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的春節,李柯一家回來了,李松也早早在家幫忙。門板和墻板刷得黃亮亮,窗格子也一一刷洗干凈;窗戶上貼著李張氏用紅紙剪的喜鵲鬧枝;江蓮家也送來春聯和福字;油燈添滿油,細燈草換成粗燈芯,再罩上紅燈籠造型的燈罩;臘肉用柏樹丫薰好掛在灶臺上;豬油芝麻餡兒和黃糖餡兒的湯圓一顆顆整整齊齊擺在筲箕里;雞蛋筍丁肉末木耳丁,炒了滿滿一大碗的面臊子......
三十晚上吃團圓飯。一碗蒸臘肉、一盆臘肉湯煮的紅白蘿卜、一條豆瓣魚、一碗素炒韭黃;除了這些過年常規菜,方桌上還擺著一碗平時很難有機會吃到,卻是李欣最喜歡的櫻桃肉。
“你六歲在楊家老太太的壽辰上第次一吃,你小聲和我說‘媽媽,這個肉好好吃’。你說的,媽記得,就是后來你爸走了,日子太艱難。欣欣妹兒啊,你別怪媽,媽以為你嫁了就可以想吃啥子就吃啥子了啊。”
這碗櫻桃肉,最后一半進了李燕的嘴,一半進了李崇禮的嘴。
吃了年夜飯,一家人團團圍坐在炭爐子邊守夜,前幾年也是這么守夜,可今年不知為何卻顯得格外冷清。李張氏和李燕只能逗著李崇禮玩,緩解這無聲的尷尬,一會兒叫“石頭,看看姐姐手里這是什么”,一會兒捏著李崇禮的手指逗著玩“斗蟲蟲、咬手手,蟲蟲呢?飛了!一飛飛到家婆的菜園頭。吃了家婆一根蔥,氣得家婆倒栽蔥”。
熬到李崇禮站著也要閉眼睛,一邊啃臘骨頭一邊東倒西歪時,終于熬到了零點。李松早把一串鞭炮整理好,掛在了房檐上,只等時間一到,劃了根洋火往引線那里一點,噼里啪啦,火光四濺。
一個家、一個院子、一條巷子、一條街、一個小鎮,瞬間就沸騰了起來。民國十九年就在這火樹銀花中緩緩走來。
李松抱著已經睡熟的李崇禮,李張氏牽著李燕走在硫磺味彌漫的街道上。
“我看你今天咳了好多次。”李張氏說。
“可能今天灶上被煙熏著了。”李柯說。
“也不是,我總覺得你這段時間一直在偷咳,看看,又咳嗽了。”李張氏說。
“沒事,就是這段時間事情都趕上,累的。趁過年,好好睡兩天就好了。”
初一不動刀,吃面條和湯圓,取金線串錢的寓意;初二帶著女婿孩子回娘家;初三開始各個場鎮上都陸續辦起春臺會,一直要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燈會。
這一年的春節,李如整個人野在了外頭,即使沒有江蓮陪同,她也把所有的以前去過沒去過的春臺會全跑了一遍,每去一個地方都帶著她的繡活。
“你都攢這么多錢啦?你整個春節都在賣繡活?”走完人戶回來的江蓮看見李如裝盒子里的錢驚呆了。
“我又沒有人戶可以走,閑著也是閑著,就到會上去賣賣。跑了這么些天,比你那年在成都得的錢多不了多少。”李如說。
“大過年的,你把自己整這么累干啥子啊?”江蓮說。
“我......我準備去成都。”
“啊?!”江蓮驚,她可知道李如的“去成都”和自己的“去成都”是兩個概念。
“噓——你小聲點。”李如趕緊抓住江蓮的手,“這個家我是呆不下去了。我住一天就想一天我姐,就恨一天我媽。你曉不曉得,年夜飯那天,我媽居然讓大哥弄了一碗櫻桃肉,她說那是我姐最喜歡吃的。人都死了,還吃啥子。有這心,怎么不生前對我姐好一些啊。我大姐都這樣了,我媽對我還不如對大姐呢。我留在家里,萬一哪天李松娃兒又收了誰的好處,要把我嫁給誰,我是學我姐一根麻繩了結自己,還是去嫁人?我有手藝,我就不信憑自己的手藝在成都養不活我自己。”
江蓮聽李如這么講,以為她走之前會和自己說一聲,讓自己幫忙參謀參謀,誰想某月某日的一天,天尚未亮,李如就帶著包袱,悄悄拉開門栓走了。
出北城門,再走不到一里路,就能看見一條新修沒兩年的馬路——成灌路。因著這成灌路,還開設了一個叫做“成灌長途汽車公司”的長途客運公司,從國外進口了汽車,每天兩班車,從成都開往灌縣,中間在鵑城這個路口停一站上下客。這是一個時新的玩意兒,單程票價要半圓,車子一來,看的人多,坐的人少。這車資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大家基本上還是靠兩條腿來往于成灌路。
星星淹進云海,月亮落下去,天邊也泛起一抹灰亮,慢慢地,灰亮的邊緣鍍了一層粉霞,粉霞染了金,天越來越亮。李如懸了半日的心總算是落了地,畢竟她沒有一個人走夜路的經驗。
剛把心落回肚子,就聽得背后傳來“嘚嘚嘚”的牲畜蹄聲,還有車轱轆碾壓路面的嘈雜聲。李如往路邊讓了讓,心瞬間又提起來了。
騾車從后面攆上李如后,速度慢了些,趕車的人偏頭瞧了又瞧李如:“誒,你是那個東街上的那個,那個李——李如吧?”
“啊!”李如一驚,“你認識我?”
眼前是一個陌生的年輕人,圓頭圓臉,剪了一個精神的寸頭。
“我聽你朋友叫過你名字。哦,我、我是益豐和的工人周元昌,去年我錢袋掉了,是你撿了還我的。”周元昌說。
“哦——我記得你。你這是去哪里?”李如問。
“我給成都送貨,喏,車上都是豆瓣。你也去成都嗎?坐上來吧,省點腳力。”周元昌說。
“那,我就不客氣了。”走了大半天,李如的雙腳確實又酸又累,依言爬上了車板子,和周元昌并肩而坐。
“你去成都走親戚嗎?”周元昌問。
“嗯。”李如順嘴回答。
“怎么就你一個人啊。你去成都哪里?”周元昌又問。
“你是去哪里?”李如可不知道該怎么回答,轉而問他。
“我到茶店子。那兒還沒到成都縣縣城。東西堆在那里的一個貨倉,到時候他們曉得自己來拉。你呢?等我把東西卸了,我就送你去。”周元昌鍥而不舍地問。
“不用了,能坐這一路順風車,我已經很謝謝了。到時候我也在茶店子下,到處走走看看,我還沒出來看過呢,順便再給親戚買點東西,去看親戚總要給帶點東西吧。”李如撒了謊,她又不是真走親戚,哪里報的出來門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