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等人的突然出現,不僅讓所有人大吃一驚,也打亂沈天君的計劃。此刻這樣一幫從喪尸海力殺出來的人突然出現,在氣勢上便將沈天君一方壓了下去。
“你們怎么可能殺出來!”見到突然出現的李山,沈天君自己都被嚇了一跳。也許是發現自己的失態,他很快又裝著鎮定了下來。
“怎么,我們這塊小地盤,沈老大也有興趣?既然沈老大有興趣,我們讓出來便是了。只不過我們這些人總得有個安身的地方,不如沈老大也割愛,將你們的地旁讓給我們得了。”李山這話說的輕松,卻是將沈天君頂在墻上下不來臺。
此刻沈天君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如果不是沒有把握能全身而退,他恐怕早就下令廝殺了起來。
“哈哈,看不出小老弟年紀輕輕魄力倒是蠻大的。我還以為小老弟和宋虎等人,都死在太平鎮里;才一番好意的來接管這里,讓這里的人有個靠山。既然小老弟活著回來,那我沈某人怎么能干出搶占他人地盤的事來。”說道這沈天君一揮手,讓所有的手下都退了下去。“小老弟能從太平鎮逃出升天,日后肯定洪福齊天,日后有機會我們還是要多親近親近的。”
“哈哈,多謝沈老大的吉言。”李山大著哈哈,將這場危機化解。
“老大,我們就這樣走了?”從李山管理的棚區出來,段飛湊到沈天君跟前問道.
“哼,不走難道還等著別人請我們吃飯?如果今天硬吃下他們,我們的實力也會被拼光。到時候說不定,會有其他人跳出來吃掉我們。胖子不是一口吃出來的,有些事情不急在一時。”
“還是老大想得周到,小的真實佩服得五體投地!”
“那你就五體投地的爬回去。”段飛沒想到,自己一個馬屁居然拍在馬蹄上。原本笑得燦爛的臉,瞬間變成哭喪樣。
另一邊李山的回歸,讓原本陷入絕境的人們,再次看到希望的曙光。雖說這一次行動,李山并沒有得到面粉而且還損失三名突擊隊員,可集裝箱運輸車里拉回來的這些東西,總算沒有讓這那些突擊隊員的血白流。
當一箱箱的酒和罐頭被從集裝箱里抬下時,在場的所有人都發出熱烈的歡呼聲。很快整片窩棚區的住戶,每一家都分到不少的東西。像牙膏、牙刷這樣的日用品,幾乎每個窩棚都分到一份。而像肉罐頭這樣的奢侈品,也能保證每個人都能吃上一口。
在窩棚區里,每隔一段距離,就能看見十幾個人圍坐在一起。在他們中間,冒著熱氣的肉罐頭在鍋里上下沉浮。一些圍坐在一旁的小孩,嘴角流著哈喇子,眼睛卻死死的盯著鍋不放。對于很多的人來說,這恐怕是末日爆發后,他們吃上的第一頓肉。
第二天一早,李山的小木屋里便聚集十幾個人。這些人有老有少,有男友女,無一例外的都是棚區里的居民。
“于老,聽說你已經將建筑圖畫好了?”小木屋里李山端坐在一張椅子上,目光投向離他不遠的一位老人身上。
此人名叫于明,末日爆發前是國內有名的一位建筑學家,曾經主持建設過不少有名的建筑。
昨天夜里李山反復考慮,最終決定將整個棚區隔離起來。以來這樣能夠防止別人混入棚區,而來也能起到一定的的防御作用。李山現在管理的這個棚區,居住的人口雖然不算多,但占地卻在外城之中數一數二。
因為地理位置不好,這片棚區之中還有不少地方是空地。將棚區隔離起來后,李山準備在這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生活設施。聽說棚區里有余明這樣的建筑大師,李山昨夜便將這個想法告訴了他。
余明曾是一位建筑大師,受到很多人的敬仰。但末日爆發,他這樣的老人,成為誰都不愿接手的拖累。李山沒來之前,他過著的十豬狗不如的生活。沒有人在乎他以前是誰,在這里他連吃上一口飯都很不容易。
突然間棚區里的首領找到了他,不僅以禮相待還答應將自己列入食物優先供應的名單。這不僅讓余明看到希望,找到自己的尊嚴,更讓他找到活下去的意義。于是他連夜畫圖,在天亮前便將一份基礎圖交到李山的手里。
這份基礎圖只是一個大樣圖,具體將整個棚區劃歸成了好幾個區域。這張圖子中最重要的部分,便是修建一道環繞整個棚區的圍墻。
按照于老的設計,這道圍墻最少要有兩米高;切在圍墻的不同地方,需修筑類似碉堡一樣的防御設施。
“大家覺得于老的這個設計圖怎么樣!”李山將圖子交給旁邊的人,讓大家都一一過目。
“這道圍墻布置方案我看不錯,碉堡的設計和安排也很巧妙。于老應該是考慮過交叉火力,和多維火力控制這些問題。但是我有一個問題,如果按照于老這份圖紙施工,我們到哪里去找齊這些施工材料。如果我們不能自己生產這些材料,根本不可能完成圖紙上的這些建筑。”看了基礎圖后,有人率先提出自己的疑問。
“這個問題我已經考慮過了,一開始我們能用砂漿和粘土磚代替正規建筑用材。雖然這些材料性遠不如混泥土和空心磚這樣的材料,但修建一些底層的建筑還是能行的。而起我們這里靠近大山,制作粘土磚和砂漿的材料都是現成的。也不需要我們進行長距離的運輸。”顯然于老已經將這個問題考慮進去,剛聽見有人發問,便將解決的辦法逐一呈上。
經過一上午的反復論證,最終李山決定開始修建這條圍墻。于是包括李山在內的所有人,幾乎都跟著于老進山采沙去了。隨著沙土源源不絕的被從山里運來,一塊塊方正的粘土磚被制作出來。隨后這些未經加工的粘土磚被送到棚區東面,在這里有兩個用泥土搭建的火窯。
從山上砍來的木材,成堆的堆放在火窯旁。三個壯小伙,正赤裸著上身不停的往里加柴。每隔一段時間按,便會有一批成型的粘土磚從火窯中出來,隨后這些磚被運往修筑圍墻的工地上。
在李山、于老等人的指揮下,新棚區的建設總算邁出堅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