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喜歡釣魚,甚至到了癡迷的地步,在他的潛移默化下,我也愛上了釣魚。
我年紀尚小,自然是無法和大人同臺競技的,從呆呆地站在旁邊觀察,到擁有自己的小釣竿,再到釣上第一條魚,獲得爸爸的認可,期間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時光。
媽媽在很多事情上都極具耐心,她可以安靜地看幾個小時書,或者織幾個小時的毛線,或者研究幾個小時的旅游攻略,甚至逛幾個小時的街,但唯獨在釣魚這件事情上沒有耐心。
如果一兩個小時都沒有釣到一條魚,媽媽就會認為這是在浪費生命,但爸爸卻樂此不疲,可以在池塘邊頂著大太陽一動不動地釣一天。
今年端午節那天,爸爸帶我回鄉下老家陪爺爺過節。剛回到家,爸爸就急不可耐地從后尾箱拿出釣魚工具,雄赳赳、氣昂昂地朝著松塘走去,后面還跟著我這個小跟班。
松塘是爺爺家門口最大的一口池塘,一眼望不到盡頭,里面有很多野生土鯽魚、白條和基圍蝦等,當然也有人工飼養的草魚、雄魚和龍蝦等,經常有很多慕名而來的釣友呼朋喚友來這里釣魚,一釣就是一整天。
最開始的時候,塘主比較在意別人去釣魚,在松塘邊立了很多警示牌,諸如禁止釣魚、釣魚罰款之類的,但效果并不理想,后來塘主索性就放棄了。塘主琢磨,愛釣就釣吧,反正池塘這么大,總不可能都釣完吧。
禁令放開后,來池塘邊釣魚的人越來越多,很多從城里驅車數百公里過來約釣,爸爸和我就是其中的一員。
端午節那天,天氣異常炎熱,三十多度的氣溫,太陽曬在身上火辣辣地疼,不一會兒,豆大一顆的汗水就順著頭發絲流進了脖子里,緊接著渾身都在冒汗,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脈似的,每個毛孔都在大口大口地喘氣和呼吸。但對于沉浸在釣魚樂趣中的爸爸和我而言,這點太陽根本不算挑戰,也根本無法阻擋住我們釣魚的熱情。
和爸爸這種資深釣魚族相比,我連新手小白都算不上。爸爸的大釣竿我甩不動,只能用爸爸為我專門網購的小釣竿,裝模作樣地學著爸爸的樣子甩竿,觀察浮漂的動靜。
“動了,動了,爸爸,快來呀,是不是有魚咬鉤了?”然而,我剛把釣竿放下去沒多久,浮漂就開始動起來,我激動地手舞足蹈,朝著爸爸大聲呼喊道。
“噢,我來看看?!卑职殖音~竿的方向望去,然后順勢接過我手里的魚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收攏魚竿,將一條活蹦亂跳的小白條收入桶中。
“不錯不錯,你這運氣杠杠滴,看來是新手保護期起作用了,今天午餐能不能喝到鮮美的魚湯就靠你了?!卑職稚衩氐卣f道。
“新手保護期”是什么梗?我一頭霧水,但有句話怎么說來著,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于是,我立馬打開手表問起了無所不知的“度娘”。
度娘告訴我:“新手保護期”這個梗最初來自于網絡游戲中,意思是新手在玩游戲或加入某個社區時,會有一段時間的保護期,以避免受到過多欺負和打擊,好來逐漸適應游戲或社區的環境和規則。
原來如此,看來這些自愿或被迫上鉤的小魚兒,是擔心我受到過多的打擊,從而對釣魚失去信心呀。我暗自竊喜,每次甩魚竿時都默默祈禱能夠行駛新手特權,滿載而歸。
我們越釣越起勁,竟然把爺爺“早點回來吃飯”的叮囑忘到了九霄云外。
中午12:30左右,爺爺在池塘邊找到我們的時候,爸爸和我的手臂、臉已經被曬得通紅。爺爺先是用正常的聲音叫我們回家吃飯,見我和爸爸無動于衷,只好提高分貝厲聲責令我們立即回家吃飯,我和爸爸才戀戀不舍地收拾漁具回家。
晚上,我和爸爸返回長沙,媽媽下班回家瞪大眼睛驚訝地看著我們,像是在看外星人一樣。“我的天吶,你們回趟老家干什么去了?是進礦洞挖煤去了嗎?還是下地干農活去了?瞧瞧你們這一身黑不溜秋的皮!”
爸爸不好意思地摸摸頭,難為情地說:“沒事的嘞,曬曬更健康,又不是小姑娘,養那么白干什么?!”
我的“新手保護期”并未結束,后來在和舅舅、阿姨去農家樂釣龍蝦時,我幾乎憑一己之力撐起了整個場子,讓他們的幾百元門票錢不至于打水漂。
還有幾次,我晚上和爸爸去小區的池塘里垂釣,竟然不用釣竿就釣到了一只小甲魚和一只大錦鯉,讓爸爸佩服得五體投地。
都說“運氣是實力的一種表現形式”,如今我到釣魚技術越來越好,逐漸脫離了新手保護期,真希望好運能一直常伴左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