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看深圳,百年中國看上海,五百年中國看北京,千年中國看西安(陜西),五千年中國看山西。】
這是網絡上,微博,
微信,公眾平臺上揮之不去的歷史痕跡!
為什么說十年看深圳,百年看上海,五百年看北京,千年看西安?
這是因為城市發展歷程,閱歷不同。深圳是改革開放的縮影,卻僅有十數年;上海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有上百年的歷史;北京成為首都從遼金時代開始,距今約有千年;而西安自周朝就開始建都于此,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可以追溯。
如此推算,這幾個“大人物”早就是中國的風云錄長老了。
深圳
深圳經濟特區是我國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之一。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即1979—1985年的初創階段、1986—1992年的快速發展階段以及1993年以后的成熟階段。
特區建立之初,百業待興。作為改革開放“試驗田”的深圳,一開始就把法治建設擺在重要的戰略位置來抓。
特區改革發展,有破有立。早期打破傳統體制藩籬,解放發展了生產力。而今,深圳更重破立并舉,“立”字當先,率先打造“一流法治城市”便是“立”的重要內涵。
中國政府發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將深圳定位為建設“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中國特色社會義示范市”和“國際化城市”。