幸福。
他日日陪著我,形影不離,我們在一起把我們之前所經歷的所見到的全都整理了起來,有金針過穴的感悟,有各地名菜的做法,不同酒的釀造,還有谷物的種植方式,寫了好多好多。
我時常和他一起,對著陵哥哥和腹中孩子一個接著一個說著故事,
“從前呀,有個做學問的先生叫孟軻。他剛上學的時候,很用心,寫字一筆一劃,很工整,但是每天都這樣也是很累的呢,很快,他就覺得學習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就不去上學了,經常跑到旁邊的山坡上樹林中去玩,好開心啊!
樹林里面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東西,有可愛的小松鼠,也有淘氣的小貓,有許多形狀各異的藥草,也有五彩斑斕的石頭,在樹林中山坡上一切都是那么有意思,還干什么要學習呢。
直到有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織布的媽媽問他:“今天怎么這么早就放學了?”他只好他承認逃學了,他去樹林里玩了,那里有好多好玩的,可是媽媽很生氣地說:“我辛辛苦苦織布供你讀書,你卻逃學,太沒出息了!”小孟軻連忙給媽媽跪下。
媽媽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沒織完的布剪斷了,說著:“你不好好讀書,就像這剪斷的布,還有什么用處!”
小孟軻哭著說:“娘,我錯了!今后再也不貪玩了,我一定好好讀書!”從此,小孟軻勤奮學習,從不偷懶。后來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
孟軻的媽媽也真是的,孩子還那么小,就強迫著小孟軻一直學習,其實如果小孟軻志在山野,那么將來必然成為像二哥一樣的人,如果小孟軻志在武學,那么自然可以成為像三哥一樣的人,那里用得著強迫孩子一定要成為大家呢,強扭的瓜總歸不甜,術業自然會有專攻的,像娘,娘小時候也貪玩不學,但耳濡目染,現在不還是挺好的嗎?”
“夫人,你和孩子這樣講真的合適嗎?”
“有什么不合適的嗎?”
“人生短短如同白駒過隙,究其一生只是為了追逐天人之際,若是因年少無知而耽誤了學習的青春年華,或許不太合適。”
“天人之際總歸虛無縹緲了點,平平淡淡快快樂樂地過一生才是實際,為人父母無非就是讓想讓孩子快樂地過一生,哪能強迫著他呢。”
“若是什么都由著他,或許他真能快快樂樂走完一生,但其一生或許都處在混沌之中,也許未來會受到更大的打擊,讀書只是為了明其目,讓他懂是非。”
“話雖如此,但孩子家年幼無知,為何不待他到加冠之年,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俗話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大好青春不該有枷鎖在身,應如鵬扶搖而上九萬里,盡情享受該有的自由。”
“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能明察秋毫,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小時不加以引導,滋長了囂張跋扈的個性可還得了,未來遲早要因此吃大虧。”
“吃虧有何不好,人總是在成長的,最怕的就是他沒有吃過虧,吃虧是福呢。”
“他以后要吃的虧可不少,我們做父母的難道還盼著他吃虧嗎,而且有些虧,最好一次也不要吃。”
“我不管,反正你不許如孟母一樣,我們不似她們一樣家徒四壁,我巴不得孩子不要離開我們。”
“但我們終究會離開孩子的,到時候孩子又該如何?我從來都不會是孟母,孟母斷機屬無奈之舉,而我曾任太子太傅,手段可多了去了。”
“若是孩子跟著你受苦了,看我不得帶著孩子高飛遠走。”
“夫人,我們現在還有可能分開嗎?”
他深情款款地凝視著我,狡黠的月光從窗外直直射進,倒映在他的臉上,月光晃晃悠悠,細瞧才驚覺他不經意離我竟然這般近,我無法對他的似水柔情視而不見,而他也乘勢一手輕輕抬起了我的下巴,千種思緒在腦海中總覺得哪里不對勁卻又想不起來,只待衣裳在夜間變得單薄才將他踢了下去,任由他一人在風中凌亂。
“你忘了你不許上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