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丁大轉山第二天之巴玉營地~波用措
早餐簡單,吃完飯,我看巴桑倆口子己做好了出發前的準備工作,兩匹馬馱著我們的行李和鍋碗瓢盆以及生活物資。
出發前,巴桑搞了一個簡單的撒隆達儀式,他說亞丁大轉山本來是當地藏族人每年朝拜三怙主雪山走出來的轉山道,我們要有朝拜的心,要虔誠。
說著他把寫有經文的紙片灑向天空,這是藏傳佛教一種祈福的儀式,敬祝山神祈禱一路平安。
愿我們走完大轉山的人都能收獲慈悲的心、智慧、力量。我們行在路上如同信仰在空中飄揚。
巴條介紹,這個徒步5天的大轉山全程圍繞夏諾多吉、仙乃日、央邁勇三座神山而行,順時針轉山一大圈,全程徒步不到60公里(小環線),直至最后回到稻城亞丁沖古寺徒步起點。沿途景色是由森林、河流、山澗瀑布、湖泊、草甸、雪峰組成的高原風光。
巴桑還叮囑,手機可以收起來,錢也可以藏起來,里面沒有信號,手機基本沒用,里面沒有商店可以買東西,錢也基本沒用。除了老金拿專業相機外,我們都是拿手機照相的,不可能不帶。
他兩口子加我們三個人,一起出發了,目的地是波用措。
路上還有其他的馬幫同行,其中有一牽馬的小伙,年齡不大,我看著還是個小孩的樣子。
我向他喊扎西德勒!
他的紅臉蛋沖著我一笑,嘴一咧露出了黃黃的牙齒。
一開始路上是巖石,光禿禿的,這就是高海拔的特征,在這里沒有遮擋,陽光直接照在人身上,于是就脫了沖鋒衣,只穿了一件速干衣,開啟了暴曬模式,大約一個小時的爬升,不知不覺已經走到了新則牧場,有森林遮蔽,有草場吸收陽光,氣溫馬上就降下來了。
海拔越來越高,我們走的越來越慢。其實我們行進的速度是領隊巴桑決定的,他有高海拔山區徒步的經驗,基本上是走一步緩一步,再調整一口呼吸,遇到坡度大的地方,緩緩地走之字形。
我們跟在他后面,漸漸的適應了節奏,雖然海拔比昨天還高了一點,但是感覺好像比昨天走的舒服一點,這與山區徒步的節奏和經歷有關。
在牧場遇到了吃草的牦牛,據說這家伙是高原之王,會攻擊穿紅衣服人。我們三個人都穿著紅色的沖鋒衣,害怕這家伙沖過來。
巴桑讓我們走在馬的一側,擋住牦牛的視線,他走在前面,手里拿著鞭子,口里一邊吆喝著,繩子在空中甩的啪啪作響。
牦牛居然扭過頭走了,看來一切動物都是怕人的,關鍵是你的氣質和你手里拿的家伙。
隨著海拔的升高,盡管我做足了功課,服用紅景天,喝了葡萄糖口服液,早晨又喝了好幾碗酥油茶,但是在這樣的高度,我還是頭暈惡心,有氣無力。
巴桑看我皺著眉頭捂著胸口,腿上顫悠,知道我是高反的癥狀。他牽的馬脖子上套著一個拉繩,就像馬拉車的牽繩一樣,他從馬背上解下了遞給我,讓馬拉著我走。
哎,你別說這招還真管用,我被拉著走,身上不用發力,立馬輕松了許多,呼吸也變得勻稱了,不一會啊,我的高反癥狀就減輕了。
到了一個埡口,老范看了看自己帶的表,海拔4980米,他也嚇了一跳,海拔這么高,我的天哪!怪不得我這一路也有點不舒服。
巴桑給我們打氣說:在這里休息一會,喝點酥油茶,走200多米翻過這個埡口,后山就到波用措。
仁央解下身上背的保溫壺,給我們每人倒了杯酥油茶。
我還真佩服老金,出來這么多天,走了這么多的路,從未見他叫苦叫累,也沒有呻吟過。
我看山崖坡陡,他也不休息,又在那里照相,腳下踩的碎石嘩啦啦的墜落,挺危險的。
我提醒他小心,并調侃他說:你比小伙子都厲害,真是佩服你。
他自嘲的說:佩服不佩服不要緊,關鍵是對于我來說,愛上了攝影這一行當,到現在還沒有大作問世。快60的人了,還能蹦達多久?旅行的意義就是抓住機會,親力親為,一定要搞出幾幅象樣的攝影作品,才能對得起自己。
我說你這一路也沒有高反,你這身體真是杠杠的,棒棒的。我佩服你這一點總是可以的吧。
他聽了這話又給我較上真了。身體棒不棒好不好與高反沒有關系。不能說沒有高反的人就身體好,有高反的人就身體不行。
你看你比我大兩歲,看是平的,腰是直的,胸是鼓的,是個肌肉男,而且臉色紅潤,氣色很好。這說明你的身體狀況肯定比我好。
我也納悶,我說:可我的高原反應實在是太嚴重了。
巴桑接過這個問題給我們解釋:干他們這一行的也受過這方面的訓練,知道什么叫高原反應?高原反應是怎么形成的?如何克服和環境高原反應?
他說高原反應與身體有關系,也沒有關系。有關系是說不能身體有病,或者體弱,不應當到高原來旅行,否則有了高原反應,可能有生命危險。
說與身體沒關系,并不是身體好的人,健康的人,就沒有高原反應。
高原反應是兩個原因造成的,一是與每個人血液里邊攜帶的含氧能力有關,含氧能力高的高原反應就輕,含氧能力低的高原反應就強,二是與每個人的耐受性有關,也就是對氧氣的依賴性程度有關。
他看著我說:看你這身體會發生高原反應,一是你血液里攜帶的含氧量低,二是你的身體對氧氣的需求量大。
我覺得他說的有道理。
老金也給他豎大拇指,夸贊他講的有專業水平。
閑聊了幾句,也休息的差不多了。
巴桑說波用措再有一個小時就可以到了,目標就在前方,鼓足勇氣,繼續前進,
不遠的山路,我們走了4個小時,到波用措露營地已經下午了。
終于到了波用錯
遠遠看見,興奮無比
稍作休息,我們就開始扎營。
高原天氣變化很快,隨時有可能下雨,所以每到一個地方,第一件事情就是扎營。
巴桑兩口子,搭帳篷,用戶外爐具準備晚餐。我們三個人附近走一走看一看。說的準確一點是老金在興奮的走,老范在慢慢的轉游,我是幾乎坐著不動。
波用措目前處于完全未開發狀態,湖面呈8字形,湖口正對央邁勇雪山,是亞丁地區唯一能夠同時拍到亞丁三神山的湖泊。
更為神奇的是湖水在不同角度不同氣候呈不同顏色,整體呈碧綠色,下到湖邊呈淺藍色,陽光下波光粼粼,靜謐時可看到雪山倒影。
這么多的美的攝影元素正合了老金的胃口,這個地方天黑的晚,6點以后正是攝影的好時候。只見老金竄上竄下,不停的轉換角度,照相機咔嚓咔嚓響個不停。
隔著幾十米看我們的營地,帳篷是天藍色的,沖鋒衣是紅色的,都很醒目。
來了一陣風,濃霧緩緩的過來,接著天就陰了,突然來了一場小冰粒。
我們趕快回到帳篷里,也就幾分鐘時間又停了。來的快,去的快。
開飯了,仁央切了一塊牛肉,下了幾包方便面,還有榨菜。到了這個地方就是這樣,簡單實用,能喝口熱乎的湯就非常不錯了。
正吃個飯,天氣又晴了,老金放下手里的碗筷,又拿起相機忙攝影去了。
天黑了,星星上來了,老金回來把剩下的飯吃掉。
接著他又拍星空照片。我湊過去看他是怎么拍的,他向我展示,這個地方景寬景深,采用了豎向構圖,并為背景神山構思了飄逸的圖案;因為星點未準確對焦而導致景散無中心,要突出某一個景深;這個地方的能進度非常好,只要是晴天,星星的光芒就很耀眼,整體色調不再魔幻更加還原真實情況;加濾光濾波鏡,去除了波用措的倒影和雜質,墨玉效果更好。
他嘟嘟囔囔說了大半天,我也沒有聽明白。他用延時曝光,拍出來的效果確實很震撼,星光燦爛,燦若銀河,遠處的雪山成了小弟弟,戴著白色的帽子,近處的湖有點虛幻。
這附近有好幾個點,帳篷里都亮起了燈。
老金在照相的時候認識了發燒友,這回過去一塊探討照相的竅門。
我早早的躺下休息了。
一開始因為高反的原因,我輾轉反側的睡不著,夜半冷了,我就迷迷糊糊的睡著了。
早上起床才發現帳篷和地面結了薄薄的一層冰,我突然發現一個規律,冷能使我克服高原反應的失眠問題。
早晨起來到湖邊洗臉,看湖水清澈,我都不忍心把手伸進去,怕污染了水。
可是這里別無水源,沒有其他辦法洗漱。我把手伸進水里,冷冰冰的,有徹骨的寒氣。冷對我沒有影響,對我有好處,我在家里的時候,一年四季都是用冷水洗臉,這水又冰又冷,正合我心意。我用手撩著水在臉上擦了擦,洗了洗。冷水上臉,一下子清醒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