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你們就好好聽我補(bǔ)充的內(nèi)(nèi)容?!绷_峰繼續(xù)(xù)說,“公元19世紀(jì)晚期到公元20世紀(jì)初,科學(xué)(xué)技術(shù)(shù)發(fā)(fā)展突飛猛進(jìn)。社會生產(chǎn)(chǎn)力得到極大提高,開始了第二次工業(yè)(yè)革命。在此期間,資本主義的生產(chǎn)(chǎn)和資本日益集中,出現(xiàn)(xiàn)了壟斷組織,資本主義進(jìn)入帝國主義階段。
那么就說,當(dāng)(dāng)時(shí)的科學(xué)(xué)成就和第二次工業(yè)(yè)革命。
公元1870年以后,科學(xué)(xué)技術(shù)(shù)的發(fā)(fā)展日新月異,各種新發(fā)(fā)明、新創(chuàng)(chuàng)造層出不窮。這集中表現(xiàn)(xiàn)在三個領(lǐng)(lǐng)域即新能源的發(fā)(fā)展和利用,內(nèi)(nèi)燃機(jī)和新交通工具的創(chuàng)(chuàng)制,新通訊手段的發(fā)(fā)明。
公元19世紀(jì)70年代,人們終于
研制成功了實(shí)際可用的發(fā)(fā)電機(jī)。電力的應(yīng)(yīng)用日益廣泛,美國的愛迪生發(fā)(fā)明了耐用的電燈泡,德國的西門子制造了第一輛有軌電車。人類開始了第二次工業(yè)(yè)革命,進(jìn)入了‘電氣時(shí)代‘。
關(guān)(guān)于愛迪生的故事,要介紹一下。
愛迪生幼時(shí)家境貧寒,做過報(bào)童、小販,沒有受過正規(guī)(guī)教育。他自學(xué)(xué)成才,一生中有上千項(xiàng)發(fā)(fā)明,主要在電氣方面。當(dāng)(dāng)時(shí),世界上有許多人在研究利用電來照明,愛迪生總結(jié)(jié)他人經(jīng)(jīng)驗(yàn),每天工作達(dá)十六七個小時(shí),歷經(jīng)(jīng)數(shù)(shù)百次失敗,終于在1879年研制成耐用的碳絲燈泡。他還發(fā)(fā)明了留聲機(jī)和電影放映機(jī)等。
愛迪生曾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
公元19世紀(jì)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等人設(shè)(shè)計(jì)出內(nèi)(nèi)燃機(jī)。內(nèi)(nèi)燃機(jī)被運(yùn)用于工業(yè)(yè)和交通運(yùn)輸領(lǐng)(lǐng)域,
汽車和飛機(jī)相繼研制成功。內(nèi)(nèi)燃機(jī)的廣泛運(yùn)用,促進(jìn)了石油的開采和提悔石油和電力、煤炭構(gòu)(gòu)成了三大能源石油工業(yè)(yè)成為重要的工業(yè)(yè)部門。
這里簡單說說。公元1885年,本茨制成一輛用內(nèi)(nèi)燃機(jī)驅(qū)(qū)動的三輪汽車。此后,汽車發(fā)(fā)展迅速,成為陸上重要的交通工具。公元19、20世紀(jì)之交,人類造出飛艇,夢寐以求的空中旅行成為現(xiàn)(xiàn)實(shí)。公元1903年底,美國的萊特兄弟幾經(jīng)(jīng)試驗(yàn)制成的飛機(jī),終于試飛成功。
公元19世紀(jì)中期,人們發(fā)(fā)明了有線電報(bào)。公元19世紀(jì)晚期,有線電話和無線電報(bào)也研制成功,電訊事業(yè)(yè)得到迅速發(fā)(fā)展。
公元19世紀(jì)80年代,德國物理學(xué)(xué)家赫茲發(fā)(fā)現(xiàn)(xiàn)了電磁波。根據(jù)(jù)這一發(fā)(fā)現(xiàn)(xiàn),意大利人馬可尼制適出無線電通訊設(shè)(shè)備。公元1899年,他在英國向法國發(fā)(fā)報(bào),獲得成功。兩年以后,他在紐芬蘭收到由英國發(fā)(fā)來的清晰的無線電信號,引起巨大轟動。
在第二次工業(yè)(yè)革命中,科學(xué)(xué)技術(shù)(shù)成就被迅速應(yīng)(yīng)用于工業(yè)(yè)生產(chǎn)(chǎn),進(jìn)一步推動了工業(yè)(yè)的快速發(fā)(fā)展。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jīng)(jīng)濟(jì)發(fā)(fā)展的不平衡。
公元19世紀(jì)晚期到公元20世紀(jì)初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jīng)(jīng)濟(jì)都有所發(fā)(fā)展,但發(fā)(fā)展不平衡。美國、德國的步伐較快,后來居上;英國、法國相對緩慢;日本開始崛起;俄國也有所發(fā)(fā)展。
美國、德國是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它們更多地采用新技術(shù)(shù)、新設(shè)(shè)備,起點(diǎn)高、發(fā)(fā)展快。公元19世紀(jì)末、公元20世紀(jì)初為美國和德國分別成為世界頭號、二號資本主義工業(yè)(yè)大國。
美國內(nèi)(nèi)戰(zhàn)(zhàn)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為資本主義的迅速發(fā)(fā)展鋪平了道路。美國地域遼闊,資源豐富,吸收了大量歐洲剩余資本和歐亞移民,許多移民是有技的熟練工人。華工也為美國經(jīng)(jīng)濟(jì)的發(fā)(fā)展作出重要貢獻(xiàn),特別是大量華工參加當(dāng)(dāng)時(shí)貫通美國大陸的太平洋鐵路建設(shè)(shè)。德國在普法戰(zhàn)(zhàn)爭后,實(shí)現(xiàn)(xiàn)了國家統(tǒng)(tǒng)又從法國得到割地和賠款,促進(jìn)了經(jīng)(jīng)濟(jì)的起飛。
由于過分依賴殖民地和資本大量輸出,以致技術(shù)(shù)裝備相對落后,法國和英從國的經(jīng)(jīng)濟(jì)發(fā)(fā)展緩慢下來,工業(yè)(yè)生產(chǎn)(chǎn)逐漸被美國、德國趕上和超過。
英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擁有廣大的殖民地。英國資本家壟斷了殖民地的市場和資源,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高額壟斷利潤,因此不愿更新工廠的設(shè)(shè)備,更不愿意進(jìn)行技術(shù)(shù)改造方面的投資。久而久之,造成英國工業(yè)(yè)的落后。法國資本家覺得投資國內(nèi)(nèi)工業(yè)(yè)不如放貸給外國賺錢多,所以將大量資本輸出國外,國內(nèi)(nèi)工業(yè)(yè)發(fā)(fā)展卻缺少資金支持,造成發(fā)(fā)展緩慢。
明治維新以后,日本走上對內(nèi)(nèi)發(fā)(fā)展資本主義,對外多侵略擴(kuò)張的道路,成為亞洲資本主義經(jīng)(jīng)濟(jì)最強(qiáng)的國家。俄國廢除農(nóng)(nóng)奴制以后,資本主義經(jīng)(jīng)濟(jì)有了較快的發(fā)(fā)展。但是,當(dāng)(dāng)時(shí)日本和俄國的資本主義經(jīng)(jīng)濟(jì)發(fā)(fā)展水平還遠(yuǎn)近落后于美、德、英、法等國,因而它們都具有軍事封建帝國主義的特點(diǎn)。
日本發(fā)(fā)動的甲午戰(zhàn)(zhàn)爭,迫使中國簽訂了《馬頭條約》,日本獲得2.3億兩白銀的賠款,這相當(dāng)(dāng)學(xué)(xué)它當(dāng)(dāng)年稅收的4.8倍。它還吞并了朝鮮,侵占中國的臺灣、澎湖列島。這些為日本資本主義經(jīng)(jīng)濟(jì)發(fā)(fā)展提供了資源、資本和市場。
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
公元19世紀(jì)晚期,隨者生產(chǎn)(chǎn)和資本的日益高度集中,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xiàn)(xiàn)了壟斷組織。美國和德國尤其突出。壟斷資本家通過兼并或聯(lián)(lián)合的方式組成壟斷組織,控制某一個或幾個部門商品的生產(chǎn)(chǎn)和銷售,賺取高額利潤,壟斷組織的形式有卡特爾、辛迪加和托拉斯等。
美國最著名的一家托拉斯
是美孚石油公司。公元1863年,約翰·洛克菲勒同別人合伙,在克利夫蘭開辦了一家煉油廠。到公元1870年,這家練油廠已經(jīng)(jīng)成為美國強(qiáng)大的煉油廠。公元1879年,洛克菲勒組建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資金達(dá)100萬美元。這在當(dāng)(dāng)時(shí)是很可觀數(shù)(shù)量。10年后,美孚石油公司提煉的石油占全美的95%以出。公元1882年,美孚石油托拉斯成立。當(dāng)(dāng)時(shí),它有14家公司的所有權(quán)(quán),還對
為外26家公司控股,壟斷了美國的石油工業(yè)(yè)。
壟斷組織的出現(xiàn)(xiàn),在某種程度上適應(yīng)(yīng)了生產(chǎn)(chǎn)力發(fā)(fā)展的需要,促進(jìn)了工業(yè)(yè)的發(fā)(fā)展。壟斷組織不僅控制了很多經(jīng)(jīng)濟(jì)部門,而且越來越多地干預(yù)(yù)國家的政治和社會生活。壟斷組織積極向外擴(kuò)張,出現(xiàn)(xiàn)了國際性壟斷組織。壟斷資本主義形成了。
隨著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資本主義進(jìn)入了帝國主義階段。19世紀(jì)末20世紀(jì)初,美、德、英、法、日、俄等國都陸續(xù)(xù)成為帝國主義國家。
接下來說說國際工人運(yùn)動的發(fā)(fā)展和列寧主義的誕生。
第二國際的建立。
隨著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壟斷資產(chǎn)(chǎn)階級為了追求高額利潤、用各種手段殘酷剝削、壓迫工人。無產(chǎn)(chǎn)階級與資產(chǎn)(chǎn)階級的矛痛更加激烈。公元19世紀(jì)80年代,美德等國爆發(fā)(fā)了多次規(guī)(guī)模巨大的罷工。國際工人運(yùn)動重新高漲。
公元1886年5月1日,美國35萬工人為爭取8小時(shí)工作日舉行了全國總罷工和示威游行。其中、芝加哥4萬工人的斗爭聲勢浩大,他們的罷工造成鐵路交通中斷、工廠停工。5月4日,芝加哥工人在廣場集合,抗議警察的暴行、遭到軍警的殘酷鎮(zhèn)(zhèn)壓。工人同軍整的英勇搏斗、震驚了資本主義世界。80年代,在德、英、法、俄、意等國也都發(fā)(fā)生了罷工運(yùn)動。
在工人運(yùn)動高漲的形勢下,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在歐美國家先后成立了社會主義政黨和組織。公元1883年3月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繼續(xù)(xù)完成馬克思未完成的事業(yè)(yè)。80年代后期,思格斯著手建立新的國際,即第二國際。
在恩格斯的關(guān)(guān)懷和具體指導(dǎo)(dǎo)
下,公元1889年7月14日,國際社
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巴黎召開。天
會通過了關(guān)(guān)于經(jīng)(jīng)濟(jì)斗爭和政治斗爭
的決議,還通過了每年5月1日舉行勞動者示威游行的決議。從此‘五一’就成為全世界無產(chǎn)(chǎn)階級和勞動人民的節(jié)(jié)日。這次大會的召開,標(biāo)志著第二國際的成立。
恩格斯指導(dǎo)(dǎo)了第二國際前期的
工作。公元1895年8月,恩格斯在倫敦逝世。此后,在第二國際內(nèi)(nèi)部,否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的修正主義思潮逐漸占據(jù)(jù)上風(fēng)(fēng)。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zhàn)爆發(fā)(fā)后,因第二國際一些政黨的領(lǐng)(lǐng)導(dǎo)(dǎo)人擁護(hù)本國政府的帝國主義政策,支持戰(zhàn)(zhàn)爭,第二國際瓦
解。
列寧主義的誕生。
公元1903年七八月間,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在國外秘密召開代表大會。列寧出席了會議。大會經(jīng)(jīng)過激烈辯論,通過了列寧領(lǐng)(lǐng)導(dǎo)(dǎo)下制定的綱領(lǐng)(lǐng)。即明確提出實(shí)行無產(chǎn)(chǎn)階級專政的綱領(lǐng)(lǐng)。在選舉黨的中央領(lǐng)(lǐng)導(dǎo)(dǎo)機(jī)關(guān)(guān)時(shí),擁護(hù)列寧的占多數(shù)(shù),稱‘多數(shù)(shù)派’即布爾什維克。這樣,俄國建立了主張無產(chǎn)(chǎn)階級革命和無產(chǎn)(chǎn)階級專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也就是布爾什維克黨,具有鮮明時(shí)代特色的列寧主義誕生了。
這里說說列寧。
列寧生于公元1870年的俄國伏爾加河畔的辛比爾斯克。在中學(xué)(xué)里,他因品學(xué)(xué)兼優(yōu)(yōu),獲這給列寧以強(qiáng)烈的金質(zhì)(zhì)獎?wù)?。公?887年,他的哥哥因參與謀刺沙皇而遭殺害。這給列寧以強(qiáng)烈刺激。同年,他也因參加學(xué)(xué)生運(yùn)動而被捕。警察局長問列寧,‘你為什么要造反?要知道在你面前的是一堵墻。’
列寧卻輕蔑地回答說,‘這只不過是一堵朽墻,只要一推就會塌的?!?p> 因此,列寧被稱為新世期的馬克思主義。列寧死于公元1924年。
公元1907年8月,列寧率領(lǐng)(lǐng)布爾什維克代表團(tuán)參加了第二國際斯圖加特大會。當(dāng)(dāng)時(shí),帝國主義大戰(zhàn)(zhàn)已經(jīng)(jīng)臨近。經(jīng)(jīng)過列寧和羅莎·盧森堡等人的努力,大會通過了決議,
強(qiáng)調(diào)(diào)各國工人階級政黨不僅要反對戰(zhàn)(zhàn)爭,而且要利用戰(zhàn)(zhàn)爭造成的危機(jī),加速推翻資本主義的統(tǒng)(tǒng)治。這次大會后,列寧積極開展活動,反對帝國主義發(fā)(fā)動戰(zhàn)(zhàn)爭。
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矛盾的加劇。
由于帝國主義經(jīng)(jīng)濟(jì)政治發(fā)(fā)展不平衡的加劇,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爭奪霸權(quán)(quán)的斗爭越演越烈。這就導(dǎo)(dǎo)致兩大敵對的帝國主義侵略集團(tuán),即三國同盟和三國協(xié)(xié)約的形成。
舉個例子,公元1913年英、德、美、法的實(shí)力對比,在工業(yè)(yè)產(chǎn)(chǎn)品數(shù)(shù)量上所占位次分別是3、2、1、4;在殖民地面積上所占位次分別是1、4、5、2。
列寧曾說過,帝國主義的一個重要的特點(diǎn),是幾個大國都想爭奪霸權(quán)(quán),即爭奪領(lǐng)(lǐng)土。
德國和奧匈帝國為了加強(qiáng)同俄國和法國的對抗,公元1879年締結(jié)(jié)軍事同盟條約。公元1882年,意大利同法國的矛盾加劇,參加了這一軍事同盟。德、奧匈、意三國同盟形成,同盟的核心是德國。20世紀(jì)初,英德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英國協(xié)(xié)調(diào)(diào)了它同俄、法之間的關(guān)(guān)系,先后于公元1904年和公元1907年簽訂了英法協(xié)(xié)約和英俄協(xié)(xié)約,最后形成了三國協(xié)(xié)約。
公元20世紀(jì)初,以英、德為首的兩大帝國主義軍事侵略集團(tuán)展開了瘋狂的擴(kuò)軍備戰(zhàn)(zhàn)活動,大搞軍備競賽。兩大軍事集團(tuán)的競爭日益激烈,造成國際關(guān)(guān)系的極度緊張,危機(jī)頻發(fā)(fā)。一場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戰(zhàn)(zhàn)即將來臨。
好了,我補(bǔ)充的夠多了。那么就讓阿夫同志說說自己的想法?!绷_峰看著紀(jì)曉夫笑著說。
“我的看法是快要世界大戰(zhàn)(zhàn)了。在世界大戰(zhàn)(zhàn)之前,我說說其他國家的情況。你們要聽嗎?”紀(jì)曉夫笑著問。
“可以?!编u學(xué)(xué)明點(diǎn)點(diǎn)頭。
“快點(diǎn)講,你講完,還有明呢。”羅峰催促著。
“那好,我講一下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運(yùn)動。你們要聽嗎?”紀(jì)曉夫詢問道。
“可以?!编u學(xué)(xué)明又點(diǎn)了點(diǎn)頭。
“快點(diǎn)。”羅峰再次催促道。
“我說了?!奔o(jì)曉夫笑著說,“公元19世紀(jì)末20世紀(jì)初,帝國主義國家加緊了對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廣大地區(qū)(qū)的侵略。帝國主義的侵略激起這些地區(qū)(qū)人民的反抗。在亞洲,爆發(fā)(fā)了1905~1908年的印度
反英運(yùn)動和土耳其即當(dāng)(dāng)時(shí)的奧斯曼帝國,一次大戰(zhàn)(zhàn)后,土耳其成為共和國、伊朗的資產(chǎn)(chǎn)階級革命運(yùn)動。在非洲,馬赫迪起義持續(xù)(xù)近二十年,埃塞俄比亞抗擊侵略的戰(zhàn)(zhàn)爭取
得勝利。在拉丁美洲,1910~1917年的墨西哥資產(chǎn)(chǎn)階級革命取得重要成果。
亞洲的覺醒。
隨著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英國更把印度視為自己的生命線,加以直接控制。英國的掠奪政策激起了印度勞動人民的憤恨,也引起印度資產(chǎn)(chǎn)階級的反感。英國的后果是資產(chǎn)(chǎn)階級成為印度革命運(yùn)動的領(lǐng)(lǐng)導(dǎo)(dǎo)力量。
公元19世紀(jì)中期,印度已經(jīng)(jīng)完全淪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資本控制了印度的經(jīng)(jīng)濟(jì)命脈,印度的農(nóng)(nóng)產(chǎn)(chǎn)品大量出口。英語成為印度的官方語言,許多學(xué)(xué)校用英語進(jìn)行教學(xué)(xué)。英國女王維多利亞還兼任印度皇帝。而印度的傳統(tǒng)(tǒng)手工業(yè)(yè)日趨破產(chǎn)(chǎn)。在19世紀(jì)后半期,印度饑荒不
斷,餓死的人達(dá)到2800萬。
公元1905年到公元1908年,印度掀起了新的反英運(yùn)動。工人罷工、商人罷市。群眾示或游行,抵制英貨。農(nóng)(nóng)民抗稅,甚至起義。在反英浪潮中,國民大會黨提出印度‘自治’。以提拉克為代表的國大黨左翼,在運(yùn)動中起了積極作用。公元1908年提拉克被捕事件,激起了10萬孟買工人的總罷工,使運(yùn)動達(dá)到高潮。罷工結(jié)(jié)束后,工人還繼續(xù)(xù)同軍警搏斗了兩個星期。
同一時(shí)期的伊朗和土耳其,為擺脫淪為殖民地的厄運(yùn),也開展了資產(chǎn)(chǎn)階級革命運(yùn)動。公元1905年到公元1911年的伊朗資產(chǎn)(chǎn)階級革命,雖然遭到國內(nèi)(nèi)外反動勢力的鎮(zhèn)(zhèn)壓,但揭開了反帝反封建的新一頁。公元1908年開始的土耳其資產(chǎn)(chǎn)階級革命,在土耳其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
我國這時(shí)時(shí)期的資產(chǎn)(chǎn)階級運(yùn)動是辛亥革命,而領(lǐng)(lǐng)導(dǎo)(dǎo)是民族資本主義者。
伊朗公元1905年資產(chǎn)(chǎn)階級革命爆發(fā)(fā)后,國王被迫宣布進(jìn)行改革,在伊朗建立起君主立憲政體。但封建勢力并不甘心失敗,伺機(jī)反撲。英、俄乘機(jī)分別把伊期的南、北部劃為自己的勢力范圍。公元1911年底,在帝國主義支持下,伊朗反動勢為發(fā)(fā)動政變,封建王朝復(fù)(fù)牌。
面對內(nèi)(nèi)憂外患的局面,土耳其的一些知識分子和下級軍官。秘密組織了‘青年土耳其黨’。在它的影響下,公元1908年到公元1909年,軍隊(duì)發(fā)(fā)動起義,廣大群眾積極參加,終于廢融舊素丹,另立新素丹,在土耳其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
20世紀(jì)初,包括印度、伊朗、土耳其和中國等亞洲國家開展的民族民主運(yùn)動,被列寧稱為‘亞洲的覺醒’。
列寧在《亞洲的覺醒》一文中說,‘繼俄國1905年的運(yùn)動之后,民
主革命席卷了整個亞洲——土耳其、波斯、中國。在英屬印度,動亂也正在加劇。’
非洲人民的反帝斗爭。
到了帝國主義階段,列強(qiáng)的魔爪伸進(jìn)了非洲內(nèi)(nèi)陸,公元20世紀(jì)初,非洲幾乎被瓜分完畢。
公元19世紀(jì)晚期,英國的侵略矛頭指向蘇丹。蘇丹人民熱愛獨(dú)立。公元1881年,穆罕默德·艾哈邁德領(lǐng)(lǐng)導(dǎo)(dǎo)的馬迪反英大起義爆發(fā)(fā)。這次起義前后持續(xù)(xù)了近二十年。
穆罕默德·艾哈邁德長期從事傳教活動。他譴責(zé)(zé)富人、官吏和侵略者,宣稱自己是伊斯蘭教傳說中的救世主馬赫迪,號召人民驅(qū)(qū)逐外敵。公元1881年,他發(fā)(fā)動反英起義,得到人民響應(yīng)(yīng)。公元1885年,起義軍攻占首都喀土穆,刺死英國
總督戈登。接著,蘇丹全境基本上獲得解放,建立起獨(dú)立國家。后來,英國殖民者卷土重來,蘇丹于公元1899年再次淪為殖民地。
英、法、意競相爭奪非洲東北部的埃塞俄比亞,意大利更想自己獨(dú)吞。國難當(dāng)(dāng)頭埃塞俄比亞皇帝孟尼利克一面消除內(nèi)(nèi)部割據(jù)(jù),一面購入軍火,訓(xùn)(xùn)練軍隊(duì)。公元1895年意軍幾次入侵,連遭失敗。第二年,又在一次戰(zhàn)(zhàn)役中徹底戰(zhàn)(zhàn)敗。在抵抗帝國主義瓜分非洲的惡浪中,埃塞俄比亞是惟一取得勝利的。
此時(shí),中國在公元1894年甲午中日戰(zhàn)(zhàn)爭,并在公元1895年簽訂《馬關(guān)(guān)條約》。
墨西哥資產(chǎn)(chǎn)階級革命。
獨(dú)立以后的墨西哥,北部的大片領(lǐng)(lǐng)土被美國奪去。代表大地主、教會和保守勢力的軍事獨(dú)裁者掌握了政權(quán)(quán)。政局動蕩,經(jīng)(jīng)濟(jì)不振。公元1910年,墨西哥資產(chǎn)(chǎn)階級革命爆發(fā)(fā),部分軍隊(duì)參加進(jìn)去,以薩帕塔為首的農(nóng)(nóng)民軍在斗爭中尤為堅(jiān)決。這次革命推翻了獨(dú)裁統(tǒng)(tǒng)治者。經(jīng)(jīng)過反復(fù)(fù)斗爭,墨西哥于公元1917年建立了資產(chǎn)(chǎn)階級政權(quán)(quán),制定了新憲法。這部憲法是人民長期斗爭的成果。
新憲法規(guī)(guī)定,墨西哥的資源屬于國家;禁止教會占有土地;發(fā)(fā)展小土地所有制;鼓勵農(nóng)(nóng)業(yè)(yè)發(fā)(fā)展;實(shí)行8小時(shí)工作日,工人有權(quán)(quán)組織工會,舉行罷工。它體現(xiàn)(xiàn)了資產(chǎn)(chǎn)階級民主主義思想。
好了,我講完了,在公元19世紀(jì)末公元20世紀(jì)初,中國出現(xiàn)(xiàn)了五四運(yùn)動、義和團(tuán)運(yùn)動等反帝愛國運(yùn)動和1898戊戌變法的資產(chǎn)(chǎn)階級改革運(yùn)動。他們雖然都是愛國運(yùn)動,但是領(lǐng)(lǐng)導(dǎo)(dǎo)人不同,斗爭內(nèi)(nèi)容也不同。
中國的愛國運(yùn)動和改革運(yùn)動都是以前所說的依靠腐敗的清政府。而且資本主義力量沒有那么多,縱使光緒皇帝同意,但是他斗不過以慈禧太后為主的頑固派,致使改革運(yùn)動和愛國反帝運(yùn)動都最終失敗。中國已經(jīng)(jīng)淪為半殖民地國家,所有的改革都執(zhí)(zhí)行不下去,只能通過武裝反抗清政府才能將反帝愛國運(yùn)動進(jìn)行下去。
那么說過了亞洲、歐洲和非洲的覺醒,就該接下來的重頭戲,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zhàn)。帝國主義瓜分世界的矛盾和斗爭,終于釀成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zhàn)。薩拉熱窩事件是怎么回事?其中的一次戰(zhàn)(zhàn)役為什么被稱為‘絞肉機(jī)’?大戰(zhàn)(zhàn)期間發(fā)(fā)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大戰(zhàn)(zhàn)帶來了什么后果?該鄒學(xué)(xué)明說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