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州,永寧城,安南將軍大營。
安南將軍邢烈,披掛整齊,端坐大帳。邢烈四五十歲年紀,方面闊口,紅黑面龐,久為將者,自有一股英氣。雙目如鷹隼,不怒而自威。
大帳正中,堆起一座沙盤。沙盤之中山巒河流,城池村莊一應俱全。眾將領圍在沙盤四周,不時交頭接耳,指畫形勢。不一時,邢烈咳嗽一聲,眾將皆不敢言語,屏息肅立。
邢烈道:“眾將研究多時,有何退敵良策啊?”
左側閃出一員小將,拱手言道:“將軍,鬼區(ōu)大王新喪,其子烏古繼位,攜十萬哀兵叩邊,銳不可當。又加南疆地勢多變,騎兵不堪用,我以為當堅守城池,與鎮南將軍互為犄角,城墻高筑,堅守永寧,防虜二城。烏古之兵,久攻不下,其勢必泄,其時遣二支奇兵,一支夜襲其營,焚其糧草,一支斷其后路,可圍而殲之。”
邢烈聽完,看了這小將一眼,言道:“眾將可還有計否?”
又有一將,言道:“將軍,我有一計,可退烏古。”
“講來。”
此將言道:“我軍退守鎮佃,避其鋒芒。沿鹽山布防,扼住紅水之交通咽喉,以逸待勞。紅水甚急,烏古象兵牛兵皆難以渡河。若不來攻,日久則自退,若來攻,則擊敵之半渡。”
邢烈點頭道:“此計甚妙。眾將各自歸營整頓糧草,調撥軍馬,堅守永寧。下去吧。”
眾將稱喏退帳,獻計二人卻被邢烈留下。那左側小將,乃是邢烈之子,名為邢鵬,年方十九,面如冠玉,唇紅齒白,身材頎長,也是一表人才。邢烈領一方軍鎮,卻沒有質子在京,可見皇家對其信任有加。
另一將名為李梟,任中郎將。李梟早年隱居,不問世事,耕讀傳家。后因戰亂家破,被亂兵所逐,倒伏于道旁。恰逢邢烈隨薛縱征戰,行軍途中救起。邢烈觀此人面相不凡,因此收在營中調理醫治。痊愈后,李梟自請為從,隨邢烈南征北戰,出謀劃策。
邢烈對邢鵬言道:“吾兒還需向老師多學習。你這計策,乃是中計,名為拖刀疲兵計。堅守城池,奇兵夜襲,延其兵勢,怠其軍心,疲亂其軍。烏古不能一鼓作氣,日久必亂,則可截殺之。吾兒可是如此想法?”
邢鵬拜服,點頭稱是。
邢烈言道:“你老師所獻之計,看似也是拖刀計,其實不然。”此時李梟含笑捻須,微微點頭。邢烈續道:“此計乃是上計,名為隔岸觀火之計。吾兒看來。”說著,邢烈把邢鵬帶至沙盤旁,用手指點,道:“我軍守永寧,鎮南軍守防虜。永寧防虜二城,其勢視如鳥喙,互為唇齒。我軍若退,則防虜無可依。烏古不破防虜,則不可至鎮佃,否則腹背受敵也。”
李梟接著言道:“鎮南將軍賈宣,乃是降將,加之假報戰功,已然犯忌。此次烏古來襲,必當拼死。此時我軍退守鎮佃,賈宣便是城破人亡,也要堅守。我軍只在鎮佃休整,待到大勢已定,分兵兩路,一路前往永寧堅守,一路前往防虜追擊烏古。若是賈宣守不住防虜,身死城破,我軍休整得時,以精兵對殘軍,一役可定。”
邢烈李梟二人相視,哈哈大笑。
邢鵬又道:“敢問老師,我軍無故放棄永寧,退守鎮佃,陛下處如何交代?”
李梟含笑答道:“我軍并未放棄永寧,邢將軍何時說過退守鎮佃?你父將令乃是‘堅守永寧’!”
邢鵬言道:“學生明白了,只是苦了這一城的百姓。”
邢烈道:“為父當年南征北戰,傾城滅國,手下冤魂無數。若像你一般瞻前顧后,早就身死異鄉了。”
邢鵬喏喏。
云州,防虜城,鎮南軍大營。
鎮南將軍賈宣滿面愁容,在帥帳中來回踱步。忽聽得外面一聲來報,“報~,報將軍,京城急報,陛下手諭。”
賈宣大喜,連忙道:“拿來我看。”
紅纓信使將信筒呈上,賈宣急不可待,查看印信無誤后,拆去泥封仔細觀看。不一時看罷,長出一口氣,自言自語道:“有此令在手,勝過十萬甲兵。此令若不到,吾命休矣。”說罷又嘆氣。
未及半月,烏古大王領兵十萬,詐稱十五萬眾,攻打永寧,防虜二城。安南將軍邢烈早將精銳調至鎮佃,永寧城內只余老弱殘兵,不能堅守。不及一日,永寧城破。烏古蠻軍大索三日,燒殺淫掠,永寧幾為鬼城,尸臭沖天。烏古蠻軍喜在山中,建竹樓水寨居住,寬宅大院磚墻瓦頂居住不慣,因此劫掠財物婦人之后,便棄城而去。
安南軍死守防虜城,拍桿弓弩,滾木礌石,金汁熱油,無所不用其極,甚至糞便米糠也一股腦向城下拋去。如此堅守十余日,烏古蠻軍缺少攻城器械,急攻防虜不得下,乃有去意。適時,烏古蠻軍中謠傳,鬼區大王乃是其子烏古毒害身死,且南疆眾王蠢蠢欲動,欲取烏古而代之,烏古退意愈甚。攻城之勢漸緩。
又守三日,烏古軍退,安南將軍邢烈領兵三萬前來助陣,得知烏古軍退,遣二將各領二千軍掩殺之。不防烏古軍在三里峒設伏,大敗而歸。
邢烈見賈宣,言道:“賈將軍辛苦。我軍在永寧城堅守,欲向防虜城傳信求援,五日不得突圍,往來消息斷絕,只好堅守。守至今日,烏古賊兵退去,方得見將軍一面。”賈宣冷哼一聲,拂袖而去。
是夜,賈宣寫奏表,書道:“臣叩請陛下安,烏古蠻軍十五萬來襲防虜,臣幸不辱命,堅守半月,防虜城猶在。陛下有先見之明,知蠻軍不能一心,若在軍中散謠,其攻必不能久。臣遵陛下言,得以功成。全賴陛下明智,上天降福。此番用陛下之妙計,南蠻內亂,可保南疆三年無虞。臣年事已高,不堪重用,請陛下體諒,臣愿歸老鄉林,寄情山水,叩請陛下恩準。賈宣再拜。年月日。”
邢烈也在看奏表,李梟代筆寫就,上書道:“臣叩請陛下安,陛下揮戈八方,肇有六州,聰明神武,奄龕天下,依日月而和四時,履至尊而制六合。麗正居貞,大橫固祉。烏古夜郎,斗膽犯邊,不自量力,以反天威。將軍百戰,壯士效命。賴大劉國祚綿長,陛下威加四方,賊半月而退,臣令二將追擊,未能建功,反受其伏,臣思愧辱,無顏面君。臣無智勇,以助萬一,夙夜慚懼,若集水火。臣愿卸職歸京,侍奉陛下左右,叩請陛下恩準。邢烈愧泣再拜。年月日。”
史官記之曰:“烏古叩邊,圍永寧,防虜二城,烈棄永寧,退守鎮佃。永寧城破,近為白地。宣守防虜半月余,賊急不得下,軍中生謠,乃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