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眾人所料,年輕一代弟子中獲得參加門派內比試資格的兩人正是李志和聶青空。
此時還是新秋,秋老虎勢頭正盛。李志卻在廣場上一招一式地練著劍,他從入門劍法練起,練到新學的落英劍法。在他們這一輩中,能練這套劍法的也只有他和聶青空兩人。
“這李師兄也真是勤奮,這么熱的天,他還頂著太陽在那練劍呢。”樹陰下偷懶的一個華山弟子贊嘆道。
另一個道:“可不是,若你有他那般毅力,說不定你也能成為內試人選呢。”
“可得了吧,我可不想參加什么內試,更不想參加華山論劍。”
“有多少人為了華山論劍使盡了手段,你怎么反倒連想也不想呢,太沒志氣了吧。”
“華山論劍啊,那是人參加的嗎?先不說那滿天的飛劍,縱橫的劍氣,就說那內氣外放我都使不來。那天考試,我使盡力氣也只放了個屁,師父把我狠狠地教訓了一頓。我這輩子啊,也就這樣了,哪天華山不要我了,我還回家去,娶個老婆過日子,這整天殺來殺去的有什么意思?”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自然是活得越精彩越好,你那活法有什么意思。”
“那你說,整天拿把劍揮來揮去的,有什么意思。”
“這可有意思多了。劍練到高深處,你能百步外殺人,快意恩仇。”
“這有什么好的,我又沒有仇家,也不想殺人。”
“還有一層好處,劍氣成了,可以寒暑不侵,不害百病,延年益壽,健體強身。”
“這倒還不錯,冬天可以省點衣裳。”
聽到這回答,那名弟子不禁絕倒:“還有呢,再高深處,可以以意御劍,以氣運劍,陸地飛行,逍遙自在。”
“嗯,趕路有點用。”
“還沒完呢!”這名弟子有點惱了,“最深處能降妖伏魔,長生久視,飛升仙界,不墮輪回。”
“神仙之流,都是妄談,不如我睡一覺來的舒服。”
“爛泥扶不上墻,”這名弟子徹底惱了,“你看看人家李師兄吧,人家一道劍氣射出引來多少驚呼。”說罷,拂袖而去。
那被罵的弟子向李志瞧去,只見他時不時發出一道劍氣,或將花草打折,或將石塊打碎,游廊下站了一堆女弟子,正笑嘻嘻地看他,連掌門的大小姐也在其中。
“哦,原來劍練得好,還可以吸引女孩子啊。”那弟子撇撇嘴,打個哈欠走了。
李志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了,一招一式,舉手投足都有種“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感覺。“風乍起”寒意森森,“洞庭波”綿綿不絕,“木葉下”蕭瑟孤寂,這是落英劍法中的三式,每式有三十六招,招招冷寂。在這炎熱的天氣里,秋之肅殺卻被李志發揮出來。天氣雖熱,圍觀的人心中卻被一股寒意包裹。李志更是心如止水,毫不在意頭頂烈日。他不斷的演練這三式劍法,想著過去當乞丐的生活,想著那些被毆打的日子,想著那些生病也沒人管的日子。
后來,他不想自己了,開始想別人的事,他想到了那個被打死的老乞丐,想到被關在思過崖的鄭徐,想著被聶青空趕走的吳嬸一家。他的劍意越來越冷,最后他將三式合而為一使出,是為“孤舟江雪”。“孤舟江雪”是落英劍法第四式,需融合前三式方能使出,前幾天他便摸到個門坎了,只是不得一腳跨過。這些天來,他不斷地練習落英劍法,甚至開始從入門劍法練起,今日終于讓他突破了。
那招“孤舟江雪”一使出,一道道劍氣射向周圍。數丈內,花草伏腰,木石紛飛,幾道強一點的劍氣射向了廣場兩邊的抄手游廊,割裂了幾個女弟子的衣袖,女弟子們紛紛驚叫作鳥獸散。
李志方從自己的世界中回來,只見幾個女弟子驚叫跑開,掌門的大小姐卻怒氣沖沖的朝他走來。李志見避無可避,只得等她走近,施禮道:“見過大小姐。”
聶家大小姐名聶青靈,是聶青空的姐姐,長聶青空兩歲,長李志三歲,卻是十九歲的年紀了。因她雖從父習武,卻不曾在華山拜師,因此不與華山弟子以師兄弟相稱。尋常人家十八九的女孩早嫁作人婦,她卻從十五歲開始便獨自去江湖上游歷,更不曾許配人家,她爹也管不得她,只得由著她。
聶青靈卻與不李志還禮,只冷笑問道:“你便是那個能與我弟弟不相上下的李志么?”
李志謙恭地答道:“不敢。”
“你還不敢?這里的弟子哪一個不佩服你,都說你劍法練得好,比我那弟弟還好。你看看這里,被你弄得一片狼藉,我的袖子都被你割破了,你怎么不敢?”
李志心知對方有意刁難,只得默不作聲。
聶青靈見他不說話,便道:“雖說你練了落英劍法,卻不知有沒有參加論劍的實力,與我比試比試如何?”
李志道:“不敢……”
聶青靈卻不打話,挺劍刺來,李志只得拔劍相迎。
“丁丁當當”,幾招試探之后,聶青靈手掐劍訣,以氣御劍,使一招“力劈華山”朝李志面門砍來,李志忙使出“回風落雁”,扭身避開,同時揮劍刺斜里往聶青靈手臂上削去。聶青靈忙回劍格擋。“錚”地一聲,兩劍相撞,碰出一朵火花。
李志暗道這大小姐雖是女流,氣力卻不弱。那聶青靈不等李志走脫又一劍刺向李志胸口,李志將劍揮成一個圈,將刺過來的劍一引一蕩,化解了劍勢。
“好一招‘月冷西樓’。”聶青靈道。
李志卻一驚,他方才使的這招看起來是“月冷西樓”但他心下卻明白,這一劍來自鄭徐教給他的那些口訣,他雖不知是什么劍法,卻隱約覺得像是武當派的劍法。不過,被聶青靈當成是“月冷西樓”反倒更省事。
兩人又斗了許多招。聶青靈越戰越有興致,一招強似一招,使的劍法也越發精妙。
斗了半?,聶青靈大喝一聲:“接下來小心了!”
只見也出招愈來愈快,劍意越來越冷,出劍角度越來越出人不意,竟是落英劍法的“風乍起”。
李志暗忖:“沒想到她也會這劍法。”
那聶青靈劍勢愈來愈急,李志勉力抵擋。等得一個間隙,亦使出一式“風乍起”。這邊的“風乍起”似狂風暴雨,飛沙走石,如初秋的西風;那邊的“風乍起”輕靈渺然卻寒意森森,如晚秋的霜風。
“這‘風乍起’,都能吹起整座池水了。”李志嘀咕道。
“這‘風乍起’,輕飄飄的,也是男人使的么。”聶青靈心里鄙薄道。
兩人劍勢不斷,場上丁丁當當響個不停,游廊里又聚集了許多弟子,這回,不但女弟子來了,還來了一堆男弟子。
“風乍起”使完,兩人又同時使出“洞庭波”,這已經不是在比劍了,而是兩人在借對方練劍,劍與劍之間已經沒有爭強取勝之意,而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洞庭波”綿綿不絕,眾人正看和興起,兩人卻忽又變勢,場上被一股蕭然肅殺之氣覆蓋。劍招名為“木葉下”,正似深秋時節落葉紛紛,一片蕭然。李志被這蕭然之氣感染,不禁又想起往事,心中更加悲戚。而聶青靈卻又變招,那是落英劍法第五式“緣溪行”,李志還未能領悟這一式,急切之間也使不出來,他又不想使第四式“孤舟江雪”,便只能以尋常招式迎敵。
那“緣溪行”是落英劍法第五式,迎人劍勢而上,借人勁力而行,直取人要害,一招避不過,當場命亡。李志已是窮途末路,迎不得這一劍,只得使一招“月冷西樓”護住周身。“當”的一聲,聶青靈一劍刺中李志護住心口的一劍,李志倒飛出去,連退數步坐在了地上。
聶青靈走過去伸出手來,要將他扶起。李志看著她的手愣了愣,然后握住它。
李志定定神,向前施禮道:“謝大小姐。”
聶青靈對他一笑道然后款步離開,這一笑卻不似之前的冷笑,倒有些盡興的意味。
眾人走后,李志一人坐在后山山石上,此時日色偏西,頭頂上那個原本白熾的火球變得橙黃一片。
“緣溪行,緣溪行,如何才能學會這一式呢?”李志苦思冥想,之前聶青靈施展一式“緣溪行”將他打敗,他更知道了這一式的厲害,可這落英劍法不是光靠苦練就能學會的,還需有豐富的閱歷和感悟。
“小志,你在這呢,我找你半天了。”原來是李放來了。
李志忙跳下山石:“師父,找我有什么事嗎?”
“小志,你現在還沒有屬于自己的佩劍吧。”
“師父,我有佩劍啊。”
“那是華山制式佩劍,一般弟子使用還可,但你馬上要參加內試了,將來還有可能要參加華山論劍,用制式劍可不行。”
“師父,用劍還有講究嗎?”
“當然有講究,一個劍客沒有自己的劍,算不得是一個合格的劍客。劍客的劍不一定要鋒利,但一定要適合自己,適合自己的手,適合自己的心。例如一個壯漢拿著一把輕飄飄的軟劍,那就是不合適的,一個瘦弱的人扛著一把幾十斤的巨劍也是不合適的。但如果一把劍能合劍客的意,合劍客的心,那么就算這把劍是木劍,也可以發揮出劍客的最大實力。”
“師父,怎樣才能知道什么樣的劍適合自己。”
“劍客的第一把劍要稱手,即重量合適,長短相宜。其他方面還得看你以后的際遇。有的人一輩子只用一把劍,有的人一生卻換了很多劍,這都是說不準的。明早跟我下山,去找人幫你鑄把劍。”
李志大喜稱謝。
李放忽又問道:“對了,你的落英劍法練得如何了。”
“已學會第四式‘孤舟江雪’,第五式‘緣溪行’卻不得其道。”
李放點點頭:“嗯,由第四式入第五式確實比較難。前面四式都是寒冷肅殺這劍意,到了第五式,劍意便變得柔和,其后‘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都是如此。你一時轉不過來也是正常。”
“劍意變得柔和么?”李志暗暗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