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誤箭結仇
李淵這一箭射死的不是別人,正是山西潞州天堂縣赫赫有名的二賢莊大莊主單雄忠。
說起這單家兄弟,在江湖上可是響當當的人物,他們的父親單道,生前是鏢行里的頂尖高手,憑著手中一柄金背砍山刀威震南北。
單道去世后,兩個兒子單雄忠、單雄信繼承父業,不僅武藝超群,更因仗義疏財,被天下綠林好漢共推為東、西、南、北、中五路總瓢把子。
兄弟二人在二賢莊坐鎮,專劫貪官污吏,所得金銀都用來接濟窮苦百姓,暗中積蓄力量準備起事。
這日,單雄忠帶著幾個心腹從長安訪友歸來,途經臨潼山后坡時,忽聽前山殺聲震天,他派手下打探,回報說有一伙綠林人正在圍攻一名官員。
單雄忠心中起疑:“臨潼山并非我麾下地盤,是誰在此行事?“當即提刀上馬,想去看個究竟。
誰知剛翻過山嶺,就見那伙人已經敗退,只剩李淵單騎返回,單雄忠本想上前詢問,哪知李淵誤以為是追兵,抬手便是一箭,正中咽喉。
當單家隨從哭喊著“大員外“時,李淵才知闖下大禍,他懊悔不已,連忙下馬解釋。
可人死不能復生,單家眾人哪肯收他的銀子?只咬牙切齒地說:“我們二莊主單雄信定會討個說法!“便馱著尸首悲憤離去。
李淵回到家人身邊時,夫人竇氏突然臨盆,情急之下,眾人來到山上的盤古寺求助。
這寺廟的住持岫淵和尚,非同尋常,不僅佛法精深,更兼文武全才,他痛快地收留了李淵一家,還在禪堂設宴款待。
席間喜訊傳來,竇夫人生下四公子,岫淵和尚見嬰兒降生在佛門凈地,便贈名“玄霸“。
在盤古寺暫住期間,李淵偶然看到墻上掛著的一幅奇石圖,落款是“穎陽柴紹“,經岫淵介紹,才知這是故友柴笠之子。
柴紹,生得眉目如畫,談吐不凡,文武雙全,李淵越看越喜,當即做主將長女鳳陽許配給他。
滿月之后,李淵啟程赴任,臨行前特意交代柴紹三件事:一是繼續在寺中深造;二是用他留下的五千兩白銀重修廟宇;三是在寺內建一座生祠,供奉救命恩人“瓊五將軍“。
李淵詳細描述了恩公的相貌——黃面長須,使雙锏,騎黃驃馬。他卻不知,這位“瓊五“正是日后名震天下的秦瓊秦叔寶。
單雄忠之死,如同一顆火星落入干柴,他弟弟單雄信得知噩耗后,在二賢莊設下靈堂,對天立誓要李淵血債血償。
而李淵在太原任上,也時刻提防著這場禍事。
————
秦瓊自打臨潼山誤傷楊廣后,與樊虎分道揚鑣,獨自押解八名人犯來到潞州天堂縣,誰料想這一來,竟陷入人生最困頓的境地。
初到潞州時,秦瓊住進了西門內的王家老店,店主王老好表面殷勤,實則是個勢利小人。
秦瓊到縣衙交案,卻遇知縣卸任,新官遲遲未到,只得在店中苦等,這一等就是兩個多月,盤纏耗盡,連回文都被王老好扣下抵賬。
眼見秦瓊囊空如洗,王老好的嘴臉越發難看,先是克扣飲食,將山珍海味換成素面貼餅;后又借口客滿,把秦瓊趕到后院堆草的破屋居住。
秋雨連綿之夜,秦瓊躺在草堆里聽著窗外淅瀝雨聲,想起家中老母,不禁潸然淚下。
不久,便染上風寒,高燒不退,王老好見狀,連藥都舍不得買,只端來一碗素面湯敷衍。
病中第七日,王老好終于露出真面目:“二爺,您這店錢飯錢可欠下六十多兩了!“
秦瓊聞言,掙扎著起身,取出家傳的瓦面金裝锏。
這對金锏乃父親秦彝遺物,锏柄上“秦彝“二字被他磨去改刻“秦瓊“,如今卻要典當度日,當鋪掌柜只肯出二十兩銀子,還悄悄提醒:“那王老好專寫花賬坑人,您可小心!“
回到店里,秦瓊摸著黃驃馬瘦骨嶙峋的脊背,心如刀絞,這匹馬隨他捕盜拿賊立下汗馬功勞,如今餓得連馬鞍都掛不住。
這日清晨,他與店主王老好來到西門外的馬市,只見市上騾馬成群,人聲鼎沸。
王老好將馬拴在槽頭,那黃驃馬雖瘦骨嶙峋,卻昂首嘶鳴,驚得眾馬不敢近前。牙行人紛紛譏諷:“這般瘦馬也敢來賣?“
正爭執間,忽見一位賣蔥老者金三駐足端詳,驚呼道:“這分明是匹千里挑一的黃驃寶馬!“
金三將馬梳洗打理,頓時煥然一新,他低聲對秦瓊道:“此等駿馬,唯有二賢莊單二員外識得。“
秦瓊聞言心頭一震——這單雄信正是三年前王伯當提起的綠林總瓢把子,為免落魄相見尷尬,秦瓊化名“瓊五“,隨金三前往二賢莊。
行至莊前,但見朱門高墻,氣派非常。
單雄信雖因兄長新喪心情郁結,見馬仍親自相迎,秦瓊躲在影壁后,聽得院內單雄信對金三贊嘆:“好一匹鉛頂干草黃!“
更令他動容的是,單雄信竟在廳堂正中懸掛著自己的畫像,口口聲聲稱“秦二哥“。
當金三謊稱賣馬人是歷城縣差役時,單雄信立即取出三百兩白銀,又備下兩匹潞綢托其轉交秦母。
交易完畢,秦瓊正欲離去,卻在酒樓巧遇故人王伯當.
這位“勇三郎“一見秦瓊便熱淚盈眶,聽聞馬匹賣與單雄信后勃然變色:“單二哥竟敢買秦瓊的馬?“當即摔杯而去。
秦瓊心知要生事端,匆忙贖回家傳雙锏,連行李都未及整理便倉皇離店。
與此同時,二賢莊內正掀起軒然大波。
那王伯當、謝映登闖進莊門,劈頭便問:“單二哥,你可認得日間賣馬之人?“
單雄信詫異道:“不過是個姓瓊的差役...“
謝映登跺腳道:“什么瓊五!那分明是山東秦叔寶!“
單雄信如遭雷擊,細問相貌特征后,猛地捶胸頓足:“我竟讓恩公落魄至此!“當即命人備馬,帶著王伯當等人連夜追尋。
此時,天色已晚,秋風蕭瑟,秦瓊頂著逆風疾行數里,忽覺腹痛如絞,原來多日饑寒交迫,方才又暴飲暴食,此刻舊疾發作。他強撐到一座古廟前,終因體力不支昏倒在地,那雙锏砸在石階上,發出震耳聲響。
觀內小道士聞聲開門,見一黃臉大漢昏迷不醒,連忙喚來兩位觀主,紫臉道長俯身把脈,眉頭一皺:“此人積勞成疾,又遇風寒,若不急救恐有性命之憂!“白臉道長當即取出銀針,在秦瓊人中、合谷等穴連扎數針。
不多時,秦瓊“哇“地吐出一灘穢物,悠悠轉醒。
兩位道長將秦瓊安置在西配殿,煎了祛寒湯藥,秦瓊服藥后沉沉睡去,直至次日清晨方醒。
小道士端來米粥,秦瓊勉強喝了幾口,這才有了些精神。
紫臉道長把脈后說:“施主脈象已穩,只是元氣大傷,需靜養旬日。“
秦瓊感激不盡,自報家門道:“在下秦瓊,山東歷城人氏,因公差困在此地...“
話音未落,白臉道長突然撫掌大笑:“原來是山東'神拳太保'!貧道早聞秦二哥仗義疏財,今日得見,真乃三生有幸!“
原來這二位道長非比尋常——紫臉的魏征,字玄成,精通醫道;白臉的徐勣,字茂公,善卜卦兵法,都是因不滿隋朝暴政隱居于此,聽聞秦瓊遭遇,二人當即將他遷入后院鶴軒靜養。
再說單雄信自那日與秦瓊錯過,心中懊悔不已,帶著王伯當、謝映登來到三清觀,進門就嚷:“徐道長快替我算一卦!我那秦二哥究竟去了何方?“
徐茂公眼珠一轉,故作神秘道:“若要尋人,需誠心禱告。“
單雄信二話不說拉王伯當跪地閉目,只聽徐茂公拖長聲調念道:“秦二哥,莫再藏——“
話音未落,東廂房簾櫳一挑,秦瓊紅著眼眶走出,單雄信見狀一躍而起,抱住秦瓊大哭:“二哥何故如此見外!“
原來,秦瓊早被道長暗中告知單雄信連日追尋之事,此刻見這位綠林豪杰真情流露,也不禁落淚:“單二哥,秦瓊落魄至此,實在無顏相見啊!“
眾人重新敘禮,魏征提議結為兄弟,六人焚香盟誓:魏征居長,秦瓊次之,徐勣、單雄信、王伯當、謝映登依次排序。
單雄信當即命人備車,硬將秦瓊接回二賢莊調養,莊內早已打掃出精致院落,四名伶俐小廝日夜伺候。
單雄信親自開庫取來百年老參,又遍請名醫會診,王伯當更從懷中掏出家傳“八寶續命丹“,用水化開喂秦瓊服下,如此調養半月,秦瓊面色漸復紅潤。
這日天朗氣清,單雄信在花廳設宴,酒過三巡,他忽然擊掌三聲,只見莊丁牽出那匹黃驃馬——但見它毛色油亮,鞍韉嶄新,竟比先前還要神駿!
單雄信奉上韁繩道:“物歸原主,請二哥笑納。“又命人抬出兩個大箱,一箱是給秦母的潞綢珍寶;一箱是給秦瓊的黃金盤纏,秦瓊推辭不過,含淚收下。
臘月初七這天,潞州地界漫天飛雪,樊虎騎著馬在官道上艱難前行,身上的棉衣早已被雪水浸透。他從清晨出發,因錯過了驛站,至今水米未進,寒風吹得他睜不開眼,只得俯身貼在馬背上,任由坐騎沿著被積雪覆蓋的道路緩緩前行。
“這鬼天氣!“樊虎搓著凍僵的雙手,忽然望見風雪中隱約有座廟宇輪廓,他連忙催馬近前,只見山門上“三清觀“三個字已被積雪半掩。翻身下馬時,雙腿一軟險些跪倒,強撐著拍打門環的手早已失去知覺。
門“吱呀“一聲開了個小縫,探出個小道士的腦袋,見狀驚呼:“快來人啊!有個官爺凍僵了!“
暖閣里,魏玄成與徐茂公正圍爐賞雪,聞聲趕來的徐茂公一眼看見樊虎腰間的歷城縣衙腰牌,眼中精光一閃:“快抬到東配殿!“幾個道士七手八腳把樊虎架到炭盆旁,魏玄成取出銀針在他合谷、足三里等穴連扎數針。
約莫半個時辰,樊虎終于緩過氣來,徐茂公遞過一碗熱姜湯:“這位差爺是...“
“在下歷城縣捕快樊虎,特來尋我兄長秦瓊。“樊虎捧著碗的手仍在發抖,“二位道長可曾見過個山東口音的官差?“
魏玄成與徐茂公對視一眼,徐茂公撫須笑道:“可是那位使雙锏的秦二爺?巧了,上月他病倒在我們觀前,如今正在二賢莊單員外處將養。“
“當真?“樊虎霍然起身,帶翻了杌凳,“請道長指路,我這便去...“
“樊爺,且慢。“魏玄成按住他肩膀。
“雪夜難行,何況...“話未說完,忽聽窗外傳來一陣馬蹄聲。
徐茂公推開窗欞,但見雪地里一騎飛奔而來,馬上的青衣漢子高喊:“徐道長!單二爺命我來取'九轉還魂丹'!“
徐茂公眉頭一皺:“莫非秦二哥病情反復?“
“非也。“來人滾鞍下馬,“是單二爺的結義兄弟王伯當在黃河渡口受了箭傷...“
樊虎聽到“秦二哥“三字,再也按捺不住,抓起佩刀就往外沖,魏玄成急忙塞給他一件羊皮襖:“往西十里,門前有雙石獅的莊院便是。“
此時,二賢莊內,秦瓊正與單雄信在暖閣手談,炭盆里的銀骨炭噼啪作響,秦瓊執黑子的手突然一頓:“奇怪,今日怎的心神不寧...“
話音未落,莊丁急匆匆跑來:“秦爺,門外有個叫樊虎的差官找您!“
秦瓊手中棋子“啪“地落在棋盤上,起身時帶翻了茶盞。
單雄信大笑:“二哥莫急,我同你一道去迎!“
莊門前,樊虎正在跺腳取暖,忽見朱紅大門洞開,那個朝思暮想的身影出現在漫天飛雪中,比離家時瘦了一圈,面色卻紅潤許多。
樊虎一瞧秦瓊出來,趕緊上前,說:“二哥,您的病大好了嗎?”
秦瓊連忙雙手拉住樊虎說:“賢弟,你怎么知道我病在此處呢?”
樊虎說:“小弟,在三清觀里躲避風雪,聽魏、徐二位道爺說二哥您在此處,故此今天急來相見。”
秦瓊說:“那就是了。賢弟,來,我給你引見幾位朋友。”
便給單雄信、王伯當、謝映登、李密一指引,彼此見禮。
樊虎說:“這位王兄我認識,那年在我們歷城縣盤桓了好多的日子呢。”
王伯當說:“不錯,不錯,樊兄,真好記性。”
說著單雄信就把樊虎讓進了大廳,入席飲酒,秦瓊、樊虎二人把別后的事情,彼此細說了一遍。
秦瓊說:“你來還有別的事嗎?”
樊虎說:“沒有別的事,就是家里老太太不放心,縣太爺也不放心,所以叫我到潞州來尋找二哥,可巧咱們在此處相見。”
秦瓊說:“噢!這就是了。”
眾人也說:“二哥在外,又沒準地方,老太太焉有不惦記著二哥的道理。”
單雄信說:“二哥的病已然好了八成了,樊兄一看二哥的臉色,你可以放心了吧!”
樊虎說:“我二哥在單二員外這里養病,我焉有不放心的道理。”
單雄信說:“樊兄,請喝酒吧。”
樊虎說:“喝酒,喝酒。”舉起酒來,一飲而盡。
霎時之間,眾人酒足飯飽,都起身離席,單雄信說:“樊兄,一路上勞乏了,在廟里未必睡得舒服,二哥同到后面花廳里歇息歇息吧,樊兄到這里可千萬不要拘束,越隨便越好。”
秦瓊說:“也好。”
便同著樊虎來到了花廳落坐,秦瓊先問了問家中母親安好,大小平安,又問了問衙門情形和連明諸人的近況,樊虎都一一回答過了。
次日,秦瓊便和單雄信告辭,要同樊虎回轉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