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玉嬌龍做為邊疆節度使大將軍的女兒,從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文能熟記四書五經,武能上馬舞劍,馳騁千里。節度使將軍以為他的女兒只會些皮毛功夫,哪知玉嬌龍勤加練習,將每招每式都練的出神入化,爐火純青,比她的武功師傅更勝一籌。
隨著玉嬌龍的年齡漸長,懂得的也越來越多。她常在她父親的書房里聽父親和手下們討論各種事情,于是她開始一邊聽一邊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她從她母親那里將她十五歲之前每年過年的壓歲錢和過生日的壓歲錢全都要了過來,大約有幾萬兩銀兩。讓女管家給她購置了一個繡樓,聘請了女紅好的女子做繡娘。她一邊讓人到處收集各種繡品的圖樣,一邊讓繡娘們按挑選出來的圖樣制作繡品。由于圖樣精美,新穎,繡工精細,材料優良,所以每件繡品的定價都在中高檔以上。繡娘每人每天至少完成三件以上,不論大小,單件最低在十兩以上。每個月繡樓的收入達幾十萬兩銀兩,年收入達幾百萬兩銀兩。一年后繡娘的人數達到近百人,繡樓每月的收入達到上百萬兩銀兩,繡樓的年收入達到了上千萬兩銀兩。
這時玉嬌龍已然是一個小富婆了。于是她拿出一部分錢出來建了一個大馬場,購置了上百匹各種品種的小馬駒,然后雇人按馬的品種進行繁殖和喂養。她的馬場的馬匹既向官府提供,也向百姓和過往的商旅提供。每匹馬匹從上千兩銀兩到上萬兩銀兩,甚至幾十萬兩銀兩,一年的收入也達到了千萬兩銀兩。為了擴大銷售量和銷售收入,玉嬌龍又辦了一個馬車行,一方面專門出售和出租各種款式的馬車,價格從上千兩銀兩到上萬兩銀兩。一方面又組建了十幾個車隊,將馬匹,馬車和馬車夫整體打包按一年一百萬兩銀兩的租金轉租出去,同時以等值或雙倍的資產做抵押。這樣,每年馬車行的收入也是上千萬兩銀兩。
為了方便馬車的來回行走,玉嬌龍在各個地方建立馬車站,提供馬匹的喂養及人員的食宿。上百個馬車站每年的年收入達到了上億兩的銀兩。為了方便來馬車站的行人的購物,玉嬌龍在每個馬車站的附近都修建了一個集貿市場。這些集貿市場的管理費及攤位費的年收入也達到了上億兩銀兩。
這樣,玉嬌龍在剛剛滿二十歲時就已經是身價上億兩銀兩的小富婆了。做為她父親的節度使大將軍,只知道她有一個大馬場,每天都很忙碌。至于具體有哪些業務,他并不完全都清楚。盡管如此,但這并不妨礙玉嬌龍用節度使的影響讓馬場,馬車行和馬車隊及集貿市場都省了很多事。
玉嬌龍的聲名傳到了都城,王公貴族家的子弟紛紛向節度使府上派來媒婆向玉嬌龍提親。此時玉嬌龍對財富已不是太過在意,于是她提出能覓得良駒者會被加以考慮。一時間,上門來獻良駒者眾,馬場里到處是各種樣貌的“馬駒”。如果沒看上對方,玉嬌龍就會提出購買對方的馬駒。因為出的價錢很公道,因此一般人也不會再帶著馬駒一起回去,便做個人情賣給玉嬌龍的馬場。
直到有一天,一個人趕著一群野馬群來到了玉嬌龍的馬場,讓馬場的人打開圍欄的大門,將野馬群趕了進去。一共有大約一百多匹野馬,個個剽悍,精神抖擻,馬場的人立馬第一時間派人通知玉嬌龍。玉嬌龍連忙騎馬趕了過來。來人是一大戶人家的子弟,因慕玉嬌龍之名,專門去草原深處馴服了一個野馬群,將野馬群一路趕過來,送給玉嬌龍的馬場,作為向玉嬌龍提親的見面禮。此人樣貌端正,性情敦厚,身手敏捷,玉嬌龍看著一群生龍活虎的野馬,又看一看此人,心里便對他多看重了幾份。不過有人送了汗血寶馬,那可是花了大價錢的。馴服野馬群全憑本事,實際并不用花一分錢。為了公平起見,玉嬌龍擺開了擂臺,讓送禮價值前十的人上臺比武,比武的前三名再與玉嬌龍一一過招,最后能留在擂臺上的才算是合格人選。通過了比武及比武后的文試,并見了玉嬌龍的家長后,才是最終確定下來的人選。
最后玉嬌龍出錢買下送汗血寶馬的人的馬駒,將送野馬群的人及野馬群一起留下來。雙方交換庚貼,定下吉日。在經過了精心地準備后,兩家為倆人準備了盛大隆重的婚禮。
婚后玉嬌龍雖然去了男方家,但她有龐大的產業要打理,因此男方家也沒有太過多的約束她。在男方與她一起經營二十年,倆人有了十幾個孩子后,玉嬌龍才將名下的產業劃入男方家,只把加入了野馬群的大馬場保留給了她自己。此時的馬場馬的品種繁多,且大都純種繁育,馬匹的數量也達到了幾千匹,年收入達到數億兩銀兩。
這二十年間,又有幾群野馬群先后加入進來,這使得玉嬌龍的馬場的馬的品種不斷得到優化和改良,確保了馬場的口碑和市場的定位,保證了馬場源源不斷的穩定收入。在男方的建議下,玉嬌龍每隔兩三年也會往草原深處投放一批多達上百匹的各種品種的小馬駒,以確保野馬群的品種和數量不斷豐富和擴大。
倆人經常一起騎馬攜劍在草原上來回馳騁,他們的故事成為了草原上一段廣為流傳的傳說。
玉嬌龍的兒女們,不管是留下的還是外出離開的,最終都一起繼承了倆人名下的巨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